宝钗和黛玉的海棠诗(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写的白海棠诗)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钗黛的海棠诗孰优孰劣?

优质回答: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荣国府三小姐贾探春发起成立“海棠社”。当日参与这次文化活动的是七个人:李纨、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迎探惜三姐妹。赛诗结果,李纨评定蘅芜君薛宝钗第一、潇湘妃子林黛玉第二。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当时贾宝玉就比赛结果做了申诉,却被李纨驳回。

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得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

那么,薛林二人谁的诗相对更好?我们对她们的诗做一个赏析比较:

(一)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的诗以花写人,塑造了一个珍重自我,海棠花般美丽的淑女形象。首联和颔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写到,端凝庄重的闺中少女即使白天也紧闭大门,手提水壶浇灌心爱的花儿。自己就像秋阶前的白海棠一样,淡雅到了极点,有着素雅的姿容和冰雪般纯洁的心灵。

薛宝钗果真是矜持有度、自尊自爱吗?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得拿起针来替她代刺。

大中午,连仙鹤都在午睡,薛宝钗以给袭人报喜为名,跑来怡红院,坐在睡着的贾宝玉床旁绣鸳鸯。这是一个自重身份的闺中女儿的作为吗?就是搁在风气开放的现在,她的这种行为都会被人诟病的。

言为心声。颈联次句“愁多焉得玉无痕”,暴露了薛宝钗的内心,端庄稳重的她丝毫不顾及自己的风度,对宝黛冷嘲热讽。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是薛宝钗未来结局的预兆。贾宝玉离家出走,封建卫道士的她洁身自好,孤苦无依的挨过一个个白天和黑夜。

(二)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写这首诗时十分潇洒,显得举重若轻、才思敏捷。在第三十七回里:

侍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和丫鬟们嘲笑。……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林黛玉在首联独辟蹊径,首句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人,湘帘半卷门半掩,仿佛下一秒种花人会从门里蹦跳而出。次句写种花人碾冰为土,以玉做盆种下海棠花,将种花人的高洁与白海棠的清雅有机融合。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本诗的诗眼,是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金句。梨花的洁白、梅花的清香,象征作者人品的洁白无瑕、目无下尘。“偷来”、“借得”,这两个并非褒义的词,似顺手拈来,又似佳句天成,既显示了林黛玉的慧心,又反映了她不同流俗、蔑视礼法的反抗精神。想必循规蹈矩的薛宝钗想破脑袋,不会,也不敢把这两个词写入赞美自己的诗中。

林黛玉在颈联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一个流水对把自己居父丧的现实和月里嫦娥的虚幻揉合在一起,完成了哀愁形象的塑造。

尾联是林黛玉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父母可以依傍,寄人篱下,心里话无人可诉,只有久久伫立风中。

(三)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在诗中塑造了理想中的自己的形象,林黛玉写得率真洒脱、活泼机灵,薛宝钗则矫揉造作、虚伪矫情;林黛玉通篇以人拟花,写自己的内在形象和气质,薛宝钗则以花比人,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自我标榜、自我吹嘘。

不比不知道,一比见高下。

咏白海棠诗,林黛玉的远远优于薛宝钗的。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钗黛海棠诗,完全符合各人的命运走向,文化底缊表现。双悬日月,水平刚刚![加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