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后期为什么对陆逊那么残忍?(孙权为什么恨陆逊)

网友提问:

孙权在晚年变得昏庸,陆逊的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三国是历史上能人辈出、英雄豪杰不断涌现的一个精彩时期,特别是魏蜀吴的三位领导者都有称帝的才能。孙权年少继承父兄打拼下来的祖业,仅仅十九岁就能够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统江东,稳据江南,击杀黄祖。年轻时候的孙权能够听从贤臣的劝阻和进谏,运筹帷幄,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着实称得上是明君。但是孙权晚年的时候,却昏招频出,致使南宫和鲁王同室操戈,激化了朝廷党派矛盾,诛杀大臣,使得自己的大将陆逊抑郁而终,一代明君晚节不保。

孙权晚年把重心放在了国内的政治斗争上的原因有三。一是,当时吴国已能安心划江自保,魏蜀吴三国各据一角,相互制衡,陷入一个矛盾但和谐的稳定局面。二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当初孙权拉拢的一帮将士谋臣都有了自己的声望和实力,大族的势力急剧膨胀威胁到了王室,很有危机意识的孙权感觉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来遏制。三是,孙权的长子过世使得储位空悬,三子和四子都对储位蠢蠢欲动,各自拉帮结派。虽然孙权果断立了三子为太子,四子为鲁王,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朝廷的内部分化。因为四子仗着孙权对自己的宠爱,并不把太子放在眼里,而是处心积虑想要谋取太子之位。

南鲁党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服气的鲁王不但拉拢朝臣,甚至还陷害太子,给太子安了暗谋大事的污名。晚年的孙权早已不如年轻时候明察秋毫,而是指责太子的生母管教不利,而后也对太子有所疏远,这也导致了朝廷党派之争的恶化。

而渐渐不被孙权全然信任的宰相陆逊也参与到了其中,认为嫡庶有别,屡次上表坚决维护太子,使得孙权震怒。孙权认为陆逊被自己远远出派到了武昌,陆逊竟然还能够如此清晰地洞察朝廷矛盾,有不轨之心,多次斥责陆逊,最后甚至决定废了太子、赐死鲁王。年纪大了的陆逊不但要忍受孙权的猜忌,还要被他责骂,在南鲁党争结束后不久就忧愤而死,孙权这才意识到自己听信谗言,错责陆逊,但是为时已晚。对于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陆逊尚且如此,孙权对旁的拥有声望的大臣也是抱着猜忌,甚至设立酷吏编织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栽赃陷害。

可以说在处理党派之争时候的孙权已经有些昏聩了,竟然觉得三子四子继位都不利于朝廷的发展,改立了年仅九岁的孩子为太子,而之后对武昌的处理更是昏招。陆逊死后,陆抗接替父亲继续镇守武昌,但是孙权早已对陆家心怀不满和猜忌,岂能让陆抗镇守,于是便派出了诸葛恪作为大将军接管武昌。诸葛恪虽然也姓诸葛,但是他的才干和胸怀却颇为有限,甚至不如陆抗。陆抗和诸葛恪交换驻地时候,陆抗修缮城墙房屋,而诸葛恪驻守的军营却毁坏的厉害。尽管孙权也知道诸葛恪不如陆抗,但是就是不能放心陆家,硬是调离陆抗,可见孙权晚年的昏庸无道。

虽然说孙权晚年的昏聩是出发于想要维护孙氏江山的美好愿望,可惜事与愿违。孙权偏听谗言,怀疑忠臣,八年的党派之争使得原本团结一致的朝廷四分五裂,不复从前。自己的爱将陆逊也因为这不堪的阴谋诡计郁郁而终。孙权死后,幼主也无能掌控朝廷,最终还是让外姓朝臣专权祸乱。虽然说东吴的亡国之主是孙皓,但是东吴的加速灭亡也与孙权晚年的昏聩息息相关。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经过几番争夺,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期间三国分别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他们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说起三国里的人物,人们话题最多的往往是蜀汉与曹魏,比如蜀汉的“五虎上将”,曹操的“五子良将”,他们都为自己的主公立下过汗马功劳。其实东吴的将领也不差,尤其是东吴的“江东四杰”,论谋略,论军事才能,不比蜀汉与曹魏差。今天就应题主的要求,说说“江东四杰”之一的陆逊。

陆逊是东吴人士,虽然出身名门,但是父亲早亡,年纪轻轻的陆逊不得不自己撑门立户。陆逊学识渊博,待人和善,在家乡小有名气。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孙权上位后广召天下英才,陆逊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跟随孙权的,时年21岁。建安二十一年,陆逊率兵平鄱阳贼乱,凯旋而归,被孙权封为定威将军。孙权对陆逊的军事能力颇为欣赏,为了留住陆逊,孙权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陆逊虽然没有为东吴立过大功劳,但是孙权每次遇到战事,都会跟陆逊商量。

直到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夷陵之战。刘备轻率大军攻打东吴,此战,东吴的将领正是陆逊。最终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而归。陆逊一战成名!被封为丞相,这个位置可是跟蜀汉的诸葛亮平起平坐的!

那么,陆逊作为一国丞相,而且战功赫赫,又是孙策的女婿。本该有个不错的结局,但是为何陆逊的结局很凄惨呢?

晚年的孙权比较昏庸,而且疑心比较重。孙权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这本是皇帝的家事,最忌讳外人插手。可陆逊偏偏要插手,多次为了立太子的事而向孙权进言,惹怒了孙权,从而被孙权冷落,最终郁郁而终。陆逊可以称得上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但身在宫廷之中,尤其是皇帝身边,要懂得一定的权谋之术,否则难得善终!

其他网友回答

陆逊作为江东四英将之一曾因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而声名远扬,孙权认为陆逊有超世之功、文武之才,对陆逊是推崇备至,所以陆逊才得以出将入相,然而在陆逊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却突然被孙权逼死,孙权为什么要逼死他一手栽培起来的陆逊呢?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攫拔陆逊代顾雍为丞相。孙权发布诏书,称赞陆逊天资过人,德行卓著,匡扶国事,消弭战乱,是姜尚、管仲、尹伊那样的大才。陆逊是个天赋极高的军事家,但也显露出诸多当政治家的必备素质。他被孙权任为丞相,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

但是晚年的孙权性情暴戾猜忌嗜杀,而早年能对孙权猎虎、酗酒、一意孤行等不当行为进行劝阻的张昭、顾雍、诸葛瑾等大臣们早已逝世,这导致孙权对内疯狂杀人时更加肆无忌惮。

再加上为了报复江东豪族们的弑兄之举,为了摆脱江东豪族们对北伐的束缚阻挠,为了防止江东豪族们对子孙的出卖胁迫,孙权对江东豪族们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和迫害。而陆逊又是这些豪族的当时代表人物,又加上掌握着整个东吴的军政大权,因此备受孙权猜忌。

后来陆逊当上丞相不过短短一年,就因为卷入王储的废立一事屡遭孙权猜忌与打击,后郁愤而死。陆逊之死,并不是因为他有谋反之心,而是因为他卷入了孙和与孙霸的储位之争,他虽没有谋反之可能,但却有在孙和、孙霸兄弟阋墙后渔翁得利专权独断的可能,而只要有这种可能在,东吴的世家大族们就有凌驾皇族孙氏继而改朝换代的可能。因此陆逊不死不行。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中东吴开国之君,一代雄主孙权晚年变得昏庸多疑,一代名相忠臣陆逊也被其猜忌疏远,最终忧郁成疾郁郁而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