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
优质回答:
此命富贵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方成格桢祥,别的不用问。
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其他网友回答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
康熙应该算是一个英明贤君,小的时候为了保住皇位吃了不少的苦,后来为国为民,也算是尽心尽力,他的臣子基本称职,他的后宫还算干净,他统治偌大帝国六十一年,要说这样的一个皇帝,因为短时间相处,就把宝座传给一个12(11)岁的孙子,我不是很相信。
有人说了,因为看中孙子弘历的未来可堪大用,然后才有位置传给老四,这种说法粗看挺好,当年司马炎就是这么传位的嘛。可是康熙的孙子很多,在他眼前活动的,他喜欢的可不只弘历一个。弘历直到十多岁,才在雍正的推荐下见到康熙,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我个人觉得得应该是在众多夺嫡的皇子中,他喜欢雍正的务实才会关注弘历,乾隆曾自言:“孙臣年甫弱龄,性复钝鲁,顾特被恩宠,迥异他人者,岂非我皇祖推爱我皇父之心
,比诸孙有独挚乎!”弘历的八字很好,可能使得本来就有意于老四的康熙坚定了想法。
众多的孙儿,康熙都算很疼爱,他许多孙子都在宫中培养过,比如说八、九、十阿哥们的儿子,都曾培养宫中,老八的儿子弘旺九岁的时候,内廷行走,十四的嫡子弘明“幼侍内廷御前”,十四的两个儿子常在康熙身边,康熙也带着他们去热河避暑山庄,去木兰围场,因为十四没在京城,所以替他操办十四阿哥儿子的婚事,赏赐十四的几个女儿不少银绸(皇父仁爱爱臣弘明.弘阶,携往热河,诸项食用之物均次第赐,皇父仁教我子弘春、弘楷,携至木兰围场,为弘明娶妻遣送京城,皇父诸事思虑周全,特遣侍卫、巴雅喇等送来。又闻皇父所之匾额、对联,赏悬新房婚娶)
老三嫡子弘晟受封世子,担任西北军事议政大臣兼管理火器营署理前锋统领,看看这名,也应该知道得有能力才能担任重要职位。老三的另一个儿子弘曦也早就放在十四身边学习去了。
……,以上这些,弘历都没有经历过的。
不可否认,康熙对弘历是喜欢的。但是要说因此相中他,一心传他大宝,感觉有点夸。乾隆心中敬爱自己的皇爷爷,在他登基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常怀念当初那一点点短暂的相处时光,向世人夸大自己是最钟爱的皇孙,——以乾隆的性格,说出来的话,多少是有水分的。可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当了皇帝了,怎么说都可以了,谁能奈他何?他说是,戏文就这么唱呗,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文/宛如清扬)
其他网友回答
由于子孙众多,爱新觉罗·弘历(后来的乾隆帝)在雍亲王府里长到十二岁时,他的祖父康熙帝竟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孙子。
祖父不认识孙儿,这在寻常百姓之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拥有三宫六院数十嫔妃、子孙成群的帝王来说倒也不足为怪。
史载,康熙有子35人,除中途夭折的外,活至成年者有24人,这些儿子又给他生了97个孙儿,还有众多孙女,这么多子孙,又各有居处,终日忙于处理政务的康熙皇帝别说都见过,有些还没见过面不说,恐怕连名字都不知道。因此,乾隆在其父胤禛的雍亲王府里长到十二岁前,还无缘得见祖父。
此前,胤禛(雍正皇帝)已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弘晖,是长妻乌喇那拉氏所生,可是在八岁时病亡。齐妃李氏为胤禛生过三子,分别是弘盼、弘昀、弘时。但弘盼还没满两岁就夭折了;弘昀排行老二,也在十一岁时死去;只剩一个八岁的弘时。胤禛贵为亲王,又是帝位的有力争夺者,仅剩一子,膝下未免有些单薄。
就在这时,弘历呱呱坠地,生母成谜,他的诞生又逢多事之秋,康熙诸皇子争储夺嫡的斗争日趋激烈,已呈白热化状态,皇太子尊位立而又废,废而复立,皇亲贵戚和宗王大臣们都卷入了夺嫡的纷争中,一时间朝中分成几派,相互攻讦、暗算,闹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不安。为立储一事,康熙帝举棋不定,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一筹莫展。
