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孔子的老师是谁?
优质回答:
前面的回答都靠谱与不靠谱的内容并存。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产生的民间传说太多,虚虚实实的东西掺杂在一起,非专业人士确实不容易讲清楚。
简单来说,孔子是没有老师的,当然他曾经向很多人问学求教,但问学求教并不等于拜师,所以一般会认为圣人无常师。
主流的几种说法,孔子的老师有苌弘、项橐、老子。我们得注意看这些说法都是从哪里来的。孔子从苌弘习乐,据说是《大戴礼记》里面明确记载的,今本《礼记·乐记》里面,孔子自称“唯丘之闻诸苌弘”云云。但是,《大戴礼记》相关的章节今天已经不传,只是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乐书》的《索隐》中提了这么一句而已。诞生于魏晋时代的伪书《孔丛子》提到孔子前往周见苌弘云云,可见所谓习乐,大概就是前往拜见问学,没有明确的师生之谊。
再说说项橐。项橐作为天才儿童的典型,从汉代开始就有他曾为孔子老师的传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借甘罗之口说过“项橐七岁为圣人师”,而刘向《新序》中也提到过这个故事。但是,很遗憾的是,在跟孔子直接相关的记载,如《论语》、《礼记》、《史记·孔子世家》中,我们也看不到项橐的身影。只有东汉的“经神”郑玄在注解《论语·子罕》“苗而不秀”时提到,这句话就比喻的是项橐,而下一句“秀而不实”则是在说颜回。如果郑玄之说成立,孔子对项橐的态度,也并不像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所以这个传说也很难被采信。
至于老子的说法,已经有人辨析过了,这里不必多说。总之,古人认为人分三等,上智下愚,其余皆为中人。上智不教而学,下愚教而不学,教育是对于中人而言。圣人是上上之人,所以不必有老师。如果一定要给孔子找个老师,那么当然就是周公了。这方面夫子自道甚多,自然不必再一一列举。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的老师是谁?老施来回答。先秦时期,贵族教育,有国学和乡学,都属于官学,公办教育。孔子办教育,是另搞一套,他办的是私学,私人教学。大家都说他是私学教育第一人。后世称他为“至圣先师”,也是拿他当教师这一行的祖师爷。可是,孔子又是跟谁学呢?他的老师又是谁呢?大家会问这个问题。在论语《子张》一篇中,就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是跟谁学的?子贡的回答是:孔子传“文武之道”,是跟很多人学,他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说的“师”不是教他识文断句,背乘法九九表的闾里塾师,而是在精神上、思想上真正启发和影响过他的所有人,不一定是正式的老师。
司马迁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他说: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这十个人,蘧伯玉、晏平仲(晏婴)、子产、孟公绰、减文仲、柳下惠,是《论语》中的人物,单就《论语》看,不全是他的崇拜对象。比如减文仲,就是批评对象,他欣赏的只是蘧伯玉、晏平仲、子产、孟公绰和柳下惠;老子、老莱子、铜鞮伯华、介山子然,都不见于《论语》,是其他书中的人物。
有一个流传至广的故事,孔子曾师事老子。《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听闻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之归,则吾师也’ 今将往矣。”孔子因此东游洛阳,问礼于老子,留下孔子问礼处的遗迹。对于问道的过程却没作记载。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里做了补充: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太史公笔走游龙,说得活灵活现的,描写了孔子对老子的无限膜拜,把老子视为游龙一般的人物。可惜,这是一段著名的公案。据近现代诸多史学大师的考证,此事恐怕子虚乌有,史学家钱穆就是持此论者。真实情况什么样,我们已不得而知。
春秋时代,贵族必须要学习的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这也是孔子推崇的。孔子肯定都学习过,后来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艺。意味着,六艺的每个门类都有老师教过孔子,但因史无记载,孔子的这些老师们都籍籍无名。所以说,孔子学无常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孔子有音乐老师。古代的师,本来是教贵族子弟学军事的长官,音乐和军事密不可分。但孔子喜欢文乐胜过武乐。乐师之师是本来意义上的师。孔子时代,齐、鲁的音乐很发达。35岁时,他在齐国听过《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大发感慨,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但他的音乐知识,可能更多还是来自鲁国的乐师。孔子年青的时候,曾跟鲁国的师襄子学过鼓瑟(见于《孔子家语·辨乐》)。孔子也跟鲁国的很多乐师都有来往,对乐理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例如,《论语.八价》中记载: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意思是:孔子和鲁国太师聊音乐,说:“音乐的原理大概是这样的。演奏刚开始时,声音细不可闻,随着音乐渐渐响起,不断有新的乐器加入进来,当各种乐器合奏达到高潮之后,乐音又像抽丝一样慢慢地淡下去,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编曲。”
《论语.泰伯》中,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这是他在听到鲁国乐师挚演奏完音乐后的评价。在乐师挚演奏的过程中,孔子一直都听得很认真,甚至还有些如痴如醉。听完之后,还发出“洋洋乎盈耳哉”的赞美。不难想象,孔子当时听到这首内涵丰富、演奏手法多样,音色美妙的乐曲时,陶醉的样子。古代的乐师往往是瞎子,孔子对他们很尊重。《论语.卫灵公》: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欤)?”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首先,在中国先秦时代(其实一直到汉代),文武并没有分家的。所谓的贵族士大夫阶层,平时受教育好,打仗也是他们当先锋,儒家六艺里面就有驾车和射箭两项武艺。所以说,并不是他父亲是武将,他搞教育。因为那时候搞教育的和武将是同一波人。
其次,孔子的授业老师并没有说,不过那时候贵族子弟是有专门的国家教育机关的。尤其孔子所在的鲁国,文教发达。孔子自己又非常勤学好问,每到一地,都会努力学习,不懂就问,博采众家之长。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发扬的是周公之道,可以认为孔子的精神导师是周公。具体的师傅,孔子曾向很多人学习过。老的,有著名的老子,在洛阳当图书馆长时孔子去请教过。小的,比如七八岁的项橐,因为难住了孔子,孔子也拜他为师。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智力低下,欲壑难填,天机浅薄。三次求学老子,至死也不能领悟老子思想的真谛。孔子的本质不道德,孔子的本质不仁不义。孔子竭力鼓吹礼,意在谄媚坑骗执政者压榨百姓谋取私利。孔子思想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漏洞百出毫无体系可言。孔子是贪腐官吏集团的代言人宗师。曾参子思孟子朱熹王阳明思想来自老子远不及老子。任何人任何组织以孔子思想为指导必败。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的老师,首先是“天道”。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正因为师法天道,孔子认为自己所知甚少而一生都在学习,“好学”,在学中得到最大快乐。
孔子的老师,其次是得天道的人。
在治国理念上自有主张却还问道老聃,他深知老聃只是与他入手点不同而目的是一致的;在为人方面也与老聃有类似处,几次欲乘桴浮于海。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学琴进入琴道(天道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直逼师祖,“技进于道”了。
圣人无常师,只要有助于进入仁境的人都广泛学习以之为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集大成,后来的孟子荀子和宋明道学家都有发展,但始终不及孔子的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