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觉得钱和幸福有关系吗?
优质回答:
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离开钱是万万不能的!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酹、醋、茶。哪一样都少不了钱。贫贱夫妻百事哀。有多少家庭在入不敷出的窘境中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又有多少夫妻、兄弟、姐妹为了钱而反目成仇,对簿公堂,老死不相往来!
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为了创造财富。钱,能提升生活品质,能呼风唤雨,能随心所欲,当然就提高了幸福指数。
但是,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为物欲所困,不攀比、不奢望。房子不要太大,温暖就好;金钱不要太多,够用就好。夫妻恩爱,子孝孙贤,膝下承欢,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能免俗,只能说,钱和幸福是有关系的,没有虚无缥缈的幸福。
钱是幸福的基石,维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要靠钱才能获取。钱能给人体面舒适的生活,让人活得更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是人类社会一种不成文的规则。
我十一岁失怙,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母亲带着我和两个弟弟,度过了人生中最贫穷的日子,没钱自然没有幸福。
认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生活由三个儿子每家十天的轮流供养。每到十天期满,她就会被催着去下一家。她跟我说过,她不愿意这么过,但是又只能这样。
人到老年,更离不开钱的支撑,只有自己的经济独立,身边有钱,才能让自己有好的选择。
我企业退休,养老金比不上行政事业,但养自己足矣。两个女儿条件可以,对我也孝顺,最喜欢买东西回来。没有把我当作累赘,只是苦于我不肯去他们家长住。
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享受着独处的清欢。幸福,知足。
其他网友回答
老妪觉得钱和幸福有恨大的关系!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俩人从早到晚地在生队里参加劳动,由于每个工分的分值太低,一年所劳动的价值,还抵不上生产队所分的粮食柴草,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透支户”,在年底决分的时候还倒欠了生产队二十多块钱。那一年的春节前夕,公社通知大队、生产队搞“三支一當”运动。也就是把生产队里那些“超支戶”、“透支戶”、“予支戶”家里值钱的东西拿走抵帐。我们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连个手电筒、热水瓶都沒有,于是他们就把我家的过冬口粮和被子都清算走了,只给我们留下了一床又破又烂的褥子……那时候我家住是用石块垒起来的破房子,因为沒有钱买石灰和水泥,冽冽的北风和雪花从墙缝吹进来,把床上的破席子鼓起老高……我们一家人盖着一床硬梆梆的褥子,彻夜都暖不热窝,我把最小的孩子的双脚抱在怀里,一直暖到天亮都还是冰凉冰凉的!虽然家里的布票、线票和棉花票还可以置床被子,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连一分钱都没有!到了小年那一天,我的一个嫁到城里的闺蜜来看我,看到我家里锅碗瓢盆都结冰了,一点点食物和过年的气氛都沒有,默默地塞给我十元钱,就流着眼泪,头也不回地走了。我第二天就拿着那十元钱去买了几斤面、二斤猪肉,吃上了餃子,还给大女儿买了二尺红头绳……欢欢喜喜、幸幸福福地过了个年。那个时候钱太难赚了,直到我们进城工作之后,我才千恩万谢地把十元钱还给人家!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有关系。试想你穷得“屁股打板凳”,看看有没有人理你?有钱的人,借钱都容易。越穷的人越借不到钱。我有切身体会。
2000年,我在企业败得很惨。我人心好,结算时,我吃下了厂里职工(都是家门口人)工资作为欠债。结果,春节前,工人每天上门讨债,我实在太穷了没钱付。他们不理解我。如果将这笔应付款推向厂里,极大可能他们的工资会要不到。最穷时,将一鞋盒的硬币(以前积攒的)取出来去菜市场买菜。父亲与我苦了一年,将欠债还清。
因为穷,没钱,儿子结婚没房。咬牙买房筹首付,向多少年没打交道的亲戚借钱。真正堂兄弟,打了借条,注上三年后还。忍着冷眼,向两个小舅子借,说这个债不得归儿子还,一定要我还。总共背了近十万,我是工薪一族,从牙缝里省,一年还1万,还了六七年才还清。做梦都惦记着欠债,何来幸福可言。说说钱与幸福有没有联系?
去年,我终于还清了所有欠债。古语云:无债一身轻。我体会甚深呀!慢慢地,历史上终于有了存款,心里舒坦多了。这才有了幸福感。
其他网友回答
与社会特色有关,六七十年代,仅有人品道德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八九十年代,有钱至高无上,零零一零年代,不但有钱,还得有品,总之有物质的基础上享有精神生活才是快乐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