年纪衰迈的康熙大帝,英明一世,文治武功均可圈可点,是清帝中一等一的人物,但面对诸子间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争斗,却束手无策,精神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与折磨。弘历就在这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争储棋局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弘历在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引起重视,然后其父胤禛却早已看出此儿绝非池中之物,将来一旦风雨际会,必会鱼化为龙,大有作为,他也坚信其祖父康熙也一定会喜欢这个聪明颖悟、沉着机智的孙儿。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邀请父皇康熙到竣工不久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游赏,改变弘历一生的重要时刻到来了。
胤禛颇有心计,他在康熙游园的间隙中,请奏让自己的四子弘历见驾,康熙见这个从未谋面的孙儿容貌俊秀,而且机敏过人,应对如流,心里便异常喜爱他。接着康熙又向胤禛详细了解弘历的学业以及各方面的表现,并将弘历的生辰八字要了去。
《清史稿》载,当年的万寿节刚过完,康熙再次来到圆明园,并宣布要将12岁的爱孙弘历带入宫中“养育抚视”。在宫中(紫禁城),康熙特地命孝懿仁皇后的妹妹、贵妃佟佳氏和温惠皇贵妃瓜尔佳氏亲自担负起抚育弘历的重任,并嘱咐一定要“精心抚育”。如此特殊待遇,远远超过了其他96位皇孙。乾隆长到12岁才得见祖父康熙,不想第一面就换得祖父如此惜爱之情,可见少年乾隆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已经颇识大体,知道如何表现才能获取老皇帝的欢心,更明白给老皇帝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将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史载,弘历后来回忆道:“夙兴夜寐,日觐天颜;绨风繙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待劳;引见官吏,承颜立侧 ”。选谁做接班人的问题长期困扰并折磨着年老的康熙帝,父子成仇,兄弟互害,垂暮之年的康熙内心是复杂而痛苦的。如今,这个小孙儿弘历成了他晚年的精神寄托。于是,康熙在对孙儿的教育下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祖父康熙对孙子弘历的宠爱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也间接为胤禛在“九龙夺嫡”中抢占了有利的位置。后来,本不占优势的四阿哥胤禛逐一击败强有力之竞争对手,继承了康熙的帝位,成为雍正皇帝。
在如此众多的孙儿中,康熙唯独对弘历“恩逾非格,情有独钟” 。显然,康熙的深情眷顾,为弘历将来荣登大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先声。
后来,雍正帝在传位给儿子乾隆的遗诏中也如此说:“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弘历),抚养宫中,恩逾常格”。因此有学者推测:是不是因康熙钟爱弘历,故而传位给其父胤禛,使弘历将来可以顺理成章的子承父业,以后能顺利继登帝位……
朝鲜的《李朝实录》还记载其使臣在雍正继位后一个月,在宫中听到一种说法:康熙病危时,在病榻上对阁老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指弘历)文武兼具,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
事实到底如何 ?因时过境迁,史料记载缺乏,如今已经难觅真相。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其他网友回答
按乾隆皇帝的说法,那是他爷爷神眼圣明,一眼就把12岁的自己未来的不凡看了出来。
但实际上呢,康熙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还惊得放下了手里的酒杯,这个故事的背后,本来就有复杂的背景。别的先不说,康熙可是当过一个甲子皇帝的人精,这种所谓的“夸张喜爱”会不会就真的在“九子夺嫡”最白热化的阶段表现出来?
