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马嵬之变中禁军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杨贵妃?
优质回答:
只有杀了杨贵妃,才能让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彻底决裂,把政变进行到底。
因为马嵬之变表面上是士兵自发哗变,实质却是太子李亨一党要趁势抢班夺权。
那么,参与政变的将士最担心的:就是政变半途而废、进行得不彻底,皇帝与太子又缓和了,然后士兵们反倒成了牺牲品。
好处有二点:
(1):是把皇帝彻底得罪透,让李亨意识到玄宗的恨意,然后退无可退,一步走到底。
怎样让太子下定决心,绝不再回头。
这对于政变的参与者而言,这是无比重要的,绝不能让皇帝与太子间关系还有缓和的空间。
否则,舞刀弄枪的人,势必成为替罪羊。
(2):是让唐玄宗痛失心爱,遭受沉重的心理打击之下,方寸大乱,形象衰败,心力憔悴,亦再无权谋。
当皇帝的神秘感与不可侵犯的禁忌被打破后,皇帝就成了一个糟老头子。
这样,可加速三军将士的离心,并改旗易帜,集体投向太子。
杀杨贵妃,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斩草除根的必要性。
禁卫军哗变士卒既然已又杀了杨贵妃的亲哥杨国忠,那么岂能还容杨贵妃活着。
而实际上连带被杀的又何止杨贵妃,杨氏举族满门男女老少,一个都不会留,都将被诛杀殆尽。这已经是由不得皇帝同意不同意了。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必须要将对手连根铲除,绝不能留下隐患,让他的子孙在多年后再有翻盘的机会。
下面再聊聊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斩草除根。
同样道理,在初唐玄武门之变时,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的所有子女,也是不论长幼、统统诛杀。
当时李世民是心软了一下,想饶过了太子与齐王的后人。
但这下就像捅马蜂窝了,为什么?
因为天策府的文武将臣们无一例外,全都激烈反对,认为必须要斩草除根。
这帮人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冒着事败灭族的风险跟着秦王政变,图的什么?
图的就是从龙元勋,恩及后世子孙的富贵。
如果斩草不除根,若干年后,齐王、太子后裔们与李世民的子孙仍是一家人,一家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了。那么,玄武门操刀执枪的那群元勋的后代,肯定就要遭殃了!
所以,这事软不得,软了,房谋杜断,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就要与李世民离心了,那么大唐天下又要不稳了。
而杨贵妃必须死,也是这道理。如果任其活着陪在太上皇李隆基身边,那么唐肃宗李亨身边的人,就要惶恐不安了!
斩草不除根的后患无穷,可见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的教训。就因为没有诛杀诸武,使得参与政变者,最后没一个人有好下场。
神龙政变的结果,是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了李唐天下,终结了武周朝廷。
而政变的五大功臣张柬之、崔玄暐,敬晖等,纷纷获封郡王。
事变功成后,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其时兵权在握的敬晖说:“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彻底铲除武氏残余势力,方可永绝后患,以安天下。”
敬晖问于张柬之提起,但迂腐的张柬之不同意,主张应将此事交由皇帝自决。
由此,薛季昶叹道:“我等日后已不知将死于何地也!”
之后,果然不出薛季昶所料,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再一次掌握了权力,那么当然要将刀子对准神龙政变的五大主谋了。
于是,五人先后遭遇了“先贬官流放,再途中被酷刑诛杀”的悲惨厄运。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唐玄宗李隆基一头扎进杨贵妃的怀里,已经不理朝政、不思国是。朝野上下,人心动荡,江山岌岌可危。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带领这一杆子人马向西逃亡,途径马嵬驿的时候发生了病变,不得人心的杨国忠被杀了,杨贵妃被迫自己了断。
我觉得这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给唐玄宗李隆基来了一个精神上的釜底抽薪。
而为什么皇帝的禁军执意要杀了皇帝的意中人杨贵妃呢?
杨玉环一直被认为是“祸唐”的关键人物。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曾经很是提振大唐的士气,可是勤政的玄宗后来却一头扎进杨贵妃的怀里,懒于政事,致使朝政荒芜,埋下了大唐衰落的祸根。有人说“杨玉环不顾廉耻,竞尚骄奢,看似无关治乱,而实为乱阶,盅君误国,不死何待?”是呀,一个占满了皇帝心思的女人,看起来与当时乱局的关系不大,但是已经打不起精神的皇帝怎么能够从容地操持天下呢?
