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论语》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优质回答:
《论语》是对话式的儒家经典。何为经典?
就是在历史长河中被不停流传而且验证的东西,而它对话式的体裁,就决定了它需用简短的话表达更多的意思。这样一来,《论语》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话,印象自然就深刻。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
因为每个人对《论语》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体悟不一样,印象最深的话自然就不一样,所以,建议题主可以认真通读几遍《论语》,自然有自己的收获。
这里我说两句我觉得我印象比较深的话——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一种深深的震撼,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这种忧虑放诸现在也适用。似乎科技在进步,人性、德行并没有太多改变。
《论语·泰伯》里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也是促使我不断学习的动力,或许是因为随着年纪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反倒是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深。
其他网友回答
整部论语我都很敬畏,要说哪一句印象最深不容易描述术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上心的地方: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灵敏;容色要注意温和;举止要注意恭敬;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忠诚;办事要注意敬慎;遇到疑问要留意询问;忿怒发火时要当心后患,见到利益要想着道义。”
这又是以数目字起兴展开的论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孔子讲得更为细致入微,全面丰富。三省还不够,君子对自己,要有九个方面的省察反思内容。 “君子有九思”,这是把人的言行举止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几乎没有遗漏。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同赶不上趟似地急切追求,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义而行来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见不善如探汤,这句古文里的汤,意思跟我们今天有很大不同,不是我们说喝汤的汤,而是指热水、滚水。日语里泡温泉叫泡汤,反倒是保留了汉语古老的意思。
有学者认为这是在说隐居避世的人,即隐士。意思是从善去恶、洁身自好,这个我既听说过也见过,没啥了不起。但是能卷而藏之,能用之则行、出入自由的,这个我可没见过。言下之意,入世更难。
大家都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咱评论区里聊聊呗!
其他网友回答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句话现今已经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形容一个人无可救药。
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孔子对其喜欢的一个弟子说的,他这个弟子很聪明但是老是习惯在白天睡觉,孔子一开始不理解,后面才知道他身体不好,需要长时间休息,于是就说不能要求他像平常人一样,要先休息好。
本意是说,一个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不可能要求他做其他的事情,表面功夫再好再早起努力,也只能加剧他的身体消耗。粪土之墙,墙面再光亮内在已腐烂那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简单来讲,吃好睡好,身体养好,然后才有其他可能性。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说,儒家哲学就是人间哲学,他始终着眼于现实社会,着眼于人的现实生活。儒家思想从来就是以人为本的。这个以人为本,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政治学的考量。孔子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思想家,他第一个发现了人的价值,是高于禽兽,高于其他的物体的。在他下班回家时候,家人告诉他,马厩失火了,孔子第一个问的是有没有伤到人,这在以马匹为贵重财物、以老百姓为奴隶的奴隶社会,这是一种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发现。因此,孔子提出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仁者爱人。这是一种人间哲学。
在孔子的影响下,孟子更是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主张以人为本,主张实施仁政,来实现儒家的王道理想。所以说,儒家学说是以人为本的哲学,这在论语中贯穿了全文。
第二,儒家的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我们个体的道德力量。儒家从来都是强调做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说。从儒家的仁者爱人,到恢复周礼的梦想,都是希望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认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一方面要依靠礼即社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成就最好的自己,要修炼道德,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要从自我做起,而不是处处去要求别人。所以,我们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说,吾欲仁则仁至。就是说,我想践行仁的理念,那么你就会去做,就能实现仁。
综上所述,儒家其实就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学问,是关于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学问。所以,有人说,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学,这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儒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在论语中,子贡问孔子,说你有没有一种思想,是指导你的一生的行为的,或者说你有没有一种思想,是你一以贯之的。孔子就告诉子贡说,有的,这种思想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学思想,首先提出了人与之间的关系,要尊奉一种宽恕之道。
孔子说,人与人之间,要想构建和谐的关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树立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理念。我们在生活中,总有不喜欢做的事,总有不愿意承受的结果,也总希望有些事情不要加到自己的身上。但是我们对待别人,却不是如此了。所以,孔子说,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是孔子提倡的恕道。
当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仅仅有宽恕之道,还是不够的,这毕竟是人际关系中的消极的一面,是反面。而我们要做的,还有忠之道。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就不能孤独,就必须有朋友帮助,那怎么才会有朋友呢?那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帮助别人,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来帮你,这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会孤独,才会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伸出援手,帮我们一起度过难关。
这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这也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金科玉律。也是好玩的国学最喜欢的一句话。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的开篇{学而}的第一段话,应该就最最经典的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到的东西一定要时常用于实践之中,学以致用是关键。
有朋友从远方过来看我,这是多么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啊。
人家不懂我,我是不会怨怪人家的,因为我是谦谦君子。
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