一旦被另外几位阿哥知道了,对于这位12岁的小孩子来说,那可不是好事。
所以,在说康熙一眼就对年幼的乾隆感到惊讶并表现出很强烈的喜爱时,我们应该把当时的时间环境做个大概分析,最后就能得出,康熙对12岁的乾隆,是真的感觉惊为天人到表情管理失控,还是演戏。是康熙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
九子夺嫡其实已有结果:四阿哥胤禛
比起康熙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清圣祖年代,还留下一件让皇室民间津津乐道的事情,那就是九子夺嫡。
和以往汉人王朝,不论你好坏能力强弱,只要你是嫡长子,几乎太子之位都不能动。例如李建成,例如朱标死后的朱允炆。但是康熙很明显不一样。
虽然理论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承祜早夭,可后来又与最爱的赫舍里氏,也就是孝诚仁皇后所生的次子爱新觉罗·胤礽,也被立为了皇太子。
可胤礽的太子之路真是大起大落,他屡次犯错,他爹康熙也没有纵容他,而是废了他。在康熙漫长的统治中,他仿佛对自己的生命有着迷之自信,因此有了精力和计划来搞这个“九子夺嫡”。
事实证明,皇帝当了六十年的康熙,的确可以搞出这套儿子们互相争宠争皇位的大戏。
九个儿子,各显神通。明的也来,暗的也来,康熙还像个裁判一样,摆明了我很公平,偶尔把胤礽废掉,来强调自己的公平。
胤禛后来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但是康熙也没有明确说要给老四当皇帝。不过胤禛可以说是九子夺嫡里面,最稳的那一个。从他的军事、政治轨迹来看,四阿哥是很典型的“偷偷发育,毫不声张”,为什么胤禛要这么做?因为他吃准了康熙的秉性,的确的,康熙就是喜欢在磅礴大海中,找到那朵安静的浪花。
在被封为雍亲王之前,公元1696年,康熙带着胤禛西征噶尔丹,这一战胤禛的主要作用是:
“拍马屁”
他给康熙写了《狼居胥山大阅》,这样康熙很开心,后来给他封了个贝勒爷。而在远征噶尔丹的过程中,皇次子胤礽可是作为监国的存在,比起拍马屁,胤禛更好的技能是心态好。
在公元1700年陪着康熙巡视天下后,才二十多岁出头的胤禛就开始真的成为了康熙心里评估的那几个人,康熙心里想的自然不可能是九个人了,可能是三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
公元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掉胤礽,正式揭开了九子夺嫡的明战。
九子夺嫡之中,各个皇子各显神通。但是都有很嚣张的毛病。康熙废了又立,立了又废胤礽的行为让大家都有了错觉,这就是康熙狠辣之处所在了,对自己儿子也要这样去操作。例如三皇子胤祉,他直接就对外说,他就是皇太子了。大致是康熙故意迷惑了一下他,果然就中招了。
只有雍亲王最老实。表面的戏够足,也够恒心。康熙难道看不出来这个儿子心计最深沉吗?其实看得出来,康熙这个人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不会把宠爱与皇位混为一谈,他最宠爱的是和赫舍里氏生的胤礽,但是他心里也清楚,最适合当皇帝的是胤禛。
后来,心里已经确定了胤禛,才有了康熙六十一年,最后将要驾崩之前,跑到圆明园见了雍正的两个儿子的一幕,最后相中了这个背书背得好,乖巧的弘历。
天命帮衬:弘历的八字非常好
本来到圆明园,康熙最想要释放的信号是,告诉雍正帝,我看好你,于是我想要带你一个儿子进宫里住。这就是一种默契。
后来看到乾隆后,雍正的确是喜欢。但说不上欣喜若狂,只能说算是后代里不错的一个,而且还是他心里的储君的儿子。后来就要来了弘历的生辰八字。
弘历的生辰八字是什么?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这个八字给康熙一看,引来惊呼,说这个可是非凡之命啊。但同样的,康熙也没说什么天子之命,直接的儿子传个皇位都要偷偷摸摸的。如果隔代传皇位,这弘历未来要是作死怎么办。所以还是那句话,看清朝康熙的历史,要考虑到他是个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人精,而不是一个真性情的皇帝。
但不得不说的是,弘历的生辰八字的确不错。也可以说是康熙将近百个孙子中,能排到前三的一个了。
于是康熙六十一年,弘历就被领进宫里去住了。
雍正自然是开心,这保险买稳了。
以前只有谁在康熙的宫里住着的?只有康熙的那个心头宝贝胤礽,还有胤礽的儿子弘皙,而这个弘皙,就是康熙的嫡长孙。
那么胤礽被废了,甚至后来雍正一上位就说这个胤礽哥哥啊,原来还挺贤良,正常,但是后来开始疯疯癫癫,神志失常。那么跟着同样的,弘皙也自然不可能真的被隔代立为储君,康熙知道弘皙要是当皇帝,可能混得比朱允炆还要惨。
所以弘历进宫,其实背后的意义不比细想都是知道的了。
跟着康熙住过一段日子,这是乾隆之所以一辈子这么崇拜他爷爷的原因。康熙带着他读书。经常夸这个孙子聪明,康熙嘛,这套把戏对儿子都不知道玩了几次了,更何况这个孙子。后来还带着弘历去木兰围场,打猎的时候送给他一件黄马褂,这让乾隆皇帝后世讲了特别久,这黄马褂估计都被裱起来了。
但是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康熙对弘历其实并没有弘历说得那么夸张,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这孙子一眼,就认为他以后可以当皇帝。
康熙晚年对自己的孙子们都不错,但是死前的立的遗诏又很残酷,这个不让出门,那个不让掌权的。所以对于弘历的喜爱,康熙就是一个很程序化的爷爷爱,要是弘历犯了什么大事,康熙估计也会笑嘻嘻地把他处死。
而且话说回来,康熙皇帝最爱的孙子,从来都不是乾隆,而是上面提到过的,那个自幼在宫里陪着康熙住的,爱新觉罗·弘皙。
康熙真正的爱孙:皇嫡孙弘皙
爱新觉罗弘皙,出生在1694年,他比弘历要大了十七岁。当年康熙见到了十二岁的弘历的时候,弘皙就已经快三十了,当个皇帝其实也已经够格了。
弘皙也同样是康熙的心头肉,从个人感情来讲,康熙近百号孙子中,他眼里最明亮的还是这个弘皙。那么弘历呢?
