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
- 中秋节有什么由来,适合求婚吗?
-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请采纳。
中秋节的由来
- 如题
-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中秋节 礼物
- 中秋节送什么礼物
-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五大种类。海南近年来兴起的水果月饼,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 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传统的中秋节为团圆节,所以古诗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 中国历代以农立国,中秋节正当春华秋实,农业收成的季节,所以农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谓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而亲友之间馈赠月饼,同样也是象征完满、团圆之意。 中秋之夜,合家围坐,皓月当空、或对月饮酒,或品茶吃月饼以助谈兴,亦人生之一乐事。所以无中秋可以吃月饼,而无月饼则不成中秋,因此中秋与月饼是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而此俗之由来,也有多种说法。 有谓唐高祖武德年间,边寇犯境.李靖帅师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长安内外通宵欢庆,时有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曰:“应将胡饼邀蟾蜍。”嗣后分赐群臣共啖,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二谓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供品有圆饼,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云:“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蜍之形,有祭毕而食者”。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饼之俗。 或谓元代末年,统治者实行“三家养一元,五家一菜万”的残暴统治压迫,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特制大圆饼,内中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起义,结果起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中秋食月饼之俗更为流行。 总之,中秋团圆,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历代而后,不断……余下全文
中山人过中秋的习俗。
- 详细点,谢谢。
-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余下全文
描写秋天简的诗句
- 描写秋天简的诗句
- 1、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2、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 4、乍凉秋气满屏帏。——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6、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7、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欧阳修《秋怀》 8、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0、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11、珠帘四卷月当楼。——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12、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3、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14、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15、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16、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17、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8、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9、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20、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21、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3、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2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6、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27、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 28、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29、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王昌龄《西宫秋怨》 30、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杜审言《登襄阳城》 3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32、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33、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34、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秦观《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 35、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頫《岳鄂王墓》 3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7、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8、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9、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4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1、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42、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43、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余下全文
一年级作文(春节)的来历一扁怎么写
- 一年级作文(春节)的来历一扁怎么写
- 春节的来历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过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走亲戚,热热闹闹闹,团团聚聚,我想每个小孩子都会像我一样盼望着过春节,可你们知道春节是怎么由来的吗?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来历吧!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的头上长着触角,凶猛异常,他居住在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当“年”一过,就会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就是春节的来历,有趣吧!
帮忙想个中秋节月饼的演讲稿了,3到5分钟的,简短一点的,ppt是介绍各地的月饼的,就是不知道怎么讲了
- 问题补充: PPT已经做好了,是介绍各地特色月饼的,但是不怎么道怎么讲这个PPT,要讲3到5分钟,求大神帮忙想个简短一点的啊
- 这个你就掸川侧沸乇度岔砂唱棘要上网去收一下,月饼的由来啊,故事,什么的,重要的还是中秋节,不要在意月饼。。。。
月饼的由来30字
- 月饼的由来30字
-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长饥拜渴之韭瓣血抱摩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形容秋日的文艺词语
- 形容秋日的文艺词语
- 1李商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笔下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季节。2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飘香四溢3层林尽染:秋天树叶都被染红。4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5秋色宜人:秋天的景色,格外漂亮。6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7硕果累累: (指积累很多)比喻巨大的成绩或者荣誉。(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8 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9、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10、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11、枫林如火:秋天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12、春种秋收: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13、一叶知秋:凭借树叶凋落,了解秋天到来。14、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15、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16、秋兰飘香:指中秋前后兰花绽放,散发浓香。17、桂花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绽放,散发浓香。18、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19、天朗气清:意为天色明朗,大气清和。多指秋天。20、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21、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22、黄澄澄:具有金子般颜色的。如:黄澄澄的麦穗。23、秋雨绵绵:指金秋时节的雨,预示着丰收与喜悦。24、五谷丰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同“五谷丰登”。25、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26、瓜果飘香:瓜果成熟时的芳香,一般用来描写秋天。27、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28、秋风瑟缩: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29、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30、秋风过耳:像秋风从耳边吹过。比喻漠不关心毫不在意。31、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32、雁过留声:大雁飞过,声音徘徊在空中。比喻留名声于身后。33、丰收季节:秋天粮食等都成熟了,因此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34、霜天红叶: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35、秋风过耳: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自己无关,毫不在意。3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37、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多比喻物擅其长,各具其美。38、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39、仓箱可期:仓箱:盛粮食的工具。粮仓有望装满。比喻丰收大有希望。40、盈车嘉穗:盈:满。稻重长得茁壮,一棵就能装满一车。形容粮食丰收。41、五谷飘香: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秋天粮食成熟了,飘着香味。42、金色的麦田:秋天麦子成熟了,看上去一片金黄色。所以称为金色的麦田。43、秋色宜人:秋色:指秋天的景色。宜人: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44、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45、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在:马上。望:预料希望。46、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7、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48、桂子飘香: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49、硕果累累: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50、丹枫迎秋……余下全文
月饼的由来,月饼的种类。
- 月饼的由来,月饼的种类。
- 月饼的来历: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基本简介: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