杨国忠等杨家人物不可一世,加速了乱世风雨的到来。杨国忠祸害朝纲,造成天下大乱。马嵬驿病变中,禁军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干掉杨国忠,才能稳定人心,一不做、二不休,禁军陈玄礼下决心要结束杨家班子的头号人物。因为杨玉环,才有了杨国忠的骄奢无恐,自然也不能放过杨玉环。
太子李亨早就有了结束杨家班子的想法。面对风雨飘摇的乱局,太子李亨很是着急,他比谁都希望尽快走出动荡不堪的阴霾。那时候,禁军已经成为太子李亨的坚定拥趸者。万事齐备、只欠东风。对李亨而言,只有通过军事政变,才能获得话语权。这时候,陈玄礼无疑是最可靠的力量。开弓没有回头箭!太子李亨和陈玄礼必须彻底干净地干掉杨国忠、杨玉环兄妹。
三十有八的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给马嵬坡留下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凄凉情景。
其他网友回答
马嵬坡兵变引发的原因是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发生,安?山的叛军攻破了潼关,打进了关中,唐玄宗无法待在长安,只能带着皇亲国戚逃往四川,逃到马嵬坡的时候,就发生了兵变,禁军在统领陈玄礼的率领下,诛杀了杨国忠及亲信,逼着唐玄宗答应杀死杨贵妃。
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各方面的原因都有,然后综合在一起就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安禄山叛军的势力强过唐朝的中央军。
这是安禄山起兵的重要条件,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北三镇节度使,手上控制的兵力达到15万人,超过了唐朝中央军的数量,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用人的失误,唐朝藩镇割据也就是从安史之乱后开始的,作为皇帝来说,唐玄宗绝对不能让任何一个节度使的实力超过了唐朝中央政府,否则就会发生动乱。
安禄山
任何信任都抵不住实力的压制,唐朝想要保持稳定,只能用强大的兵力压制地方,震慑地方,这样才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叛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止,唐玄宗得承担安史之乱的首要责任。
二、唐玄宗晚年宠信杨贵妃,不理朝政。
唐玄宗晚年开始宠信杨贵妃,不理朝政,朝政被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所掌控,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唐玄宗爱屋及乌,只要是杨贵妃的亲戚,基本上全部得到了重用,这就是一人得道,全家升仙。
而杨国忠这个人能力不如前任宰相李林甫,完全靠裙带关系以及迎逢唐玄宗而得到重用,唐玄宗当皇帝的前半生政治尚能保持清明,到了后半生时,唐玄宗沉迷于杨贵妃,安于享乐,导致朝政混乱,小人得志,政治黑暗,安禄山就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起兵造反。
唐玄宗沉迷杨贵妃
安禄山还是杨贵妃的义子,虽然他的年龄比杨贵妃还要大,但是仍然认杨贵妃为义母,这种荒唐事也只有政治黑暗的时期才会发生,通过杨贵妃,安禄山也得到了一些进行内部的消息,至少他知道唐玄宗沉迷酒色,这就是机会。
三、杨国忠不断怂恿唐玄宗打击安?山。
杨国忠当宰相时,不断结党营私,安禄山因为不愿意臣服杨国忠,于是遭到了杨国忠的打击,杨国忠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诋毁安禄山,说安禄山一定会造反的,唐玄宗开始并不相信,还专门召安禄山进京,安禄山也来了,打消了唐玄宗的猜忌,但是安禄山也因此记录杨国忠。
安禄山造反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这也是安禄山造反的一个原因,如果是李林甫当政,安禄山是断然不敢反的,因为李林甫看透了安禄山,都能猜中安禄山的心思,安禄山很害怕李林甫,但是杨国忠就完全不一样,他没有李林甫的能力,却一力打压安禄山,安禄山知道自己如果不造反,迟早有一天会被杨国忠害死。
杨国忠
四、唐朝国势的不断衰弱让安禄山铤而走险。
