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只写文章,一文定终身?
优质回答:
其实,题主所说的科举考试只写文章,没想象中的简单。
文章也包含了很多内容,而不是所谓的“一文定终身”,就拿唐代的科举来说,考试的内容,包含了诗赋与政论。诗赋很容易理解,就是让考生写诗、词、赋,看其写作的水平。r
然而,考试中的政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政论考核,就和现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一样,题目会先抛出一些社会问题,让你解析如何去解决。在这个阶段,考官就能全面了解考生的政治能力。r
每次的政论,一般会有5道题目,都和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比如中晚唐时期,就有政论题目是,如何解决藩镇问题,对于处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有难度的。r
所以,科举看似是“一文定终身”,但其实能把这一文做好,是很费工夫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厨师,刀工非常精湛,那做菜肯定不差!通过“一文”,以小见大。
其他网友回答
本人读书少只能举出一个例子作为参考,一文定终身的难度。
萧公权写的博士论文(书)《政治多元论:当代政治理论研究》字数是183000。
虽然萧公权不怎么出名但他也是中国第一批院士中的一人。
有兴趣对第一批人文组院士水平有所了解的,可以买本读一下,看看自己的水平能不能当上民国时期的院士。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语文就只需要考一篇作文,其他的毫无必要性。好比一个人会不会英语,你跟他说两句话就知道了,哪怕拿一堆学历出来,不会说,那就是不会。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干活,让他动动手就知道了,说的天花乱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偏见。
古代科举考试,是考三天,考三场。除政论文外,还有其它的文体。
且且朝代不同,考试的内容是有变化的。
你去读一下历史小说,雍正王朝就会了解了科举考试的过程。
其他网友回答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那么科举是否只考文章呢?当然不是,科举考的内容有很多。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