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字欧楷怎么写(欧楷毛笔基本笔画)

网友提问: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

优质回答:

三个办法:

一、选择笔肚小、弹性好的毛笔,线条粗细变化容易控制。如图:

二、行笔时控制好提按幅度。如图:

三、采用描红法,或双勾填勾法练习,尽可能的使笔锋边缘与字口恰好吻合,借以体会提按动作大小与笔画粗细的关系,能直接感受到原帖书写过程。。如图:

此外,特别提醒一下,注意几点:

1、千万不要照着字帖写。先用摹帖法把笔法、笔画、结字法研究明白。

2、欧楷字体宜小不宜大。原帖2~3厘米,尽量不要超过两倍,临摹时放大到4~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3、以侧锋法为主书写,轻而易举,笔画起止处的形状均可一笔完成,不用描画。

注意,点、横、竖、竖钩等画的收笔处,千万不要附加一些描画和修饰性的笔法动作,画蛇添足,是错误的!

4、书写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行笔节奏与速度,不能慢慢的匀速的写,同时要注重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千万不要写一画停一下,像摆积木式的……

真正的古法用笔技法是: 起止利索,自然书写。如图: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欧楷的特点确有肥瘦适中的特点,欧体的险峻瘦长似乎是和欧阳询本人的清瘦是一致的,真可谓是“字如其人”,然而如何具体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我觉得应该从运笔,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要把握欧楷笔画的肥瘦特征,首先我们得要了解一下欧体的整体风貌特征。

欧体的风格特征

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又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初学王羲之,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

〔欧阳询“欧体”楷书〕

《宣和书谱》中评价欧阳询:

“询工书,为翰墨之冠。”

欧阳询的书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瘦硬和险绝,瘦硬乃初唐书风,杜甫曾赞:“书贵瘦硬方通神”,险绝则有别于二王的中庸之风,更多的是六朝的结字方法。

据说欧阳询“八体尽能”,因取法高古,其楷书骨气洞达,点画工妙,有因其博采众长,所以在结构上能做到浓纤得当,仪态精密,卓然自成一家。

明代陈继儒评价欧体到: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这“瘦硬清寒,神气充腴”自然说的就是欧体笔画与结构表现出来的肥瘦特征。

承接上面的问题,如何能把握欧体字笔画的瘦硬,不仅仅要从笔画的运笔入手,而且还必须同时注重结构。

一,从运笔入手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

我们都知道欧体的笔画特征是“方起圆收”,其实欧体之所以险峻而且刻厉,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方笔居多。

那么从何具体从运笔来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呢?我觉得主要从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方面来把握。

1.起笔

欧体的起笔多数为方笔,这就已经奠定了欧体笔画“瘦”的基调,不同于颜体的藏锋圆头起笔,显得敦厚。

〔欧体楷书单字“乎”〕

以这个欧体楷书单字“乎”为例,起笔和收笔其实都方的,我其实觉得欧体的横画特别像一个拉长的平行四边形,棱角分明。

刚才说了方起笔就奠定了笔画“瘦”的基调,再加上这个横画是由细到粗,中间最细,末尾最重,欧体笔画的“肥瘦”之感就跃然纸上了。

2.行笔

行笔的速度有快有慢,行笔的力度有大有小,行笔的轻重有粗有细,所以行笔阶段是把握欧体笔画肥瘦的重要一步。

〔欧阳询楷书单字“为”〕

以“为”字为例,欧阳询在处理“为”字的横画时,保持行笔力度和粗细,甚至越写越细,这是为了表现“瘦”,到了转折处突然增加笔画的力度,笔画也因此变得厚重起来,这就是“肥”的具体体现。而这个笔画横斜钩则是一笔完成的,所以在行笔中是最好体现笔画肥瘦的。

3.收笔

收笔往往意味着一个笔画的完结,笔画形态的塑造在收笔的那一刻就完成了,因此,收笔不可马虎潦草,要善始善终。

〔欧阳询楷书单字“避”〕

我们看这个例字的捺画,也是笔画本身特点的需要,在捺画的收笔处,笔画也是突然加重,铺开笔毫,使笔画变肥变粗,和这个字其他笔画以及和捺的前半段形成肥瘦的对比,显得笔画和字更加瘦硬挺拔。

二,从结构入手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从结构入手能把握住笔画的肥瘦?这看似毫不相干,笔画是笔画,结构是结构。但结构不正是需要笔画的支撑吗?结构变化,笔画的粗细就不会变化吗?我们用实际例子来说明:

