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险些让嘉靖皇帝送命的壬寅宫变到底发生了什么?
优质回答:
到底是经血引发的惨案,面对皇权弱女子们的绝地反击,还是一场政治阴谋?
明世宗朱厚熄著名的道士皇帝,一生最大爱好就是修道成仙,也因此,他最听道士话。当时道士忽悠皇帝,炼制“红铅”。
红铅一看就知道是红色丹药,炼丹这事当然是嘉奖皇帝最爱。于是就大力支持。只是这丹药有点特殊,需要处女经血制炼。
为了保持宫女洁净,被采血宫女只能吃桑叶,喝新鲜露水。这是把人当蚕喂啊?吃桑叶,喝露水,不就是蚕过的日子吗?
被当蚕养的宫女苦不堪言,最后他们开始了集体暴动宫女起义运动产生。
某日,嘉靖皇帝夜宿王妃寝宫。
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开始行动,面对熟睡的帝王,他们决定用麻绳勒毙世宗。
谁知慌乱下,麻绳被打成死结,越勒越不紧,嘉靖皇帝也是软蛋,看一群女人杀自己,居然吓晕了。宫女们眼看杀不死嘉靖,居然不继续杀人计划而是吓呆了,就这样谋杀者和被杀者全部呆滞当场。
然后,一个小宫女害怕了,于是出门去找人救皇帝命。
她没想过的是,皇帝活了她们就该死了。
果不其然,风波后,活过来的嘉靖帝,将杨金英等16名宫女和宁嫔王氏和端妃全处死。
因为是皇帝私事,事还丢人,这事,一直被明朝统治者极力掩饰和包装,事情真相越来越扑朔迷离,因此成为明史著名疑案。
为什么发生“壬寅宫变”?发动“壬寅宮变”幕后黑手是谁?目的何在?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大致来看有以下四种。第一种:“壬寅宫变”是因嘉靖帝为炼丹药,宫女苦不堪言,无奈起义。
这可从事后司礼监调查屮发现端倪:“咱们下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之类的话做证明。
由此可见:当时宫女一定处于危险境地,置死地而求后生,强烈求生欲让他们反抗,活在宫中,死是迟早的事。与其被嘉靖蹂躏死,不如拼死一搏。
其实事情发生前,宫女并没犯罪,谋逆不过是被迫。原因不过是嘉靖太痴迷丹药,此时嘉靖帝因纵欲无度耗尽精力,身体每况愈下。越是如此,就越迷恋道术,长生不老和房中秘事就是他的诉求。于是方士,佞臣,都以进献秘方或丹药而得到皇帝赏识与宠信。方士陶仲文就是其中翘楚,他进献“红铅”最得嘉靖喜爱。
什么是“红铅”呢?就是将处女月经和药粉一起焙炼而成,形如辰砂。据说这药能起强身健体增强性欲的作用。
据说:发生“壬寅宫变”这两年,宫内炼丹之风达极点。嘉靖不惜从全国搜集处女,作为取经材料。为采得足够原料,不惜强迫宫女服食催经药。这药轻则伤宫女身心,重则失血过多晕死甚至丧命。此外为防止丹药提炼秘密泄露,皇帝不惜杀死取血宫女灭口。
当时宫女亲眼目睹姐妹死前惨状,自知这种灾难早晚会降临自己头上,才决定宁可同归于尽,也不愿苟延残喘。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但是感觉还是动机不足,而且宫女实力和胆量也不足啊。
第二种:宫变策划人是宁嫔王氏。
王氏为何指使宮女们杀死嘉靖?原来是待遇不公而已!