唐玄宗虽然创造了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唐玄宗晚期,唐朝的国势开始衰弱了,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一方面唐朝还不断与外族发生战争,比如契丹,另一方面,唐朝内部政治黑暗,土地兼并加剧,再加上府兵制的瓦解,募兵制的开启,唐朝需要花很多钱来养活少职业军人,各方面都让唐朝国势衰弱,也让安禄山看到了希望,所以就造反了。
安禄山起兵后,由于实力强大,刚开始进展比较顺利,并且攻破了潼关,打进了关中,唐玄宗被迫向四川逃去,逃亡的人分为两批,第一批是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及禁军统领陈玄礼等人先走,第二批是太子李亨带着一批人,目的地是四川,那里是杨国忠的大本营。
当第一批人到达马嵬坡时,发生了兵变,禁军士兵不由分说杀死了杨国忠及其子杨暄,还杀死了杨贵妃的姐妹韩国夫人与秦国夫人,还包括御史大夫魏方,然后还逼迫唐玄宗同意杀死杨贵妃,唐玄宗只能被迫同意,这一切都是禁军统领陈玄礼指使的,毕竟他是直接管理禁军的官员。
陈玄礼
陈玄礼在唐玄宗身边当禁军统领已经三十几年了,对唐玄宗非常忠心,他认为安史之乱是杨国忠引发的,所以他把造成目前原因的责任归于杨国忠,同时陈玄礼与太子李亨有联络,取得了太子李亨的支持,因为李亨没有按原计划跟唐玄宗一起逃往蜀地,而在带领另一支逃亡部队去了灵武,然后直接在众人的拥立下做了皇帝,唐玄宗等于是被自己儿子夺了皇帝之位。
那么马嵬坡兵变,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呢?
因为杨贵妃是始作俑者。唐玄宗宠信杨贵妃,才会导致朝政混乱,而杨国忠乱政,也是杨贵妃引来的,没有杨贵妃,就不可能有杨国忠在进行中担任重要职务,虽然造成这一切责任的是唐玄宗,但他是皇帝,没人敢怪他,况且陈玄礼等人,认为只要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唐玄宗就会回心转意。
唐肃宗李亨
陈玄礼与太子李亨的政治诉求是不一样的,陈玄礼只忠于唐玄宗,并且认为祸乱的原因是杨国忠和杨贵妃,他只想杀了两人,而太子李亨也想杀了杨国忠与杨贵妃,同时李亨积极谋求自立为帝,这个策划甚至连陈玄礼也不知道,也没有参与,但是两人共同的政治诉求就是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所以杨国忠和杨贵妃必须得死。
如果只杀杨国忠,不杀杨贵妃,很难说杨贵妃会不会报复,而且杨贵妃会继续迷惑唐玄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杨贵妃。
杨贵妃作为一个女人,本不应该承受这些责任,主要责任应该是唐玄宗承担,包括强抢寿王李瑁的妃子也是唐玄宗的命令,杨贵妃只是一个被命运摆布的女人而已,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也是唐玄宗,杨贵妃的错误只是迷惑了唐玄宗,但罪不致命,包括杨贵妃的亲戚都受到重用,那也是唐玄宗做的决定,包括杨国忠这样的人担任宰相,同样是唐玄宗的命令。
杨贵妃
所以,唐玄宗才是一切动乱的主要责任人,身为皇帝,却不理朝政,导致出现安史之乱这样影响唐朝国运的动乱出现,这种事不是杨贵妃可以承担的,她只是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牺牲品而已。
安史之乱的发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说:唐玄宗、太子李亨、杨贵妃、杨国忠、陈玄礼等人,唐玄宗从马嵬坡兵变发生后,就丢掉了皇帝之位,被迫成为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太子李亨直接利用安史之乱掌控兵权的机会,做了皇帝,杨贵妃与杨国忠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而被杀,陈玄礼则在事件之后仍然忠于唐玄宗,只不过不是禁军统领了,只是唐玄宗的私人卫队长。
马嵬坡兵变的策划者是太子李亨与禁军统领陈玄礼,他们共同的目标是诛杀杨贵妃与杨国忠。
其他网友回答
杨贵妃之死