〔欧阳询楷书单字“暑”〕

“字体窄长,肥瘦适中”是欧阳询楷书为了达到清秀瘦长的需要而特别显著的特征。

在这个“暑”字里,很明显能看出字形的瘦长,这便要遵循“横轻竖重”的原则,字形拉长之后,相应的笔画便有所变化,横向笔画变细,纵向笔画变粗。这就是结构引起笔画肥瘦变化的典型例子,也进一步说明,结构的变化同时会引起笔画粗细肥瘦的变化。学习学习欧体,从结构入手也是能把握住笔画的粗细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一条学习的道路,不必拘泥于在一点一画上找粗细,事实证明,从结构变化中也能把握住笔画的肥瘦特征。

细心观察便很容易发现,欧体楷书在单字的结构处理上,有一种规律就是笔画繁多的字,字形就处理得长,笔画也比较细瘦,而笔画少的字,则会把笔画加粗,形成形式上和姿态上的“肥”,这王字与字之间就形成了“肥瘦”的对比,也就有了丰腴与瘦硬的对比,一篇作品不可能全是瘦,也不可能全是肥,要肥瘦适中方能尽其妙!连欧阳询自己都说:“又不可瘦,瘦而形枯”,所以写欧体切忌“瘦而形枯”要力求做到“肥瘦适中”。

〔欧阳询楷书单字“壑”与“寿”〕

通过以上的单字,我们可以以管窥豹,欧体凡遇笔画繁多的字,就会把字形拉长,笔画变细变瘦。

〔欧阳询楷书单字“山”〕

而凡遇笔画少的字,则会把笔画变粗变肥,以便于和其他字形成肥瘦的对比,不仅在结构中,在章法上也显得肥瘦得当,字字适宜。

所以,从结构上来说,不论是从一字中的结构入手,还是从字与字的排列关系入手,都是可以对笔画的肥瘦粗细进行恰当的把握的。

其实,从笔画和结构上对于粗细的把握又统一于欧体的整体作品中。

〔欧阳询楷书整体布局〕

从欧阳询楷书整体布局来看,其实已经包含了我们所说的从笔画和结构来把握笔画肥瘦的特征,因此才显得字字大小合适,笔笔肥瘦得当。

历来学习欧体者,无不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来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粗细,清代书法家姚孟起临摹的欧体就是一个典范:

〔清代书家姚孟起临摹欧体,对笔画和结构的粗细肥瘦把握细致入微,因此惟妙惟肖〕

针对“如何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问题,我给出了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把握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纠正对欧楷”肥瘦”的认识:欧楷的好坏不以字的“肥瘦”来判断,点化的肥瘦本属于字的形态,书法价值并非取决于此,而是透过外表,观其内涵和神韵,一味的追求“瘦硬”也非好作品。

前人有很好的论述: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将“枯槁生硬”列为书法“八忌”之中。朱履贞《书学捷要》: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也。

所以要想从整体整体上把握欧楷相对比颜体,属于瘦硬一派,但是以瘦硬概括欧楷特点未免太狭隘。

与其关心字的肥瘦(最终状态),不如去把握字形成的过程:欧楷笔法和用墨。

1.欧楷笔法

欧楷笔法无非体现在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三个方面(概念性的东西,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写的多了,就会有一个感觉:肥瘦不是刻意表现而得,是书写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

2.用墨

用墨不可太浓,写出来粗笨,且行笔会出现很多圆笔;不可太淡,会洇湿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以及失去欧楷的挺秀之感。

至于说什么行笔“提按”“顿挫”等等,这其实都是笔法中的很自然的东西,也是表象问题,不必拿出来解释。这都属于“欧楷笔法”中的外在表现。要了解欧楷的“本真”。

欧楷真正的特点是:险绝挺秀,而非瘦硬。所以在学欧楷的时候,适当地去学习欧楷本身的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也不要人云亦云,我们大部分欧楷爱好者很注重临帖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这个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引起重视。

如果一味追求“肥瘦”,注定是学不会欧楷的。即使看起来会写,也是机械的,终不得法。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不只欧楷,肥瘦(或叫粗细)都是很重要的。控制点画的粗细,无非提按,提则细,按则粗。但欲点画有筋骨(弹性感),则非中锋行笔难为。至于哪些要粗,哪些要细?就字而言,点画多宜细,点画少宜粗。一字之中,长宜细,短宜粗。撇宜细,捺宜粗。横宜细,竖宜粗。这只是常理而言,也非绝对,古人说因势布形,这个形自然也是包含粗细的。连续出现点画少的字时,一味粗,肯定也不美的。要很好掌握,还是多读帖。看原帖欧阳率更是如何安排的。一点拙见,望对先生有所补益。

其他网友回答

你的右手臂痛或酸痛手握毛笔时,你的笔功可以了。再把握运笔轻、重,坚持再坚持必定成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