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纪录片推荐(哔哩哔哩历史纪录片推荐)

网友提问:

哔哩哔哩(bilibili)上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优质回答:

强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哔哩哔哩9.8分,胡歌免费配音,实在很赞!

这部纪录片以书为题材,记录快时代里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精彩故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刚开始都是冲着胡歌配音去的,却没想到被这部纪录片彻底圈粉。

整部纪录片不长,一共5集,每集半小时左右,讲述与书相关的故事,无形之中点燃更多人对于书的兴趣。

1、第一集《书海编舟记》:致敬书籍幕后工作者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编辑、译者这样的书籍幕后工作者则是为我们建造避难所的工程师。在他们的努力构建下,我们见证了一本本书籍的诞生,并从中汲取营养。

《书海编舟记》讲述了三位书籍幕后工作者的故事,他们分别是豆瓣秃顶会会长、后浪文学主编朱岳老师、中华书局学术著作出版中心主任俞国林老师和北大外国语学院老师、《百年孤独》译者范晔老师。

第一个故事里的朱岳老师,穿着印有“精神恍惚”的黑色T恤,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丧,但内心却始终有一腔热血,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学理想。

第二个故事的俞国林老师,曾经在2017年获得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编辑奖,但他坚持将10万元奖金捐给了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

纪录片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板凳一坐一辈子冷。俞老师能编能写,尤其专注于史书材料。在制作一本好书时,他的眼睛里是有光的。

第三个故事里的范晔老师,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了,毕竟畅销书《百年孤独》译者的这个称号就足以让人叹服。

原本以为能够将《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界名著翻译出来的译者,应该是发须皆白的老教授了,没想到范晔老师如此年轻,就有如此高的造诣。

2、第二集《二手书的奇幻漂流》:旧书市场的别样情缘

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不仅仅是书籍本身讲述的故事,还有与书籍相关的人或物的故事,尤其是这些旧书承载着的历史风味。

《二手书的奇幻漂流》分别记录了旧香居店主吴雅慧、乐开书店的的蜗牛和lulu以及书籍收藏爱好者陈晓维的别样情缘。

旧香居是台北各路文化名人经常聚集的地方,而吴雅慧则是书店的第二代掌舵人,她扮演着一个类似主持人的角色,为爱书者提供相关的文化信息。同时,她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传承和革新上取得平衡,并通过旧书展览等方式,传播书籍文化。

乐开书店的蜗牛和lulu是一对可爱的情侣,喜欢旅游,喜欢书籍,然后他们就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开设移动书店,带上书籍去旅游。

在旅游途中,他们在各个地方摆书摊,寻找书籍的有缘人;同时,他们还在在线上做图书漂流活动。他们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最后一位爱收藏的陈晓维,也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慢慢发展为专业人士。他起初只是把收藏当作业余爱好,后来却在不断的收集中感知到幸福,在书籍背后的故事中积累知识,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3、第三集《绘本中的奇幻世界》:重新认识大陆原创绘本

绘本大概是书籍中最可爱的存在了,这群做绘本的老师:蔡皋、熊亮、粲然,也是尤为纯粹和可爱。

“宝藏奶奶”蔡皋老师的楼顶花园和诗意生活让人羡慕,就像她的《桃花源的故事》一样,总是给人以生活的热情。

这本《桃花源的故事》是蔡奶奶和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共同绘制的,两人的友好交往甚至推动了中国绘本的快速发展。

熊亮老师的作品和他那独特的南方口音一样温柔,比如《和风一起散步》的细腻笔触,《二十四节气》的生动形象。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绘本推广人粲然老师的,她既幽默逗趣,又正能量满满,总是给人强大的力量。这大概也是她与绘本结下不解之缘的奥秘所在。

第四集《设计师的纸上王国》和第五集《快时代阅读指南》,分别阐释了书籍设计师的另类故事,以及快时代背景下珍贵的阅读风景。

而在这些故事背后流露出的书籍的美好、阅读的美感以及生活的魅力,都需要我们慢慢去探寻。

我是@冬月的书影小屋,陪你读书看电影,在小屋里说说心里话。

其他网友回答

BBC的《冰冻星球》和《蓝色星球》

冰冻星球讲的地球两极

蓝色星球讲的海洋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一串嘛

其他网友回答

聚焦中国人的那些事!

《中国喜事》,海南卫视出品人物生活影像志。以“良缘、新生、传家、成长、收获、团聚”六大主题作为视角,通过不同视角下的人物故事,彼此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生活日常,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冷暖与离合悲欢,用纪录片的艺术张力,将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观众凝聚在同一个故r

事时空下。

《中国宴》“五千年,饮宴文化一览无余;十万里,世故人情尽在其中”,中华宴席文化源远流长,宴席的分类就有千百余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活动仪式和规定日子里举行聚餐,以庆祝自然的更新和人的更新。作为首部以宴席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聚焦全国各色宴席,记录中国人情故事,挖掘宴席背后的礼仪、社交、风俗、情感等多维度的文化传承。一宴一聚,余味一生!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其他网友回答

我推荐一个,没有BBC《地球脉动》那样的震撼效果,也没有CCTV《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文化底蕴深厚。甚至在B站的播放量还没有过万,但我可以说这绝对是中国版的《美国工厂》——《流水线上的战争》

内容

记录片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中山市的一个小家电制造老板,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在全公司推行更精细化的“流程卡”管理制度。这是以整个制造业行业由资源粗放型往技术精细化转型的时代背影下的纪实。这里有老板的执行力与情怀,有管理者的努力与无奈,更有底层员工的叛逆与疑惑。各种矛盾冲突交织,但这里没有道德的对错,只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众生相。

全篇看下来,这不只是私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阵痛写照,也有低层劳动力的彷徨与觉醒。社会总是要发展,企业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本,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方式,引入新的管理制度。员工也得自愿或者不自愿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不管是在公司管理理念,还是技术升级上,都要得努力提升适应。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珠三角,长三角等无数制造业人的努力,第一代下海工人,他们靠着自己的坚韧与努力,一美元一美元的赚外汇,当然也分享整个经济发展的红利。此片同时也肯定了民营经济为我们经济建议的成长与贡献。

自我反思

从另一个角度,其实不止是不是在沿海制造业经济,我们所处的都市经济都一直在经历着快速迭代,不论是技术革新,还是思维升级,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如果你不提高自身能力来适应这种发展,你的被淘汰,与工厂的底层员工被淘汰是一样的。这都是此记录片震撼的地方,看完之后总能让人反思,于无声处听惊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