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江和黄文炳之间的恩怨,为何宋江要杀黄家四五十口?
优质回答:
黄文炳惹的是黑白两道皆通的宋江,下场之惨是自找的。宋江酒醉题了反诗,官府都未深究。可那个黄文炳非要上纲上线,还越级上告,非要把宋江置于死地。他把传说的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为依据,做实了宋江要造反的事实。地方官府不得不以造反罪判了宋江死刑。
后来梁山好汉救了宋江,捉了黄文炳。再看宋江在杀黄文炳时的一段话,不但黄文炳该杀,他一家都踉着遭秧就不奇怪了。
宋江指着黄文炳骂道:“你这斯,我与你远日无冤,近日无愁。如何要加害于我?三番五次敎唆蔡九知府杀我!你即是读圣贤之书,如何要做这等毒事?我又不与你有杀父之仇,如何定要谋我?”“你这斯平日在乡中只是害人,结交权势之人,浸润官长欺压良善,胜如己者妒之,不如己者害之,满城人皆称你做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拔了这个刺”。
可见宋江对黄文炳恨到极点,杀了他也可算替天行道了。至于他家那四五十口人,随着殉葬只能认倒霉了,必竟杀人的都是强盗。
其他网友回答
诚谢邀答:从书中去看,宋江所渭的浔阳楼所题反诗,不过酒醉之作,实非心中实有谋反之意,只不过一抒胸中块垒,莫可当真。细思静想,真有反意,岂可明言细写,一并留下字号,落下口实证据。
无巧不成书,偏偏被闲置的黄文炳所看到,无疑成了他捞取功名利禄一把政治稻草,报于蔡知府知晓,称其反诗,已成叛逆大罪。若非梁山众位英雄刧得法场,险些要了宋江的性命。此得恩怨,不共戴天。
从更深一层去看,这一告发,直接了断了宋江赤诚报国的一片忠心夙愿,仕途梦想,了无回头之日,已入万劫不复境地,性命不保,违却了一生忠孝教育,只好与盗寇为伍了。
书中有诗为证单说那黄文炳:堪恨奸邪用意深,事非干己苦侵身。致将忠心囚囹圄,報应终当活剖心。
书临江州城破,宋江带领众位好汉,将黄文炳家门,围个水泄不通,四面放火,众好汉一齐动手,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把黄文炳一家四五十口,尽皆杀死。
及至张顺活捉黄文炳之后,宋江尚且余怒难消大骂:”你这厮,我与你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如何害我,你既读圣贤之书,你哥黄文烨,人称黄佛爷,我昨夜何曾侵犯”。
由此可见,黄文炳已成奸邪小人之化身,被李逵火烧剖心割肉而食,亦,足以大快人心。宋江乃正义之举,果報循环,四五十口被杀,只能说黄文炳一人之罪了!怎怨别人!
又有诗为证:文炳趋炎巧计乖,却将忠义苦挤排。奸谋未遂身先死,难免剜心炙肉灾。如此书写,其奈人何!
|
其他网友回答
宋江非常恨那些恶官,但是这种恶也是相对的,他善恶的评价标准和我们不一样,只要对他有利的就不能算“恶”,你看他交往的那些恶霸啊、徇私枉法的小官小吏啊都可以称兄道弟,宋江能够掌控他们。
但是相反,一旦阻挡了宋江的路,那些官就可以判定为“恶”官了,往大了说就是“阻塞圣听”,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想,假如说高俅非常喜欢并且重用宋江,宋江也会俯首帖耳、马首是瞻。
(《水浒传》枷锁中的宋江)
黄文炳不喜欢宋江,宋江写的“反诗”在他眼里太过狂妄,黄文炳本身就是小人,比他强的他恨,比他弱的他弄。看了宋江的诗,黄文炳就去蔡九那告状,蔡九本来不想把“贼配军”宋江怎么样,但是黄文炳把宋江说得简直罪大恶极,因此宋江才被判了重罪。
在此之前,宋江虽然被发配,但是凭借他为人处世——主要是送礼——混得还不错,眼看生活有了着落,就摊上黄文炳这个人,宋江能不恨吗?这是宋江最要命的一次,要不是梁山人马救援,宋江早就人头落地了。
(《水浒传》宋江写反诗)
面对如此仇恨的人,宋江恨得牙根痒痒。宋江被晁盖等救了之后,就要打进黄文炳的老巢,晁盖表示要从长计议,先回梁山整顿军马再攻打黄文炳。宋江则说,必须现在去,梁山离的太远,而且假如现在不报仇,以后对方有了准备就更难报仇了。
抓了黄文炳后,宋江问众人谁可以帮他出气,李逵说他行,要用刀割了黄文炳,晁盖也同意。于是就出现了下面惊心动魄的一幕,李逵一刀一刀地割黄文炳的肉下酒,之后用他的心肝醒酒。
(《水浒传》李逵救宋江)
反观为晁盖之死报仇,那是拖了多么久的事啊!宋江是这么说的:“本要与晁天王报雠,兴兵去打曾头市,却思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我们岂可不待百日之後然举兵?”
