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酒的起源是什么?
优质回答:
我给大家分享一篇做酒的小故事,有一农夫,秋收时不慎将一口袋高梁倒入水缸中,数日后缸内飘出异香,农夫惊诧。 这时,过来一仙风道骨的长者,告诉农夫,你缸内要出琼浆玉液了。但是你得按照我吩咐的去做。农夫忙问,如何去做? 长者说,明天你要想法找到三个人,每人给缸内滴一滴血,方可。 于是,第二天一早农夫在大街上等人。一会儿,过来一个文人,风度翩翩,农夫说明所求之事。文人慨然应允,给滴了一滴血。时近中午,又过来一个武将,也给滴了一滴血。下午,路上一直没人,等到酉时,天已昏黑。过来一个疯子。农夫无奈只好让疯子滴了一滴血。此时,缸内突然飘出奇异的香味,尝之,醇香溢口,清凉甘冽。农夫于是在缸上做个记号,写了个酉时的酉字,点了三个点,意思是那三个人的三滴血,于是就有了酒字。 时至今日,喝酒之人,一开始文质彬彬,是享受那个文人的气质,喝到中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表现的是武将的风范。喝到最后,语无伦次,体面全无,就是让那个疯子的血作怪的!
其他网友回答
虽然本人是不喝酒的,但是酒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茅台风靡全国的那段时间我对酒有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提起酒,对于喜欢诗的人来说,那就是李白的代名词,对于喜欢影视的人来说,那就是醉拳的药引子。酒文化非常深厚,对于起源不敢妄下定论,但是从文学证据出发,至少在唐代是证明肯定非常盛行的了,读完《三国演义》后发现酒在春秋战国时期也非常盛行。对于酒的起源,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酒字的由来,第二历史中酒出现在了哪些时期,第三酒文化为何能一直流传到现在,并且影响至深。
酒字的由来
酒,汉语常用字 ,读作jiǔ,最早见于甲骨文。“酉”是“酒”的本字。酉,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像是有酒篓“Ⅱ形”伸进大缸的酒坛,大缸中的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酒液。当“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水形”,强调坛中饮料的液态性质。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水形”写成“左边”,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中间部分”写成“右边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右边部分”写成“酉”。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之一。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酒不仅见于甲骨文,还是个姓氏,酒姓,出自西周时期廷官酒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万姓通谱》记载:“周官有酒正,因官命氏。”酒正,西周武王所设,隶属于天官,掌管有关酿酒之事,为诸酒官之长,别称为大酋。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酒正掌酒之正令,以式法授酒材。”式法,就是酿造制作酒的技术与方法,著名东汉时期的经学家郑玄注释:“作酒既有米曲之数,又有功沽之巧。”酒正在晋朝时期称作酒丞;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则称为酒吏;南梁称之为酒库丞;到了隋、唐时期,丞廷专设良酝署,并设置了酒令、酒丞各一名;在宋朝时期则称为酒务;金国时期称为酒坊使,到明朝时期则设置了酒醋面大使,皆为掌管制作、受用、商贩酒之官职。
古代喜欢喝酒的都有谁
为什么大家对于酒的出现存在很大争议呢,就是因为各类证据太多了,A搜集了证据,在汉代出土了酒器,所以酒出现在汉代,B认为唐朝开始才有确切记载,酒出现在唐代,就应该属于唐代,C认为关于酒有很多传说,所以出现在某某时代,酒是个神秘的液体,也见证者文化的发展,从文学的角度看,酒字到底在哪些时期出现过呢,让我们一一品读一下: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曹操的《短歌行》,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也就是说在汉代就有酒了。而且曹操也喝酒。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由于连年饥馑,爆发农民起义。曹操虽善饮,但从国计民生大局着眼,坚持在国难当头之时下诏禁酒。对于曹操的这一举措,士族势力进行了强烈的抵制。以孔融为代表的士族官僚,对曹操的禁酒令进行了冷嘲热讽。后来虽为讽刺曹操禁酒被降职,但其家依然“宾客日满其门”。孔融常自叹:“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在新版《三国》电视剧中,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世人昨日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天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这句话作为台词在这部电视剧中曾经多次出现,虽然这只是编剧一厢情愿的后现代解构,但是我们仍然能其中看到一个真实可敬、特立独行、敢于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曹操。这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酒精神的体现。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平常就愿意喝酒。他在得意时喝酒,在失意时喝酒。在被贬的途中喝酒,更在作诗文当中喝酒。李白无酒不欢,除了称呼诗仙以外,可以称其为酒仙。当往往喝酒容易误事,因为酒后失态得罪了高力士,及杨玉环而得到 离开长安的命运。所以喝酒是很误事的,尤其是没有度的喝酒,不仅误事,对自己身体健康也会有极其不利的影响。还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能看出李白特别爱喝酒。
除了以上两位典型人物,还有一个人,杜康,《史记》记载他是夏朝的国君,道家。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爱好喝酒的人不在少数,曹操、曹植、张飞、庞统、孙权等等均爱喝酒,所以由此看出,在三国时期,酒就已经非常普遍了。
作为世界第二爱喝酒的国家,酒文化到底哪些影响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当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的命运更为密切,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2013年3月,外媒评出了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国,中国排名第二。
网络上还有这样的段子形容当下中国各大酒企都在卖什么:茅台卖“贵”;五粮液卖“尊”;剑南春卖“喜”;国窖1573卖“历史”;郎酒卖“红”;水井坊卖“高尚”;洋河卖“情怀”;金六福卖“福”;董酒卖“密”;古井贡酒卖“年份”;泸州老窖卖“老”;酒鬼酒卖“醉”;汾酒,卖“馆藏”。这些都是顺应当代中国人的饮酒需求而产生的观念性词汇。
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酒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国的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而西方主要是葡萄酒为主。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结语】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最后一定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哦。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
我是【十二十页】,热爱读书,欢迎【关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和朋友在一起闲聊,聊起“酒”和酒文化,于是带着兴趣和问题,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其略有了解,今天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酒,从字面上来看,是由三点水和酉字组成。三点水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就是酒也是水组成的,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还有酒的右边为啥是个“酉”字,酉是12时辰之一,为何偏偏选了“酉”这个时辰呢?
