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禅让制(尧舜禹的禅让是史实吗)

网友提问:

历史上尧、舜、禹时期真的是禅让制吗?你对此怎么看呢?

优质回答:

毛主席在读竹书纪年的时候,圈出了一句,“尧野死,舜幽囚”,从人建立社会,开始出现私有制以后,权利的交接从来都是血淋淋赤裸裸的斗争。

其他网友回答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表面上看,似乎充分体现出了那个时期人们大公无私、谦逊退让的美德,是一种很美好的传承制度,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在我看来,这种“禅让”只是在“世袭制”出现之前,权力博弈而产生的结果而已,同样充斥着血腥的权力争夺。

传说中的“禅让”

按照传说,尧在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于是召集各方部落首领前来商议,有人推荐他的儿子丹朱,还有人推荐管理水利的共工,但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共工品德都不够好,不是合适的继承人。经过考察,他最终认定了虞舜是个合适的继承人,于是“禅让”于舜。

同样的,舜在年龄大了以后,也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认为夏禹在治理黄河水患中立下大功,于是“禅让”于禹。

“禅让”可能只是权力博弈的结果

然而从一些史料的记载来看,似乎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1、关于尧“禅让”于舜:有“舜逼尧,禹逼舜,汤伐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纪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汲冢竹书》)等记载。从这些记载来看,似乎是由于舜已经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在尧年老之后,将之囚禁*(流放)于平阳,而将他儿子丹朱囚禁(流放)于丹水,使其父子不得相见,最终夺取了权力。

2、而关于舜“禅让”于禹:同样有“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孟子·万章上》)、“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史记·夏本记》)等记载。我们知道,禹的父亲因为治水不力而被尧所杀,而大禹治水之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恐怕正是汲取了父亲被杀的教训。甚至他娶涂山氏女娇为妻,也是为了借助涂山氏的力量来争取权力,最终成功架空了舜的儿子,夺取了权力。而史记上记载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最终也因为思念舜投江而死,问题是她们投江自杀竟然还要跑去南方,恐怕是害怕被杀而逃往,却最终没能逃脱被逼自杀才更为可信一些。

从史料来看,除了尧舜禹时期外,后世的所有“禅让”都是极为血腥的,那么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真的就那么和谐吗?恐怕并不是的,那种“禅让”同样是通过权力斗争而达成的。

其他网友回答

要坚信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