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安禄山这个祸根是不是李林甫养出来的?
优质回答: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拉开了由盛而衰的序幕。
不是李林甫滋养了安禄山。
安禄山自以为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爱,在官员面前骄横跋扈趾高气昂,对李林甫也态度傲慢。李林甫为一国之相,精通权谋,立马通过王鉷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吓得安禄山唯唯诺诺。
奸诈的李林甫早就看出了安禄山想反的心思,却并不说破,只是时时处处警醒他。安禄山生怕李林甫揭露了自己的企图,处处躲着李林甫,就像老鼠见了猫。
有句话这样说“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一定程度上,李林甫对安禄山起到了压制和制衡作用,使他想反而又不敢反,从而推迟了叛乱的进程。
但安禄山“发家”的早期,少不了李林甫功劳。
安禄山靠着用到极致的溜须拍马赢得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信任,再加上李林甫在他们面前的经常夸赞,使得他步步高升。李林甫可以算得上是安禄山的恩人。
而且李林甫后期的“维权”,又让安禄山囤积了丰厚的实力。
李林甫害怕宰相之位易手,排斥贤才,建议唐玄宗重用胡将,阻止边帅出将入相,从而使得安禄山坐拥三镇节度使,财大气粗,长期控制河北一带。
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疯狂增长,让安禄山心里的草也疯狂增长,为安史之乱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其实,是唐朝这个朝代滋养了安禄山。
唐朝后期,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无地可种,四处逃散,削弱了国之根本;军事上,边防节度使权利过大,中央已无法控制;以唐玄宗李林甫为首的领导人的昏庸无道,加速了内部矛盾……
这些,让原本连个姓氏都没有的安禄山一步步爬到了三镇节度使,最后把唐朝缭个天翻地覆。
不管李林甫帮或不帮,制止或不制止,安禄山总会要反,即使不是安禄山,也会是李禄山张禄山。就像一道大堤有了蚁穴,总会被洪水冲溃,不是这里就是那里。
历史的潮流谁也无法阻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他网友回答
李林甫从某种角度看,的确是培养安禄山这个祸根的始作俑者。
据《旧唐书》载:唐玄宗时,为预防地方将领尾大不掉,朝廷并不专门委任地方将领为大将,而是多以重臣兼任大将以制衡地方势力。所以,权倾朝野的奸相李林甫兼任安西大都护与朔方节度使后,因副使李献忠叛乱,他让出节度使职务,力荐少数民族首领安思顺接任。又因一些曾兼任节度使的高官得以出将入相“参知政事”,威胁到李林甫的一言堂地位。他为杜绝朝臣出将入相源头,奏请唐玄宗改用“善战有勇”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节度使,“帝以为然。”
由此,高仙芝、哥舒翰、安思顺、史思明、安禄山等少数民族首领“皆专任大将”。安禄山更是趁机在河北扩充实力,后来勾结杨国忠扳倒李林甫,最后发动安史之乱。
故,《旧唐书》说:安禄山最终叛乱,根源就在于李林甫“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其他网友回答
很显然不是的,安禄山是唐玄宗养出来的祸根。
首先,唐玄宗后期,年老昏聩,李林甫是奸相,只想把持朝政。而杨国忠也想靠着妹妹杨玉环的关系把持朝政,所以,杨国忠找了安禄山联盟,安禄山想要军权,而杨国忠想把持朝政,所以李林甫和安禄山不是一个阵营的。反之,李林甫是非常想除掉安禄山的。
其次,安禄山不顾脸面,拜杨玉环为干娘,以加大自己掌握的权利,而玄宗看在杨玉环的关系上竟然不考虑就答应了。这是典型的枕头风,所以安禄山从根本上说,是唐玄宗养起来的。
再次,唐玄宗后期,贪图安逸享乐,懈怠国事,导致了奸臣弄权。对于阿谀奉承的安禄山并不怀疑,反而更加委以重任。认为其不过一介武夫,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高估了自己,没想过安禄山居心不良,所以,是玄宗养大了安禄山这个祸根。
综上所述,是玄宗的年老昏聩,贪图享乐,懈怠国事,一手养大了安禄山这个祸根。才败掉了大好江山。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安禄山是唐玄宗养起来的。安禄山怕李林甫怕的要命,见到李林甫跟耗子见猫一样,在李林甫活着时绝不敢有二心。
其他网友回答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