嘉靖帝因为纵欲过度,造成精子存活率低,一直没能让宫嫔怀上孩子。于是开始祈求神灵,在宫中钦安殿铸坛求子。说来也巧,自从求神之后,当年后宫妃嫔陆续生下几个孩子。宁嫔玉氏也生了个儿子。
按册封妃嫔惯例,宁嫔应由嫔晋为妃,可世宗却没晋封她,因此王氏心存不满,便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刺杀皇帝,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瑞妃身上(当晚嘉靖入住寝宫的妃子)
可是这种说法不符常理,育有皇子的妃嫔根本没必要为争宠而冒杀头危险,皇帝死了他还有很多孩子,太后之位怎么算也不该她得到,这事情得不偿失。
第三种;世宗喜怒无常,任意残害宫女导致宫变。
据记载,嘉靖性格残暴喜怒无常,皇后陈氏仅因惹他不髙兴,他便踢得陈氏流产而死。她在位期间,立了4位皇后,遭遇都极为凄凉。对皇后都如此,何况其他宫女,嘉靖朝,宫人犯一点小错,便责打,有次竟一次打死二百多宫女。这种非人待遇,使宫女们担惊受怕,才造成这次事件发生。
那么这种说法,有可能吗?其实我是不认同的,要是嘉靖是这样的皇帝,他能稳坐皇位几十年?早就被明代言官骂死啦。不靠谱,绝对不靠谱。
第四种:最有讲究,认为和政治斗争有关。
嘉靖接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的班,朱厚照没有儿子,死后便由太后与朝臣商议立嗣之事。经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臣杨廷和商议,决定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熄做皇帝。
当皇帝之后的嘉靖一进京城,就和大小官员围绕嘉靖帝生父称呼问题展开一场“大礼仪”争论。因为无论按辈分还是继承皇位要求,嘉靖都应该按皇家传统,称武宗为父,称生父为叔父。
但嘉靖帝别看年纪小,可是很有主见,非但不这么称呼,还尊自己生父为帝。最后争论的结局是,首辅杨廷和辞官告退,嘉靖帝斗争胜利
因为这一事件的发生,嘉靖帝的所作所为,引起群臣不满,而“壬寅宫变”便发生在“大礼仪”争议结束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场政变,欲借女人之手除掉不听话的皇帝。
这场宫变,正史没有给出明确解释,不过在参考各种资料之后,个人觉得其实第四种说法应该是最靠谱的。
“大礼议之争和红铅案”,不是个案而是连续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皇权和官员权力斗争的延续。有明一朝,只要听话的皇帝都是好皇帝,比如明宣宗朱瞻基,不听话的就是不好的皇帝比如明武宗朱厚照。而朱厚照的死也很有蹊跷,一个年纪轻轻的皇帝,仅仅因为落水就暴毙,是不是太说不过去啦?所以朱厚照的死应该也是谋杀的一种方式。
明朝文官用处决皇帝的方式,来维护所谓的正统和自己的利益,也算是传统啦,与其说
“壬寅宮变”是一场事故,不如说是一次警告或者说政治斗争。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嘉靖皇帝整个人都发生啦改变,他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开始运用权势让文官集团内斗自己稳坐钓鱼台,开始任用自己最亲近的亲信一奶同胞的陆炳做锦衣卫指挥使保护自己的安全,可谓用心良苦。
其他网友回答
话说明孝宗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却只生了一个儿子朱厚照。也正是因为这样,明孝宗死后,朱厚照自然毫无悬念地继承大位,他便是明武宗。明武宗上任后整天花天酒地,荒淫无道,结果年仅31岁的他就驾崩于豹房。明武宗死后,因为他没有子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就这样,朱厚熜继位后,改元嘉靖,他便是明朝最奇葩的皇帝——道士皇帝。
嘉靖皇帝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是因为他继位后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建造宫殿,听信道士之话修建灵坛等。据史书记载,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召集了大量江湖术士来到宫中,炼制所谓的丹药。更令人骇言听闻的这些术士还需一个特殊的“偏方”做药引——年轻女子的处女血。
嘉靖皇帝二话不说,从全国征选了大量的秀女充入宫廷,为炼药“献身”。
而采集经血还有严格规定:每天凌晨时分统一采集,同时献血宫女每日只能以露水和桑叶为食,以防止血液受混。而如果有人偷吃其它东西,结果就是处死。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些宫女长期喝露水、吃桑叶怎么受得了,一些胆大的偷食吃,一些守规矩的饿得皮包骨。导致的结果大抵有三种,要么被处死,要么被饿死,而剩下的也是生不如死,甚至有不少宫女只好选择自杀来结束这非人的痛苦。
而除了处死,饿死,自杀外,更残忍的是,“仙丹”炼成后,侥幸存活的宫女的下场也是死,竟然被嘉靖皇帝集体活埋了。
当然,这只是嘉靖皇帝暴力残害宫女的冰山一角,脾气暴躁动的嘉靖皇帝连对伺候他的的宫女们也没有一点怜香惜玉,宫女们常常遭到无故的鞭打和残害。
一次,几个宫女一起“诉苦”,谈到伤心处泪如雨下。一位叫杨金英的宫女,她的年龄稍大些,阅历也多些,看到姐妹们那如同地狱般的生活,于是提出了一个胆大的想法:与其在这等死,还不如和皇帝拼个鱼死网破。
原来,杨金英和数十名宫女干的活竟然是为嘉靖皇帝采集甘露,她们长年被压榨,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干活,每天累得象只哈巴狗。很来无奈之下,只好都装病来“保全”自己。结果嘉靖皇帝听说这群宫女“怠工”,便把领头的杨金英和数十名宫鞭笞了一顿。
鞭笞是小事,但想到长期这样下去,她们横竖都是一死,于是她们一拍即合,决定谋杀嘉靖皇帝。
当时,嘉靖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是曹端妃,经常到其宫中留宿。以杨金英为首的的16个宫女在一个夜晚悄悄进入曹氏寝宫里,以趁着嘉靖皇帝睡熟之际,宫女们骗走了看门的两个宫女后。拿出一条丝绳子,然后套在嘉靖的脖子一直往后拉,企图勒死皇帝。
但是这个过程中,她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慌乱把绳被打成了死扣,结果是怎么也勒不死嘉靖。结果嘉靖被惊醒了,宫女们又惊又骇,心想横竖都是死,于是拔出头上的簪子一顿猛戳,结果是嘉靖被戳晕了,血流了满床。
也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过行刺过中,一个宫女的举动改变了一切,这个宫女担心会诛灭九族,害怕之下,竟然当起了叛徒,跑到方皇后的宫里去告密去了。
皇后一听,大惊失色,赶紧带着侍卫去救驾,结果毫无悬念,杨金英等宫女全部被抓获。
还没等皇帝醒来,皇后就下令把宫女全部凌迟处死,同时,还借机惩罚了“情敌”曹端妃。
这帮宫女虽然结局悲催,但她们的名字却被记载进了史书,她们分别是:杨金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秀梅,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杨金花,张金莲,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头一案——“壬寅宫变”。
