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有没有健身效果 太极拳和健身哪个更好

网友提问:

太极拳健身效果非常好,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太极拳健身?

优质回答:

应该说太极拳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非常普及了,但两者之间差别在于,国内练习的人大多数是退休人群,而国外练习者年龄上分布比较均匀。

如何吸引更多的中青年群体参与到太极拳的锻炼和普及中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太极拳理论解读不统一。主要理解是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前辈论述为主,文体多以文言文为主,这又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1)文字考证传承。单单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流传下来版本就不止两种,文中具体某字还有争议;(2)各门或各派的对字词句的理解不统一,已知的主要门派就有杨、武、吴、赵堡、陈(陈发科所传)、孙、国标,还有从上述大门衍生出来特色拳种。

2.传续历史认知不统一。一般行内对陈长兴传杨露禅,杨露禅传吴全佑,陈清平传武禹襄及赵堡各式前辈,孙禄堂得郝为真真传结合形意、八卦的精髓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对这些近代可考的传承质疑者不多。但对太极拳创始者是谁有颇多争议,分歧在于是陈王庭所创再传族人,还是由张三丰所创,由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王庭再传族人?以及民国时期陈发科所传太极拳与杨氏所学陈长兴之太极拳大相径庭,发科公是否得长兴公真传?此为第二个争议点。有兴趣者可查阅相关文章,网上诸文论述详细,各方均据理力争。这些争执太极拳逐步产业化的今天不少是“熙熙攘攘皆为利”。

3.各家门派标准不一。如前述诸家太极拳,套路、招式、练法都有各自特点,对拳理有自己的解读,很难统一标准。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学哪一式太极拳?”

4.太极拳理论的“反常”。太极拳理论主要源于道家,我们所认知道家是清净无为,要放下,要慢,要自然,这与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家庭、学校、公司进取型教育,即要更好、更多、更高,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接触太极拳的时候,这就成了天然的认知屏障。再加上拳理的本身晦涩难懂和有人刻意玄化,让太极拳陷入了曲高和寡的境地。

5.拳和操难辨。是拳是操唯一检验的标准是实战能力,即便是“大师”也绕不开这一关。17年春徐某某的“太极拳打假”行动可谓搅动风云,把太极拳界甚至整个传武界搞得不得安宁,至今余音未歇。(相关报道和评论随处可得,有兴趣者可查阅)。所以此事又一次把“太极拳能不能打?”推到舆论的中心,让围观者增加了对太极拳实用价值的质疑。

6.晋级没有标准。不要说不同门派间无法统一标准,即便是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标准也很难统一,有时候徒弟或学员是否有长进,全凭师傅一句话,可能师傅自己也没什么固定的标尺。但由外国传入国内的拳种与跆拳道、柔道、瑜伽交太极拳而言,招式统一,晋级标准明确,在横向比较时,学员很清楚自己所处水平。但太极拳高级阶段又是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虚不重实的,给评判水平的高低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学者只能“一脸懵逼”。

7.教者水平不一,并且难判高低。正因为上述情况的存在,更让欲学者举棋不定,难以选择。

8.宣传手段不足。太极拳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签,不管是大型赛事,还是外事交流,总有太极拳的身影。对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宣传大为有力,但在国内宣传上显示出了意识和手段的不足,让百姓觉得,这类活动高高在上与己无关。

以上我大致罗列出了在太极拳推广上存在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不足,限于本人知见有限,也请同好补充),以下就个人的体会提供些解决参考:

1.将古文理论用现代言语(甚至用年轻人的潮语)进行阐述,学习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笔风(我侄女在读初中时就将全套看完,现正看第二遍)。让人学,先得让人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来改变以往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对拳理的阐述也要结合学者的情况进行进阶式的解读:对初学,通俗明了的解释,对一些难懂的字词给与初步的形象的概念,不作过细解读,并给与初步的体验;对于高阶学者,引入各家前辈的理解文字,引导其练拳中逐步达到拳理要求;对于更高的学者,引导其发现新知,以拳理为依据,挖掘有自身特点的太极拳。

