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比较励志的人物 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

网友提问:

历史人物中哪个人物是比较励志悲情的而你又欣赏的?

优质回答:

豹眼比较喜欢悲情英雄,虽不至于看古书流泪,但却时时有一些共鸣。

就借题主这个问题,说一下黄巢的故事吧。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很欣赏黄巢是因为他的诗,《全唐诗》仅仅收录了他三首诗,但每一首都很经典,特别是那个境界、霸气,读起来酣畅淋漓,爽得很。一个造反的贼首,其诗作能够收录《全唐诗》,本身就是一朵奇葩。但其诗的确写得太好了,不收录又实在说不过去。

以前,喜欢归喜欢,也就是一知半解,也不去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仅仅就是一种感觉而已。

但是,了解了这几首诗的历史背景,再来读这几首诗,就不一样了。

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这就跟家里有矿一样,应该是富裕得很。他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黄巢五岁时,他的父亲与老翁正在为菊花连句,老翁搜肠刮肚找不到合适的句子,黄巢在一旁,却随口回答说:“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父亲就责备他,老翁却说:“他能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让他再写一首。”

黄巢就回答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就是收录到《全唐诗》,黄巢五岁时所作的《题菊花》,简直是霸气侧漏,关也关不住。一个五岁的孩子,开口就是为百花总首,天赐赫黄衣,闭口就是“我如果为青帝,就让菊花跟桃花一起盛开。”这气魄,真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青帝,居东方,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凭啥就让菊花自己单单在秋天开放,小小的黄巢就不服这个事,要做青帝,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现象。

可是,如此才气的黄巢,长大后却一直不走运,屡屡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不第,这很浪费情感,心情自然不爽。于是乎,黄巢又做了一首诗: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哪里是冲天香阵,简直是杀气腾腾,要一举扫灭京城长安。片片菊花瓣就是攻城陷阵将士的铠甲,这气势就是活脱脱的“冲天大将军”。

有这等气魄和理想,又善于骑马射箭,咋能把《四书》、《五经》读好,去参加八股文的科举考试呢?去考一个武状元倒是蛮不错的。

屡试不第的黄巢,满怀愤恨,一怒之下写下《不第后赋菊》,就离开了长安,继承祖业,成为了盐帮的首领。

一晃到了乾符元年(874年),全国连年发生水旱灾害。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就在长垣县聚集数千人,揭竿而起,开始造反,声势浩大。

此时的黄巢,已经五十五岁,天生喜欢动乱的他,实在憋不住,也就在次年,875年,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起义军声势日益浩大。

随着形势的发展,唐朝廷采取招抚分化的策略,王仙芝欲接受朝廷招安,与黄巢之间出现分歧,起义军的势力受到了削弱。

在王仙芝死后,黄巢被推举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

黄巢率领义军转战南北,四次渡过长江、两次渡过黄河,最终攻入都称长安。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进入太清宫,次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但此时的唐朝,尽管开始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唐朝势力的联合围剿下,黄巢还是最终失败了。

中和四年(884年),黄巢的外甥林言看到大势已去,就斩杀了黄巢等人欲投降唐朝廷,但最终也被杀掉。

黄巢率领的起义军轰轰烈烈,严重打击了唐朝官僚体系,动摇了唐朝封建制度的基础。但由于黄巢生性残暴,观念狭隘,嗜杀无辜,攻克长安以后,不思进取,没有及时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最终导致了失败。

黄巢的英勇善战,类似于项羽,但嗜杀成性也与之相同;虽然粗通文墨、年龄较长,却不像刘邦那样,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关键的是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团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一直处在游击战的状态。在进入长安之后,没有做出适当的战略调整和规划,最终遗憾地以失败结束了其悲壮的一生。

最后还是以黄巢的《自画像》诗,作为一个结尾,其中的味道,友友们仔细品味吧。

自画像黄巢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其他网友回答

春节临近了,《宋史》记载:“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应该是最早春联之一,宋代称“桃符”。由于朱元璋的提倡改称才真正的成为现今的春联。在那个年代的帝王将相的智慧永远依旧在心中。感谢老师!

