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网友提问:

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老人值不值得可怜和同情?

优质回答:

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就令人泪奔使人心碎。如果此情此景还麻木无觉,甚或质疑老者可不可怜,不是缺乏良知就是失去人性。题主何故多此一问。

其他网友回答

白居易的《卖炭翁》诗中的主人公”卖炭老汉“,肯定是非常值得我们可怜和同情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的开始,诗人仅用寥寥十四个字,就活生生的为我们刻画出一个逼真的卖炭老人的形象,在严寒的冬季,为了一家老小的吃穿,而每日伐木,燒炭的忙碌着。虽然自已身上的衣衫非常单薄,但为了炭能卖出好价钱,宁愿自已受冻也希望天气能再冷一些。

这个”卖炭老汉”的形象,是千百万广大劳动人民的缩影,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这些”黄衣使者白衫儿“们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对处于”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的死活是不管不顾的,对于老百姓的劳动成果,常常不会等价交换,而采取”掠夺式”的强取豪夺。正如诗的后半部分,宫中的使者只用一丈红绫,就强行夺走了老汉整整一车千余斤的木炭。

叙事诗《卖炭翁》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可以反映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是非常同情和热爱,而对于封建统治阶级压榨,剝削老百姓的行为是无比鄙视和痛恨地。

其他网友回答

白居易这首巜卖炭翁》词,是一个时代的缩写,用比喻阐述情景,给人留下当代的悲惨描述。

其他网友回答

白居易的《卖炭翁》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艰难生活,主人公,也就是卖炭翁是一个令人同情的老人。

卖炭翁,伐木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灰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蹍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上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遇到了不平事,即便心中一百个的心不情,意不愿,他又能如何?皇宫的使者一句话,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把老人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千余斤啊,给充公了。这么冷的天,一家人还等着他卖炭的钱买米充饥呢,可他偏偏倒霉遇到了公差,他怎么敢反抗,那不是自找死路吗?

卖炭翁不是英雄,他遇到这种情况,也只有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他这也是无奈之举。所以说,他是个值得我们可怜和同情的老人。

其他网友回答

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老翁十分值得可怜和同情!先看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为了生活,在一个深山之中砍柴烧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烟火色的尘脸、发黑的十指与花白的两鬓作对比,写出了卖炭翁的虽然年老,但为了生活却不得不承受如此繁重的劳作之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辛辛苦苦烧制木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呢?用来买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粮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虽然身单衣薄,却希望天气寒冷,看似十分矛盾的心情,却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极其悲惨!卖炭翁缺衣少食,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的钱上,虽然冻得发抖,却一心希望天气更冷!

“夜来城外一尺雪”,天公作美,卖炭翁喜出望外。“晓驾炭车辗冰辙”,天还没亮,就冒着大雪,驾着炭车出发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迎面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两个人是谁?“黄衣使者”是太监,“白衫儿”是太监的“跟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手上拿着文书,口里念着皇帝的敕令,吆喝着牛,把炭车拉向宫中!“

“宫使驱将惜不得”,炭车被太监夺走,虽然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千馀斤的木炭,只换来半匹红纱和一丈绸绫。强烈的对比,写出了太监的残忍和卖炭翁的悲惨!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购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宦官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分文不给,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的揭露了”宫市”的本质——统治者对百姓的掠夺! 卖炭翁是千千万万个受害者之一,当然值得同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