2.太极拳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细小分支,历史事实需要证据,这就交给有兴趣的史学家,作为习者只要知道并引导学者对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和其中分歧仅作了解,不纠缠门派利益,以免使学者思路狭隘,自封眼界,必卷入无意义的纷争。要知道“大家”都是集大成者,不管是张三丰、王宗岳,还是后继的陈长兴、陈清平、杨露禅、武禹襄、吴全佑、孙禄堂都是兼学各家,最终自成一家。需意识到:学拳是健身、明理相长的过程,而不是成为一介武夫。

3.虽然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有特色,容易让人产生选择恐惧症,但这正是欲学者的幸运所在!你可以最大限度履行你的选择权,满足你的个性需求。当然,这做出从哪种流派入手前,需要你做点小功课,了解一下各家特点。在这到处可以上网,流量免费送的时代里,你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视频、文章唾手可得。确定学哪家后,建议就近找一位你认可的老师,耐心随学,参考他家,在到达“招熟懂劲”后,你会发现原来各家是“形异理通”,通过互联网可以博采众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太极拳对习者的情、智和悟都有比较高的挑战。所以有“拳不教劳力者”的话,并不是贬低体力劳动者,而是在当时的底层劳工在经济状况、用力习惯和认知见识有天然的不足。当然,现在情况和解放前有天壤之别。(必须补充! : ))

还需说明的是,是否是太极拳?并不是以什么门派来定义,而是是否符合太极拳拳理来衡量,如果符合拳理,即便是站立、走路也是太极拳,如果不符合拳理,不管师承哪位大家,抱歉,都不是太极拳。

名家名派是因为他们有系统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学员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但“学”还在学员个人。是否名门,师傅是否厉害都不是学徒炫耀的资本,反而你要为师承增光添彩,至少也要不辱师门。

4.太极拳的理念是“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方法是“中”、“松”。需明确“无为”是什么?根据鄙人的体会理解是“不妄为”,说得明确点就是“不因个人私欲而刻意作为”。所以自己的“无为”是更好的发挥互助的“有为”,“无”是为了更高质量的“有”,拳理中有一个专有名词“舍己从人”。这一理念贯穿习拳始终,练拳的朋友会发现,不但更健康了,而且自己的胸襟更开阔了,从而身心进入了正循环通道。

5.一味讨论太极拳的实战性,其实毫无意义,还需学者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目标?要知道一个拳种在实战方面的能力,不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或旁观者能评判的,而是此拳的佼佼者来定位。但评判拳种是否优秀,就不是一个实战能力所能确定的,要看此拳种是否能安定社会和惠及大多数人。太极拳在特定时期内,如乱世,从现有的史实资料来看,她是具有实战力的众多拳种之一;在现在的和平盛世,又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拳种之一,她能和谐社会,给习者以身体的健康、平和的心境与积极的心态。

作为年长爱好者来说,能达到健康身心,和谐人际即可,无所谓别人说你练的是太极操还是太极拳,操就操,即便是拳也自嘲为操,重要是“做人,开心就好!”,自得其乐,心胸宽广了,自然不会为琐事烦恼。

而对于希望能有机会上擂台一展身手的青年爱好者,太极拳是积累基本功和内在实力非常有效的拳种,她对于保持体能最低限度的消耗和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着惊人的潜力。当然,“欲练神功,必先勤奋”,不管是太极拳还是其他任何专业要想获得成就,都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否则老觉得练了“太极拳”就能成“无敌”,这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除了上擂台,太极拳还有更多的优势能够帮助青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如矫正骨架降低颈椎腰椎病的风险;骨架正了,气血运行更畅通了,从而降低了与血循环有关慢性疾病的风险,如:亚健康、高血压、女性的月事不顺、宫寒、不孕。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习练者及时发现情绪波动,恢复平和,保持定力,这种能力对有为的年轻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

6.对于学员晋级水平评定,因各家有自己特点,无法统一标准,但从浅到深基本会有规律和路径可循和阶段性特点可抓,如:身体的变化和对拳理的认识,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把这些特点状态固定下来形成各阶段性标志,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试行和执行。可参考柔道、合气道的段位制度。这样对学员对自己的情况有个较清楚把握,明确下一阶段性目标。