嘉靖被救回来之后,一个多月没有正常意识。此后,性情大变的嘉靖皇帝搬出了紫禁城,住在“西苑”万寿宫,清心寡欲,更加潜心修道炼丹,一心求道。
嘉靖皇帝在位共45年,此后竟然有20年没有理过朝政,导致朝政一片混乱,奸臣当道,可以说是明朝灭亡的直接“罪魁祸首”。公元1567年,60岁“高龄”的嘉靖去世,竟然成为排在71岁的朱元璋和65岁的朱棣之后的,明朝第三高寿的明朝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明嘉靖二十一年(1524)十月十九日,宫内王嫔、曹妃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量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手里!”宫女杨金英、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深表赞同。是时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成一条。
二十一日晚,曹妃宫。至二十二日卯时分,杨玉香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手。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黄绫抹希递与姚叔皋,蒙在面上。邢翠莲按着胸前,王槐香按着身上,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双腿,姚叔皋、关梅香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方皇后)来。姚叔皋打了娘娘一拳。王秀兰打发陈菊花吹灯。总牌陈芙蓉说:“张金莲叫陈芙蓉点着灯。徐秋华、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芙蓉就跑出叫管事牌子来各犯拿了。由于这十几名宫女一时惊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勒紧,明世宗朱厚熜一度被勒气绝,后又复苏。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官女等一起被凌迟处死。”这便是明代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嘉靖宫变。
这个事件看上去一目了然,似乎没有什么疑问。但是,有人认为,这里边也尽有蓄意捏造、诬陷不实之处,主要是方皇后妒忌曹妃得宠,乘机将其打成主谋之一。关于此案的处理,由于明世宗此时身受重创,乃方皇后一手包办。《古今图书集及·宫闱典》中记载:
“(曹)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方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
方皇后妒忌曹妃,乘势处死,世宗因此衔恨,以致宫中失火而见死不救方后,足见世宗对曹妃宠爱之深。黄景昉《国史唯疑》记载,由于曹妃冤死,明世宗帝感到宫中在闹鬼,曾问徐阶:
“壬寅(嘉靖二十一年)大变,内有枉者为厉。”
徐阶回答说:
“彼生而贵近,殁受枉,能无为厉!”这个厉鬼即指端妃曹氏。
令人不禁要问的是,究竟为了什么事情,逼得十几个身处深宫、体弱少力的青年女子,敢于冒着死罪,齐心下手要把皇上勒死呢?口供中曾有“强如死在手里”的话,就使我们推想到,必然是有某种要将她们置于死境的措施,被她们发觉了,反正怎样也是死,莫若先下手。据这种情况来揣度,很可能和明世宗朱厚忽炮炼丹药不无关系。
嘉靖是个迷信神仙、求长生不死的人。嘉靖十九年他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成长生不老丹药,太仆寺卿杨最因“谏丹药,予杖死。”(《明史·世宗本纪》)因此,察其情由,官变之事必肇端于为炼丹药而摧残少女的健康,甚至生命。杨金英等目睹先前牺牲者的惨状,恨之彻骨,明知事情成与不成,自己定遭凌迟处死,她们却全无畏惧,下定决心,要和这个万恶刽子手朱厚忽展开同归于尽的拼死搏斗。
嘉靖经受这次沉重打击后,并无丝亳忏悔之意,相反更变本加厉。
前后比观,可以清楚,他们是在干牺牲人命的罪恶勾当。其所以没有再发生暗杀事件,一是加强了防范;二是这些女子年龄稚小,不能起来反抗。这应当就是宫变的内幕实情。
其他网友回答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经来制丹药。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堪苦痛。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没有毙命。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中被宫女暗杀的皇帝是谁 宫女起义之谜
壬寅宫变简介——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宫女起义之谜!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
自古以来,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皇宫。皇帝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明朝也不例外。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住,否则当夜就要离开。
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里,谁也不能知道。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然而,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
就是这群宫女,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骢熟睡时把他勒死。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骢的脸,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眼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这些宫女才被捉住。朱厚骢虽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
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
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骢,或有意避讳)。’”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
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