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言谈举止不像大家闺秀?各位有何看法?
优质回答:
林黛玉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林家世袭侯爵,她出身贵族,有着一身的傲骨,气度不凡,才华横溢,她写的诗冠压群芳,宝玉初见黛玉时说到,家中来了个神仙般的妹妹,可见黛玉有多么美!她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从内到外透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其他网友回答
"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就是林黛玉问菊,实际在问自己。多愁善感的潇湘妃子寄人篱下,看透了世俗。孤傲的风格不随波逐流,不会见风使舵。心地善良的寂寞林看上去不入流。人生结局令人潸然泪下!
其他网友回答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丈夫从窗户看见他的妻子在内室叉腿而坐,就去他母亲说要休妻.他母亲问他:你媳妇那么贤惠,何故要休她.他说:妻不守妇道!叉腿坐.母亲就说:”她是在外室还是内室”.此丈夫回答:”内室,我偷偷看见的.”母亲就说:”内室又没有外人,且又是自己房间,她有自由怎么舒服怎么坐,反观你从窗户看就不道德!”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再贤惠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只要无伤大雅就行!
再来说大家闺秀,大家闺秀就是知书达礼有教养!
一,知书,黛玉的屋子像个上等书房,贾贵妃省亲时说,终是薛林二人才学更高,这些都说明黛玉文化素养很好,而且琴棋书画中,只有画不通,其他都精通.
二,守礼,黛玉小小年纪一人入贾府时,不扭捏,不鲁莽,大大方方拜见贾府亲友,拜见大舅时,舅母留饭,黛玉婉言谢决:”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未拜见二舅母,恐晚去不恭!在王夫人房中更是事事留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越礼一步.
二,教养,人前不说人短,黛玉看不上刘姥姥,但在场合中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刘姥姥来潇湘馆,她也主动倒茶让座,没有一丝不悦.和妙玉成鲜明对比.至于和姐妹们打趣说是母蝗虫,则属于闺房之乐,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悄悄话.
再则南安太妃来,贾母让黛玉去做陪,就说明黛玉还是很合格的大家闺秀.
说黛玉小性刻薄的,难道像迎春一样软弱任丫头乳母欺负就是好,其实想想她恁的最多的还是宝玉,因为她和宝玉是最亲近的人啊.细想黛玉在公共场合,从未像湘云一样醉卧芍药茵了,也未像探春一样怒打王善保家了.更未像宝钗金蝉脱壳,嫁祸他人.所以黛玉还是很符合大家闺秀的!
.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周瑞家的这个贱婢种的毒。
一定是。
一个“小性子爱难、喜欢刻薄人”的姑娘,自然有失“大家闺秀”风范。
“送宫花”时,还没开始建大观园。
想想年龄,黛玉最大是个小学五年级学生。住进大观园,宝玉才是十三岁。
周瑞家的,最后送花给林姑娘,其实都不算啥错。算她不周到,林姑娘从一进贾府,就是知礼的人,也不会计较。
果然,林姑娘没问顺序。只问单给她的,还是都有。人情不同,问问清楚,恰是知礼。
周瑞家的,人家没问,她自己主动明白地告诉:别人都有了。这两支(剩下的)是姑娘的了。
并不让人高兴,也不值得计较的事,她特意(若不是特意,问啥答啥才正常)提出来,恶心你一下。
一个小学生,父亲尚在,凭啥让你恶心?
林姑娘小性子爱恼、爱挑剔,目下无尘,到底是谁传播的?
太太自然想都不想这些话。凤姐一直跟林妹妹很好。没李纨啥事吧?
当然是奴才辈,才嚼舌。
谁被刺疼了?周瑞家的。
彼时,宝姐姐初进贾府,还没有黛玉“半含酸”好么?也没有戏谑李嬷嬷“老货”好么?
宝姐姐一进府,奴才们都有传言:林姑娘不如宝姑娘。
林姑娘究竟跟几个下人有交集?
而“流言”,总是一传十十传百。
林姑娘跟宝玉无论好歹,都是情愿,这不提。
除此外,林姑娘仅对宝姐姐“半含酸”。
一个“半”字,分寸感立现。
若有人以为,笑说湘云一句“偏咬舌子爱说话”,玩笑称刘姥姥“母蝗虫”,就是刻薄,谁都没法子。
如果要提林姑娘气量,还真有件事。
“比戏子”,湘云黛玉同时恼宝玉。
但是,史大姑娘却说一通,“小性子爱恼,会辖制你的人。”
林姐姐听得清清楚楚。
可她不但一句没说湘云,反而当晚跟湘云同看宝玉写的东西。
能做到听了坏话,知道是赌气,不介意的人,很多么?
另一次,还是史大姑娘,大伙面前,声称有人嫉妒宝琴。然后默认说的是林姐姐。林姐姐也没当回事。
妙玉说林妹妹竟是个大俗人,林妹妹也没说什么。
“气度”的主要表现,不是“不计较”么?
如此三事,竟被一些人无视,只知林姑娘小学时候怼了周瑞家的。还定然说连送花最后给她也计较。
说这话的,仔细看过《红楼梦》没?
略留心浏览过《红楼梦》没?
说起“大家闺秀是”的行止规矩,“黛玉初进府”写的最细。
说到体贴人情,林姑娘体贴婆子冒雨送燕窝,给她钱买酒喝。
给丫头分钱时,小丫头佳蕙来了,她抓一把给了佳蕙。
这不是大家闺秀气度么?
我总觉得:大家气度,是涵养和分寸感。
要是一味地讨好别人,别人说啥听啥,不回半句嘴,倒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不是大家闺秀了。
其他网友回答
多愁善感,梨花带雨的脸庞,想想也觉得不像大家闺秀,就像弱不经风需要随时看护的小花朵,没有经历场面的大家风范也就不像大家闺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