7.师傅或老师是学拳中重要角色,所以有些基本要求需要做到:对拳理要说得清、做得到,特别是对“神”“意”“炁”这类抽象但又必须实操的概念,一定要用适当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如:用可见易懂的生活事例进行类比;对学员要耐心,因材施教,帮助学者明确学拳阶段目标或终极目的,把拳理化为学员自身的体会,通过体会加强学员对拳理的认知;对各种练拳方式(站桩、拳架、推手、散手、器械)要知道深层的原理及学习各阶段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和见识,帮助学员拓展视野,组织与其他同好交流。

8.太极拳是典型的民间拳,逛过公园就知道了,太极(操)拳基本是晨练“独孤求败”的大项目,还有据说全球有2亿人参与太极拳运动。为什么?因为练拳人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所以在宣传方面需要利用好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补其对中青年群体的宣传短板。抓住中青年群体的需求:青年人喜欢在异性前竞争,展示能力,展现魅力;中年人需要找到释放压力的渠道和结识新朋友的环境。基于上述认识,又可以参考柔道、跆拳道、瑜伽、健身俱乐部的宣传思路和方法。还可以树立些名人、网红为榜样,让他们的支持者关注太极拳。举办不同规格,不同激烈程度的比赛,吸引年轻人参与,逐步发展相关产业。

太极拳作为非常优秀的拳种是众多养身、健身方式之一,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在推广宣传方面从业者需要做到表达恰当,不弄玄虚,消除误解,充分说明其特点、优势,不因误解而错失人才,不因夸大而透支未来。

其实,太极拳所遇到的问题,只是传武亦或是传统文化在现时中的一个缩影,虽然其有顽强的生命力,但仍需“与时偕行”,不断适应时代!同时也要注意到,经过前40年的经济积累,现在的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挣钱”逐步向“品质”转移,在这个由富及贵的社会阶段中,以太极拳为代表的经典传统文化也会越来越被年轻群体重视。

还是要提醒的是:太极拳始终是练得是“自己噶”,从身到心,由己到人,也暗合了儒家“格致正诚,齐修治平”的理念。

感谢耐心至此!限于水平,存在表述不准确之处,还请海涵指正!

也感谢为太极拳事业默默耕耘的人们!

其他网友回答

假大师太多太多,本人在生活的城市遍访了各类有名的太极拳大师,基本年纪都在五六十岁以上,除了会几套拳架或者推手什么都不会。真正能打的只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从小在武当道馆长大,十几岁下山,自己开公司谋发展。学习的武当太极拳,是真正可以用来打的太极拳。而且目前也只把太极拳的刚劲练好,正从刚劲转柔劲。所以说,真正的太极拳会的人太少,而靠教真东西谋生的更少,外面都是太极操,学了也没用。

其他网友回答

1,太极拳运动速度节奏太慢,不适合年轻人,故年轻人多不喜欢。

2 ,太极拳练法有异,与行为有出入,人类在现在社会来去匆匆,显然不适合当下。

3,太极操练习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效果,主要是运动量不够,多有练习者,多病缠身,也有练一辈子的,老了还是得了腰椎腿病。

4,太极拳属于内修功夫,太多人适应外动性,不适应心静体松。人青年时,不喜欢静,老了也不喜欢静,喜欢广场操的多,简单好学。

5,太极拳练法较难,年轻时不喜欢慢动作,老了能静下心学一学,智力不够学不会,学会了也是太极操,没有什么健身效果。

还有诸多原因,不过,人各有志,随心去吧。

其他网友回答

学拳费用太高,到武当山十多天学习太极十三势,就要收7600,加上服装费和其它都超过8000元。一般人学太极两三种功法2万多元,不舍得。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很多人不清楚太极拳究竟有什么好处。我之前也对太极拳不了解,觉得是比划比划没什么用处。但是因为我高血压,抱着试试的态度开始学习,目前学习已经半年了,我对太极拳的认识也有很大变化。太极拳的修身养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它对有有亚健康的人来说,好处实在太多了。目前我血压不高了,之前的眩晕也没了。我不是托,我是一个太极拳初学者。我的很多文章里都记录了我的学习体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