还有就是酒为什么会叫做“jiu”呢?而不读作其他的读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关于酒的起源,据有关资料记载,最初应该是落地的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很多人将酒的出现,看作是天公的造化,而非人类发明。即便如此,第一个发现“酒”这种饮料的人,自然也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酒本是天然而成,那么酒又是什么时候进入人类社会的?
考古文献里记载,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800年至前 2870年),已经出现了陶和青铜酒器;山东莒县大汶口墓葬(距今4000年),出现滤酒、贮酒、饮酒器具等。由此可见在距今至少7000年前已经出现了酒。
其中,在西晋江统的《酒诰》里,还有关于酿酒的记载: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那么,在中国到底是谁最先掌握酿酒技术,并惠及后世呢?关于这一点,中国历史上的说法众多,但最令学者认可的就是“杜康造酒”。
古文献里诗词里,有很多关于杜康酒的说法。最有名的三国时曹操的《短歌行》里就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杜康是轩辕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轩辕帝在位时,国泰民安,物阜民丰,轩辕帝就把管理粮食的重任交给了杜康。要知道在古代农耕时代,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领到此任务以后杜康很是尽心竭力,唯恐做得不好,辜负轩辕帝信任。
可不巧的是,有一天雷声大作,一阵暴雨过后。下边兵卒上报有一处粮食被暴雨淋着了。杜康赶紧带着人去看,到的粮仓,正看见雨水已经渗透粮食,慢慢地往下滴。
杜康顺手沾了点雨水品尝,发现水滴里有一种奇特的味道。初尝时有些苦涩,但是细品之,又清香怡人。杜康又令人接了半碗品尝,尝后甘甜清爽,唯一遗憾的是略带一些土味。
五谷杂粮,皆取之于大地,有些土味是再寻常不过了。杜康接下来让下人们品尝,大家品尝后也是赞不绝口,唯一反馈的不佳的地方,就是这股子土味着实影响饮用的情绪。
此后,杜康多方面调整配方,可是那股子土味终究还是去除不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晚上,杜康忽然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给他传授了“去除土味”的方法。
方法是:在酉时,去看的顺眼的三人三滴血,便可去除土味。
第二天,杜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果然照做。命人将酿好的一坛酒摆在大门口,等待顺眼的3人到来。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杜康第一位看上的是一位书生,看他文质彬彬,气质潇洒,于是书生过来品尝美酒,书生喝后表示不错,就是有一股土味。杜康告他,需要借用他食指的一滴血,就可去除土味。书生欣然,照做。
杜康选上的第二位是一位武将,看见他在马背上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武将与书生一样,听了杜康的话也照做了。
这第三位嘛,杜康迟迟等不到合适的人选。眼看酉时即将过去了,在不找个人,岂非前功尽弃?这时候忽然看见河边有位疯癫的痴人在嬉水,于是便拉过来,取了最后一滴血。
说来也怪,自得了这3滴血后,这酒中的土味一下字就没了。杜康大喜,随后“杜康酒”名扬天下。这时候有人问他这种饮品,到底叫个什么名字好呢?又该怎么书写?
杜康沉吟片刻道:“这种饮品,得3人之血,在酉时方成,就写作‘酒’吧。”于是,现在的酒字就是三点水,加一个“酉”字。至于它的读音,杜康询问身边人,酿了多久能成,身边人答说:“这是第九天”,于是便读作“jiu”。
另外关于酒的另一层含义,每一个喝酒者。在刚开始喝酒时,举止文雅,像极了书生;喝到六七分时,便滔滔不绝,大放厥词,嫣然武将风范;到得最后,都会成了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也正映衬了造酒时的三人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