晁盖生前要亲自出兵征讨,宋江:你是梁山大哥,不可轻动;晁盖死了,宋江:众兄弟,现在是丧期,不可轻动。宋江:晁天王,你感动吗?晁盖:我不敢动,呸!!!
宋江救了晁盖一次,晁盖几乎可以说十倍奉还;宋江对李逵有知遇之恩,李逵则以死为结。
其他网友回答
宋江请求梁山好汉杀了黄文炳全家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仇恨太深。
第二,梁山到江州路远,一旦离开,下次再来太难。
第三,宋江有信心杀了黄文炳,而且能够让梁山好汉全身而退,在他的眼里,杀黄文炳并不危险,事实证明梁山好汉在这里没有一点损伤。晁盖觉得危险,而宋江却觉得没问题,这就是两人的差距。
宋江在浔阳楼一个人喝酒,勾起思绪万千,写诗抒怀,千不该万不该,诗句中写有“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句,笑谁不好,偏偏要笑黄巢。黄巢就是一个刺头,说都不能说,一说,就扯不清,一旦有人非得要说你这个写诗的人想学黄巢谋反,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宋江一个人喝多了,身边没有说话分散注意力的人,写了这首诗,发发牢骚就走了,心安理得地在江州牢营睡大觉。
这时候的宋江并不是真的要谋反,如果是真的谋反,他就该有谋反的行为,而不是悠哉悠哉地游玩、睡大觉;如果宋江真的要谋反,他就该上梁山,以梁山为根据地,扩大地盘和官府、朝廷对着干;如果宋江真有谋反的想法,他的结局就一定不是招安。
所以,黄文炳抓住宋江诗句中的“敢笑黄巢不丈夫”做文章,硬生生地把这首诗说成反诗,宋江差点因为这首诗被砍头。一旦谋反罪被定性,被砍头的就不一定是宋江一个人,可能他的爹和弟弟都会被牵连,甚至是他家里的仆人。所以,动不动就说别人谋反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一个人,否则,不会用这么大的罪名搞死别人,不会用这样恶毒的手段让自己升官发财。
黄文炳之流,并没有真的为国家百姓着想,江州地界,李俊、李立是揭阳岭一霸,穆弘、穆春是揭阳镇一霸,张横、张顺是浔阳江一霸。宋江来到江州可谓九死一生。可见江州的治安有多恶劣、混乱。可是黄文炳之流,对这些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说明这些人根本不干正事,而对一个外地来的没有根基的犯人,如此污蔑欺凌,要不是晁盖带人来救,宋江就真的完蛋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他网友回答
宋江攻打无为军不是反贪官而是报私仇。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只讲敌我,不讲是非;只讲利益,不讲道德。
01 “无为军”的地理位置差错
“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地名“无为军”和人名黄文炳因出现在《水浒传》章回中而名声大噪。
初读《水浒传》时,不知无为军是地名,还以为是种武装力量。现在知晓“军”在宋时为行政区域名称,设立在军事要塞,级别比县高。 据权威说法,江州今为江西省九江市;无为县今在安徽省,两者相距五百里之遥,不是一衣带水的邻居,《水浒传》把地理位置弄错了。
02 黄文炳的为人
黄文炳身为候补通判,靠官府补贴过日子,与三年能落十万雪花银的实职相比,天壤之别;多年的孔孟诗书熏陶,其忠君思想也应该“毒害”不浅。 因此,在黄文炳看见宋江“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时,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及个人立功表现的私欲,他毫不犹豫地把宋江告发了。
对此,李贽有所评说:
“黄文炳也是个聪明汉子,国家有用之人。渠既见反诗,如何不要着紧?宋公明也怪他不得。”03 宋江对黄文炳的态度不敢恭维
黄文炳的揭发与分析,让宋江的装疯卖傻、吴用的假信都付之东流。更严重的,让《水浒传》一向标榜的“忠义两全”宋江,在黄文炳面前黯然失色:黄文炳至死,一言一行都颇为忠臣风度,而宋江则成为只图报私仇的不忠之人。
人们吐槽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报复之心,却很少有人提到宋江在对待黄文炳一事上的残酷:报仇情有可原,与他老婆孩子有何干系?!斩草除根?那杀他家丁仆人天理何在?!宋江把黄家大小四五十口不留一个,断无道理可言。
黄文炳只是候补官员,并非贪官;退步说话,从宋江对待戴宗等贪财之人态度来看,黄文炳纵然是个十恶不赦的大贪官,如果不是因为他揭发宋江,不会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
04 结语
宋江责怪黄文炳一直跟自己过不去,且看黄文炳的回答如何斩钉截铁,并只求早死,别无他言:
“我身为大宋臣子,肃清叛贼,是我本分。”
这对话桥段,把宋江和黄文炳的境界高低揭了个底朝天。
宋江不是“只反贪官”,而是只反得罪了自己的,哪怕人家不腐不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