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溥仪换成康熙清朝就不会灭亡? 如果溥仪是康熙

网友提问:

如果将溥仪和康熙对换,让康熙成为末代皇帝,会有怎样的结局?

优质回答:

那么溥仪就应该是能干康熙的活才成,除鳌拜,灭三藩,平台湾,统一蒙古,抵抗沙俄,你认为溥仪能完成的了嗎?我看不能。那么就沒有清王朝统一中国,沒有康乾盛世,也就早早的灭囯了。康熙怎么会变成溥仪?要知道,康熙的战绩是因,而I溥仪的退位是果。

就算是厂史另出能人,传到溥仪,此时换为康熙,但T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八旗子弟已经变成纨绔子弟,满族已经彻底腐化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己经攻进中国国士,签定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无可用之人,无对抗之力,就算用康熙换了溥仪,可能能多拖一些时日,但最终结果是不能改变的。

其他网友回答

溥仪是1906年生的。

康熙亲政是14岁。

假设两人对调一下,14岁的康熙穿越到了民国初年。

时间是1920年。

这一年是英国军官庄士敦到北京城给溥仪当老师的第一年。

按照历史的进程,四年后,冯玉祥就要把他赶出紫禁城了。

所以他只有四年时间,要么建立自己的小势力,要么,提前离开紫禁城。

根据康熙的个性,他是不会离开紫禁城的。

那么他能依靠的人只有一个。

庄士敦。

庄士敦会带着他的密旨离开紫禁城,在北京或天津,发电报给大英帝国,要求派小股军事力量,以保护这位皇帝。

同时,康熙会把身边的太监和包衣奴才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

不是为了对付国人。

而是为了制衡英国士兵。

按照他的个性,他会把英国士兵一个个都弄到紫禁城里去。

然后把那些太监也配上枪。

接下来好戏就登场了。

他会发出邀请,邀请各国公使和当时的总统曹锟,召开国际会议。

当然,曹锟来不了,他被冯玉祥软禁了。

其实无所谓,谁来都行。

在国际会议上,康熙会宣布,中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他就是第一位君主立宪制的君王。

根据他与英国的秘密协议,西方列强会支持这一意见。

同时,为了安全,也为了利益,列强会组成联合军队,2000-3000人左右,戍卫在康熙身边。

康熙会邀请当时有头有脸的军阀,派驻代表在紫禁城,选举内阁。

而他做为君主,会成为国家的象征。

新任的内阁成员必须经他认可,方可上任。

由新内阁组成的联合政府,会把国内的小军阀一扫而空。

而根据康熙的政治头脑,他会在余生拉一派打一派,直到内阁成为他豢养的一只家犬。

英国女王?

他不介意和她拜个把子。

其他网友回答

把康熙跟溥仪对换,康熙成了溥仪,溥仪成了康熙。

靠个人能力来改变形势是不可能的。康熙年间,蒸汽船尚未发明。西方势力对华夏并没造成太大的威胁,仅仅是北边的沙皇俄国比较强大。

等到溥仪的时候,西方已经有蒸汽船,飞机也发明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多方面的因素不可逆转。

康熙的几个对手,如吴三桂,如郑克爽等内部不团结,康熙靠强大的财力和人力,最终实现内部一统。

溥仪时候,清朝已经经历了多场战争,元气大伤。加上东边的日本和西方国家都能威胁大清。

康熙放在溥仪时期,面对国库亏空,内外势力强大,他也没办法。同样,溥仪放在康熙年间,只要有贤臣辅助,他就变成康熙了。

抛开民族仇恨,溥仪并非一无是处,他学过骑自行车,他也穿过西装,他想进取但个人能力改变不了整个社会。

从溥仪留下的几幅书法作品来看,溥仪也曾经用功学习过,但还是不够的,他无法体验民情,也没法深入各阶层改变社会。

溥仪的最大问题在于,清朝发展到溥仪时期,已经利益固化,溥仪要靠一己之力改变不可能了。

康熙年间清朝才刚刚实现统一,康熙的群众基础比溥仪好。康熙生活在溥仪年间只能感叹“时也,命也”。

其他网友回答

康熙皇帝如果和宣统皇帝两人对调,清朝的结局几乎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宣统皇帝在1908年继承皇位,这个时候他才两岁多一点,这个年纪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所以朝政主要是载沣来摄政,清朝之后的走向和溥仪的关系不大。

宣统皇帝和摄政王载沣

这种情况下,换成康熙皇帝继承皇位,康熙皇帝登基时才八岁,就算比较早熟,也只能算是刚懂点事,朝政主要还是由孝庄太皇太后,四位辅政大臣在打理,所以即便康熙皇帝和溥仪对调,他在晚清时期继承了皇位,多半也是没法直接亲政的,还是要由载沣来摄政,那么对时局是产生不了多大变化的。