弘历都是人家康熙爷爷养了快三十年的弘皙后才看到的,所以这种对弘历的宠爱,就好比对一个瓷娃娃的那种宠爱,这种宠爱是仅对弘历这个年纪的单纯、五官的一种好感,而不是对弘皙那种,孙子都快三十岁了,都还惹着爷爷不停牵挂的宠爱。
但宠爱不是溺爱,没有因为宠爱胤礽、弘皙而乱给皇位,这一点是康熙值得被表扬的。
或许也是知道朱元璋与朱允炆的故事,当了六十年皇帝的康熙做出了很正确的选择。
不过,康熙帝在临终前,除了嘱咐让雍正即位以外,还说了这么一段话:
废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
除了要把两个儿子关起来以外,康熙也希望雍正能够给他侄子弘皙封王。这个封王,可是只有点名了封弘皙一个人而已,其他的全都没有,为的就是给这个孙子有个好日子过。
而弘皙,也就是后来的多罗郡王、理亲王。
康熙的遗言威力有多大?
雍正后来学他爹一样,不给他的儿子们封亲王,而这个理亲王就是最高的亲王等级了。所以说,康熙对弘皙的爱,那是仅仅和康熙住了一小段的时间的乾隆无法比拟的。
因此,康熙第一眼看到了乾隆,就放下酒杯,这是一个作为皇帝,要释放给雍正信号的一个剧情,作为爷爷,可能真的是对孙子喜爱的表现。
可绝对没有那么夸张而已了。
只不过康熙的“慈爱”十分逼真,以至于乾隆不惜提前退位来表示对爷爷的尊敬。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其他网友回答
康熙最后选择雍正,绝不是因为看中了乾隆。
乾隆能够成为雍正的接班人,也许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康熙晚年对待乾隆的态度。
康熙一生生有35个儿子,除了11人夭折之外,仍有24人活了下来,所以即便不算夭折的11个儿子,康熙的儿子也多达24个,不得不说确实很“高产”。
他的儿子便已经有这么多了,不用想也知道他的孙子更多了,康熙晚年之时,恐怕会有那么几个儿子是记不住的,更不用说孙子了。
所以,乾隆能够得到康熙的召见,并且让康熙记住他,这对于乾隆而言,甚至对于老四胤禛一家而言,绝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康熙六十年,即1721年,此时的乾隆只有10岁,康熙则已经67岁,只是没人会知道康熙皇帝会在第二年便会病逝。
这一年,雍正突然跑到皇宫里见了康熙一面,也不知道他和康熙说了什么,没过多久,康熙便饶有兴致地去了雍亲王府。
康熙一到雍亲王府,雍正便乐呵呵地迎了过去,给已经67岁的皇帝爹倒了一杯酒,然后便便喝便聊了起来,聊得正酣之时,突然一个小脑袋闪了出来。
雍正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弘历,心中一动,对着弘历斥责道:“弘历,你皇祖父在这,怎么还在那儿胡闹?还不快过来拜见你皇祖父?”
于是,乾隆在雍正的斥责中走了出来,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乾隆竟然没有一丝的扭捏和惧意,悠然自得地走到了康熙的面前,然后跪了下去磕了个头,声音清朗地说:“弘历拜见皇祖父!”