其他网友回答

共国元勋陈老总,陈毅,能得到病重中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亲自参加追悼会

其他网友回答

我欣赏的历史上励志而且悲情的人物是颁布“杀胡令”的大英雄冉闵

我在这里不想宣扬仇恨,只想说,如果没有冉闵,北方几千年来形成的汉族文化、汉族人民就要在“五胡乱华”的形势下灭亡殆尽。

武悼天王冉闵功在千秋。

下面我就把冉闵杀胡之前和杀胡之后作对比,看一下大英雄冉闵的可歌可泣之处

一、西晋“八王之乱”导致国家动荡不安,胡人趁机入侵中原,中原地区进入惨绝人寰、地狱般的动乱时期

1、晋武帝司马炎选了个“不食肉糜”的傻儿子当皇帝,埋下了动荡祸根

司马家族从司马懿开始,处心积虑地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曹魏皇帝禅让,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又在公元280年灭掉东吴,统一天下,开始了短暂的大一统的局面。

只是,司马炎和刘邦一样,一方面把那些司马氏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希望他们能同心协力保护西晋政权的安定,另一方面又选了个傻儿子司马衷当太子,继承自己的皇位。

晋惠帝司马衷傻了吧唧的,有大臣报告说,某地闹饥荒,百姓吃不上饭了。司马衷竟然说:他们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吃肉呢?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第四卷帝纪第四》

就这么个傻子皇帝,有一个又黑又丑又胖还特别淫荡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让人每天从宫外找英俊小伙带进宫供自己淫乐,给晋惠帝带绿帽子。

不仅如此,贾南风权利欲还特别强,把控着傻子皇帝,把朝政弄得一塌糊涂。

那些被司马炎封到各地的诸侯王根本不甘心被贾南风和傻子皇帝统治,开始了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之久,让整个国家都陷入混乱之中。

2、“五胡乱华”让北方汉民族陷入人间地狱

趁着西晋衰弱之际,周遭的一些游牧民族趁乱进入中原,灭亡了西晋。

一部分北方士人跑到南方的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了偏暗东南一隅的东晋政权。东晋一直没有能够收复北方失地,导致北方人民陷入了异族统治的人间地狱。

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主的少数民族开始了在中原的血腥统治。

这些民族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共十六个国家。

这些游牧民族政权保持了游牧民族的本性,占领了中原地区,根本不种地,他们全民皆兵,没有粮食了,就拿汉族俘虏杀了当粮食。

他们根本不拿人当人,称为“两脚羊”,小孩子肉比较鲜美,称为“不羡羊”,意思是吃了小孩子的肉,连羊肉都不羡慕了。

在这种情况下,汉人的地位甚至比不上野兽。

后赵皇帝石虎在邺城难免划出了好几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当做自己的猎场,规定里面的每一个野兽都收法律保护,还让专门的御史监察猎场的野兽,有侵犯野兽的就要被处以极刑。贪婪的御史到民间有美女和强壮的牛马,就强行索取,人家不给,就会被诬陷为“犯兽”,因此被处死的就有一百多人。

自灵昌津南至荥阳东极阳都为猎场,使御史监察其中禽兽,有犯者罪至大辟。民有美女,佳牛马,御史求之不得,皆诬以犯兽,论死者百馀人。《资治通鉴第九十七卷·晋纪》

西晋高峰期间,北方汉族人口将近2000万人,经过五胡乱华,低谷时只有400万人左右。

北方的人口、经济、文化都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二、冉闵发布“杀胡令”,北方汉人奋起反抗,使得游牧民族政权或者妥协或者被驱逐或者被反杀殆尽,保存了中原文明的火种

冉闵的父亲冉瞻十二岁的时候,被羯族后赵皇帝石勒俘虏,石勒很喜欢冉瞻,就让儿子石虎收养冉瞻为养子。也就是说,冉闵是石勒的养孙。

冉闵长大后能征善战,后来趁后赵混乱之际,杀掉后赵皇帝石鉴,建立冉魏政权,发布了《讨胡檄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杀胡令》(当然这篇檄文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这里对檄文的真假不予鉴定)

文章开始先是说明我华夏文明泽被天下,胡人受我们恩惠,却以德报怨,抢占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百姓。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讨胡檄文》