天宝十五年(即为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慌忙带着爱妃从皇城西逃到了巴蜀之地,这时候跑到了一个叫做马嵬驿的地界儿,终于大军得以修整喘口气,但听闻叛军马上又至的消息后,玄宗准备接着跑路,但是这个时候跟随的将领们却不肯定在随着玄宗走了,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马上处死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的杨国忠那个王八蛋,否则您老就自己跑吧,唐玄宗一听,将士们说的确实在理,如果没有杨国忠的作,他也到不了如此地步嘛,于是一声令下,就把杨国忠给咔擦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杨国忠人头落地之后,大部分将士们仍然不肯走,what?!唐玄宗懵逼了,你们还要干什么?!将士们说,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也得一块处死,他俩的关系是兄妹关系,难保日后杨贵妃不找我们的麻烦,所以为了以绝后患,杨贵妃也必须马上处死,处死杨国忠玄宗没二话,但是到了他最爱的杨贵妃这里他却犹豫了,他苦苦哀求将士们但毫无用处,最后为了保命只能含泪答应了,但不能砍头,他为杨贵妃争取来了最后的尊严-白绫自尽。
就这样,一代艳后杨贵妃香消玉殒死于马嵬坡,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
其他网友回答
王者荣耀游戏中,刘邦有句台词“春风吹又生,斩草要除根。”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却足以解释这个问题。
唐玄宗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发动叛乱,虽然安禄山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但他敢直接造反,有很大因素是被杨国忠逼的。
叛军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长安,唐玄宗带着皇亲和一众大臣仓皇出逃,杨国忠一直以来仗着唐玄宗对他的宠信,作威作福,倒行逆施,太子李亨,大臣们早就对他非常不满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也认为现状就是杨国忠造成的。
太子李亨一直以来,备受杨国忠打压,陈玄礼便和李亨密谋要除掉杨国忠,随行出逃的禁军部队,有不少是太子李亨直属,李亨对除掉杨国忠始终犹豫不决,杨国忠却在不断作死。
李亨
因为逃亡仓促,禁军携带的粮草不足,连日奔走,将士们早就疲惫不堪,心有不满了,马嵬驿外,杨国忠被一群吐蕃使节拦住,向他反应粮草不足的问题,周边士兵们的不满情绪瞬间被点燃,高呼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了。”
士兵们立刻拿起刀剑围住杨国忠等人,有人一箭射中杨国忠骑的马,杨国忠慌乱中想要逃走,士兵们见杨国忠还要反抗,乱刀将他砍死,但这不足以让士兵们泄愤,杨国忠的家眷们均被诛杀。
士兵们又包围了马嵬驿,唐玄宗正在这里休息,他听到外面一片喧哗,就让侍从出来询问情况,侍从回禀到“杨国忠叛乱,已被诛杀!”
唐玄宗立刻明白发生了兵变,当即出来安抚士兵们,但士兵们并未退散,唐玄宗这才觉得不妙,又让高士力出来询问情况,陈玄礼回答道:“杨国忠谋反被杀,杨贵妃不适合在侍奉陛下,请陛下将其诛杀。”
影视剧中的陈玄礼
唐玄宗不忍杀死杨贵妃,但将士们都知道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如今杨国忠已被诛杀,杨贵妃不死,日后她在唐玄宗身边说将士们的坏话,那在场参与诛杀杨国忠的将士们恐怕谁都别想有好下场了。
知道这层道理,参军韦谔对唐玄宗进谏道:“陛下,众怒难犯,如今形势紧急,陛下的安危就在这顷刻之间!”高力士也进谏道:“杨贵妃虽然没错,但杨国忠已经被杀,杨贵妃还侍奉在陛下左右,将士们如何能够安心,让将士们安心,陛下才能安全啊!”
唐玄宗又怎么不知道将士们的顾虑呢,也只能放弃了杨贵妃,将士们这才退下。马嵬坡兵变,太子李亨被视为主谋,李亨与唐玄宗便在马嵬驿分道而行,唐玄宗入蜀,李亨不久后在灵武宣布继位。
马嵬驿兵变
将士们是担心在马嵬驿兵变后,遭到杨贵妃的报复,所以一定要杨贵妃死。太子李亨也一样,既然被唐玄宗认定自己就是主谋,自立门庭也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如果等局势稳定下来,肯定会被唐玄宗清算,所以不管是杨贵妃之死,还是李亨自行在灵武宣布登基,这都是马嵬驿兵变后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