康熙看着神色如常的乾隆,心中一惊,将手中的酒杯往桌上一放,眼中慢慢透出了欣赏的神色,笑着说:“不错,过来坐我身边。”
康熙皇帝活了几十年,为何见到一个10岁的乾隆便会吃惊?
清史稿中对乾隆容貌的描述是“隆准颀身”,上一个“隆准颀身”是谁?是刘邦,刘邦此人颇有胆色,此时乾隆的表现也和刘邦相似,这也是康熙颇为吃惊的原因。
于是,康熙便拉着乾隆的手聊了起来,越聊便越喜欢乾隆这个孙子,也是,康熙已经老了,自然更想享受享受含饴弄孙的生活,更何况活泼开朗的乾隆也确实招人喜欢。
雍正虽然被撇下了,但是,他看着自己的皇帝爹和自己的儿子聊得投机,不但没有感到失望,反倒轻笑着看着他们。
乾隆如果真能讨到康熙的喜欢,显然也会对雍正夺嫡有所帮助。
后来,康熙便下诏让人将乾隆带回了宫里,让乾隆在宫里接受最高等的教育,让庶吉士福敏教授他帝王所应该学习的知识,又让允禧教他学习骑射,让允禄教他学习如何使用火器,不可谓不重视。
乾隆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学文他能过目成诵,学武他也能上马如履平地,这么一来,他便更得康熙的喜爱了。
康熙曾经带着乾隆去狩猎,一箭射倒了一头熊,他以为熊已经死了,又想着试试乾隆的胆量,所以便对乾隆说:“弘历,你跟着御前侍卫上前去看看熊死了没有,如果没死的话,便再给它一箭。”
乾隆听了康熙的话,不但没有害怕,反倒隐隐有些兴奋,康熙看在眼里,也是暗暗点头。
可是,当乾隆上了马,向着熊走过去的时候,中箭的熊却突然爬了起来,向着乾隆疯狂地扑了过来,几乎所有人慌了神。
这时候,只听“嘭”地一声,康熙一枪射中了熊,熊又一次倒了下去,乾隆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对于乾隆能够如此幸运地逃过这一劫,康熙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却又吃了一惊,所以回到营帐中后便忍不住对自己的一个妃子感慨了一番,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命过重,福将过予!”
这小子命格太硬,将来的福气绝对超过我!
康熙晚年在乾隆身上感受到了一点亲情的味道,这才是他越来越喜爱乾隆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康熙应该也在乾隆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乾隆和雍正相比,偏武的乾隆显然更具有“冒险性”,当然,换一个词也可以说是进取心,偏文的雍正则显得守成。
康熙一生破有武功,所以对于更具有“冒险性”的乾隆也就更喜爱了。
康熙对乾隆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个爷爷对一个孙子的喜爱,背后的政治意义显然也很重要,康熙喜爱乾隆,便会让雍正多一分机会。
不过,要说康熙是因为乾隆而选择的雍正,这一点显然不可能,“九子夺嫡”闹得这么凶,康熙也观察了这么多年,他不可能不知道谁最适合接自己的班。
相反,反倒是乾隆后来能够稳稳当当地接雍正的班,才是得益于康熙晚年对他的喜爱。如果不是康熙当时对乾隆表现得过于“溺爱”,又或者没有对妃子说“是命过重,福将过予”这八个字的话,恐怕雍正也会用和康熙差不多的方法选择继承人。
之所以会有康熙因为乾隆而选定雍正的说话,这便得好好感谢隔壁的李氏朝鲜了,李氏朝鲜在自己的史料《李朝实录》中写了一件事——
康熙在临终之前召见了马齐,对马齐说:“我的四儿子胤禛雍亲王最有贤德,等我死了以后,便立他为皇帝。”
康熙顿了顿,又颤颤巍巍地继续说:“胤禛的二儿子弘历很有英雄气象,将来一定要让胤禛立弘历为太子。”
于是,便有了康熙隔代指定皇位继承人的说法,朝鲜的记载又能有几分真?
此外,康熙真的一眼相中了乾隆?恐怕也不然,康熙对乾隆的喜爱或许是真,毕竟人老了确实喜欢念情,但要说一眼相中乾隆以致隔代指定乾隆为继承人却没有可能。
康熙死时,乾隆不过11岁,康熙考察了雍正几十年,可见他对于选择继承人有多谨慎,又怎么可能会任性地指定只认识了一年时间的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