文中列举了鲜卑族奸淫掳掠汉族女子,白天淫乐,晚上就把她们煮了吃,匈奴人也把汉人放在火上烤了吃掉。这样的罪行罄竹难书。

……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凡此种种,罄绣难书! 《讨胡檄文》

最后,冉闵发出了中原、华夏危急的感叹,好找天下汉民一起杀尽天下胡人,恢复汉族领土,

……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讨胡檄文》

冉闵发出《杀胡令》后,身先士卒,率兵攻打胡人,北方汉族百姓纷纷起来相应,跟胡人相互攻打,没有一个月不打仗的。北方各郡的几百万游牧民族被打得各自归还本土,他们在回去的路上又互相攻击,因为饥饿和瘟疫的原因,能够安全回到自己老家的不足十分之二三。冉闵让他们也尝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滋味。

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晋书·冉闵传》

冉闵的军事行动,让还在中原的其他游牧民族政权不敢再轻视汉人,他们开始善待汉人,让汉族百姓安稳耕田,本族百姓当兵作战。

但让人惋惜的是,冉闵的在一次寻找军粮的过程中,只带领了一万人,遇到了鲜卑族的14万军队的包围,冉闵奋勇作战,不幸被俘,不屈而死。

冉闵打出了我大汉神威,保存了我华夏文化和血脉,悲情英雄冉闵虽然不著于正史,却永存于我普通百姓心中。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来回答。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一生征战,最后十面被围,四面楚歌,自刎于乌江。

巨鹿一战成名

巨鹿被围,天下所有诸侯都不敢与秦军交锋,赵国危矣,这时项羽杀掉宋义,夺回联军指挥大权,但是也只有项家军效忠于项羽。

要知道这时秦军汇合,章邯带着20万大军和王离20万大军汇合,秦军大有始皇帝在世之威,王离带领的秦军是长城军,也是秦国最后的精锐。项羽带着5万士兵破釜沉舟,直逼巨鹿战场,项羽九战九胜,逼退秦军,这时其他诸侯才开始出兵,40万大军和5万士兵僵持,这时秦国内部巨变,秦国内部崩塌,项羽一举攻破秦军,章邯无路可退,只有选择投降。

这一年项羽,只有24岁,勇冠三军,一战成胜,打赢巨鹿之战后,项羽骑马路过其他诸侯的军营时,各路诸侯都是跪在地上行礼,当项羽前往巨鹿城时,赵王带着所有大臣跪在地上迎接,并把赵王宫献出来,这是天子的待遇。

冲冠一怒为红颜

彭城一战,刘邦带着天下诸侯组成五十六万大军,直逼项羽都城,这是悲情的,项羽划分天下诸侯,如今天下大乱,只有曾经的宿敌的章邯,还在为项羽拼命,誓死不降,而英布居然不为所动,看着刘邦大军入城。

项羽正在齐国平叛,虞姬还在都城之内,项羽听到消息大怒,老家被攻,三秦被灭,曾经的兄弟居然没有一人出兵,虞姬下落不明,项羽只带着几千骑兵攻城,部下自然不肯,项羽沿路带出霸王旗号,到了彭城时只有3万骑兵。

三万对上五十六万,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但是项羽速战速决,冲外围突破,击破樊哙,灌婴的军队,然后直逼汉军主力,项羽只用了半天时间,五十六万大军溃败,天下势力被项羽击败,汉王为了逃命,多次丢下自己的孩子,五十六万大军覆灭。

垓下被围,悲情一生。

项羽直到乌江自刎,他的一生都是热血的,垓下之战,又是天下势力集结,组成六十多万大军,项羽只有十万大军,而且楚军疲惫,与彭城不同,项羽没有任何援军,十万大军是项羽最后的底牌。

韩信带着30万大军冲锋,被项羽打败,历史上记载诈败,如果30万能打败10万何必诈败,项羽带着10万大军冲锋,汉军以人数优势包围,项羽被围,不敌,但全身而退,也就是说60多万大军群殴项羽,还让项羽退了出来。项羽的这一败,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彭城之战,项羽担心虞姬,带着3万人马硬刚56万大军,但是这一次项羽不能在创造胜绩,四面楚歌,使得军心不稳,项羽也走到了人生末路。虞姬自刎在霸王面前,史书不会记载霸王的悲痛,最后突破重围,杀到乌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人人都想成为项羽,因为他有贵族的尊严和傲气,但小民有自己的算盘和取舍,乌江自刎,悲剧英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