另外即便康熙皇帝是在亲政的年龄,也就是14岁时和溥仪对调,完全掌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恐怕对局势的改变也不大,首先就是推动君主立宪,但是推动君主立宪的前提条件是整顿吏治,以及平衡各方的利益述求,而这一点要让满清贵胄满意,还要起到粉碎革命党颠覆政权的目的是非常困难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资政院里面,满清贵族,皇室宗亲占有几个席位,按照1911年的情况,两百个席位,皇帝亲自指派的就达到了90席,虽然没有过半,但是剩下的110席是民选议员,能当选的主要还是地方士绅,这些人当然还是站在封建王朝一边的。

资政院

这种条件革命党能答应吗?所以该造反还是要继续造反,康熙皇帝就算掌握了军政大权,搞这种过度议会,怎么才能满足贵族利益,又能让革命党找不到攻击理由,还能确保皇帝能控制大权,这就是他要面对的首要难题,如果要效仿日本的实君立宪,那么康熙皇帝就必须要彻底铲除革命党。

这个过程中,掌控兵权就十分关键了,那么康熙皇帝首要对付的人就是袁世凯。康熙皇帝和载沣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待袁世凯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大臣,不会选择直接激化双方的矛盾,更何况还是处于清末这种政治极端动荡,且内忧外患的时代。

但问题在于不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就很难从他手中夺回北洋新军的兵权,北洋本来是清朝改革的关键一环,但是在小站练兵时,袁世凯把官军练成了私人武装,这也就导致北洋新军本来是清政府最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却也成为了一个难以控制的致命威胁。

北洋新军

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皇帝既要尝试从袁世凯手中和平接管兵权,还要时刻提防南方的革命党,同时还要推动清末的君主立宪,这可比康熙皇帝执政早期,擒鳌拜,平三藩,难度要高很多,并且此时还有西方列强这个第三方势力的干预。

凭借年轻,政治经验并不丰富的康熙皇帝,要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整体和平过渡,重新巩固清朝统治,达到给清政府续命的效果,概率几乎为零。毕竟当慈禧太后驾崩时,清朝没有具备同等威望的领导者时,也就注定了清朝的灭亡。

而如果康熙皇帝是和同治皇帝,或者是光绪皇帝对调,还是有很大概率可以实现亲政的目标,康熙皇帝相对是一位较为开明的帝王,置身于特殊的时期,清朝晚期的维新运动,变革活动将有很大概率能够实现,前提就是得多给康熙皇帝一些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

这问题多属感慨型疑问。再怎么假设,也没什么意义。历史岂可假设?当然,非要假设的话,我说说。

总体来说,历史发展的进程,个人即使再优秀,也改变不了整体趋势。

康熙是光绪的祖爷爷的爷爷辈(康熙后第八代皇帝才是光绪),雄才大略,一生的传奇足以写好几本书,在当时的地球上,也算得上最厉害的人物,这样优秀的人,若碰上慈禧这样的妈,两个人权力欲与控制欲会矛盾重重,冲突会更激烈。慈禧对光绪,根本没什么母爱,历史上,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曾说慈禧如虎,光绪就如病猫。只要慈禧一声吼,光绪就会抖三抖!

而康熙从小虽失去父母,但他的奶奶孝庄太后悉心辅佐他,在日常生活、教育、婚姻与政治等多方面都培养康熙,可谓殚精竭虑!

可以说,两位皇帝不仅个性、资质差异大(光绪从小缺少母爱,虽贵为皇帝,但吃不好、穿不暖,媳妇儿珍妃也被逼死。光绪的脾气也相对顽劣),其背后的两位太后的政治韬略胸襟等,都相差甚远!

另外,慈禧与光绪在政治上,是敌人,两者的利益集团的智慧与核心人物的才能等,相差甚远,光绪在政治上,也不是很成熟!

历史上的慈禧未必那么反对维新,但当袁世凯告密后,慈禧对光绪方有杀机。因为光绪暗示袁世凯,可在关键时杀死慈禧!慈禧怎不会恨光绪入骨?另外,慈禧及其背后是多年的政治老油条们,而光绪背后的康有为等,官级品级不高,缺乏军事力量与民间基础,光绪及其背后集团的政治智慧远在慈禧集团之下。这些,远不像康熙与孝庄是政治上的同盟。表面上两个人的生死对决,其实更是双方集团的决斗。光绪输了。

总之,我觉得康熙若与光绪交换,改变不了历史进程!除非慈禧与孝庄同时更换!但,问题是,清朝在康熙那会儿,是不是就完结了呢?所以,历史不能假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