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1862年左宗棠、李鸿章为何突然从秘书升为封疆大吏?
优质回答:
他们可不是“突然”提升为封疆大吏的。
李鸿章道光二十七年就中了进士,做过庶吉士,算是正途出身。咸丰三年太平军定都南京,他应在籍工部侍郎、安徽省团练大臣吕贤基的荐举在故乡合肥县办团练,已经积攒了周氏兄弟等一批核心部属,而且升到了道员头衔,只是皖北清方人事关系复杂,政出多门,他的战绩一般又屡屡成为上级内斗的牺牲品,才心灰意冷撇下旧部跑去曾国藩幕府另辟蹊径。咸丰十一年冬,被太平军围攻危在旦夕的上海以“江浙士绅”的名义,派同样办过团练的钱铭鼎赴安庆向曾国荃乞师,当时曾国藩已实授两江总督,救援其治下的上海是其职责范围所在,不便推卸,但他又不想违背自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将宝贵的嫡系部队扔到被太平天国辖区隔绝的上海方向,于是就让自己素来欣赏的李鸿章代行。李是皖北人,原来在合肥县一带搞的团练还有基础,且咸丰十年就被曾派回故乡整顿团练,只要把这些团练用湘军的编制体系加以扩充、招募和编练就可以快速成军,只需再给予一定支援和补充即可成行,而无需让湘军主力伤筋动骨——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淮军只用了几个月就编成,系合肥团练旧部、曾国荃部中安徽籍的原太平军降众和少数湘军单位,仿照湘军营制整编而成的。
李率淮军登钱铭鼎等雇来的外国轮船东下时,挂的仍然是在曾国藩幕中所获的福建延建邵道粮储道官衔,这个职位和他当年投入曾国藩幕府前的职位,级别其实是一样的。
淮军抵达上海后迅速成为上海清军中的主力,当时清廷迫于太平军压力,已打破“大帅不能兼任督抚”的“祖宗成法”,先后让胡林翼当了湖北巡抚,让曾国藩实授两江总督,在淮军已成为东战场清军主力、且李鸿章和原江苏巡抚薛焕间关系不睦,薛焕又和曾国藩势同水火的情况下,调离薛焕,让李鸿章接任江苏巡抚,不仅便于理顺督抚间的指挥序列,也能更多快好省地解决原本是“客军”的淮军在上海及周边战场的后勤保障问题。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李鸿章从“客军”大帅变成江苏巡抚这个“上海滩主人”,原本装备差、衣衫土气的淮军很快就变成了衣着光鲜的“洋枪队”。
左宗棠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成名甚至比李鸿章更早,早在道光年间就入湖广总督陶澎幕并成为其亲家,还得到林则徐赏识,咸丰元年即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就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次年太平军自广西入湖南,萧朝贵偷袭长沙城,因张亮基外调而回乡隐居的左宗棠又应邀入新任巡抚骆秉章幕并缒城入长沙协助防守,名声大噪。此后骆秉章巡抚湖南期间对左宗棠言听计从,以至于连朝廷都知道这件事。后来骆秉章、官文交构,左宗棠差点成为替罪羊,幸亏曾国藩、胡林翼奏保,朝中肃顺首肯,才被朝廷放过并诏留曾国藩幕中效力,他在骆秉章幕中时已经先后被保举六品郎中和四品卿的品级虚衔,此时又被加四品京堂。咸丰十年他仿照和曾国藩素来不睦的王錱军制,创立了一支有8000人的楚军,原本曾国藩受诏入四川抵御石达开,他不愿西行,就打算让左宗棠这支“楚军”去应卯(这个思维逻辑是不是和派李鸿章建立一支新的淮军去上海相似),但随后四川军情缓解而江西因李秀成、李世贤等大举西征而告急,于是楚军被留下来改派赴赣皖浙边界作战。咸丰十一年从湖北回师的李秀成再克杭州,浙江省大部分府州县被李秀成、李世贤兄弟占领,只剩西部的衢州和南部的温州、处州等府幸存,清廷诏曾国藩赴援,曾同样不愿分散主力和改变战略,就让本已在浙赣边界的楚军经营浙江,而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左宗棠借机提出了“保徽州、固饶广(绕州府、广信府即以今天上饶市信州区为治所的府)“,以衢州为基点徐图浙江恢复的务实战略,最终独树一帜在浙江打开了局面。他是咸丰十一年实授浙江巡抚的,当时前巡抚王有龄自杀,省城和大多数府州县都被太平军占领,所谓”巡抚“其实只是将死马当活马医罢了。
简单说,李鸿章和左宗棠都不是突然被提拔为封疆大吏的,而都经历了从幕僚到独当一面的“大帅”,再从“客军”大帅到封疆大吏的过程,之所以任命他们为巡抚,则是清廷考虑到让曾国藩统筹江南军务的方便,多快好省解决上海、浙西两支孤悬敌后“客军”后勤保障,以及在两地糜烂(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苏南五府二直隶州中只有镇江一府还在清朝版图内,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时浙江清占区只有温州一府尚称完善,其余各府州要么只剩一个光杆治所,要么索性全境沦陷)的情况下死马当活马医,用封疆大吏的头衔和实惠刺激领兵者出力打仗,
其他网友回答
曾左李的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功,这是当时形势下所迫切需要的,至于科举成绩则无关紧要,否则,比曾国藩、李鸿章科举成绩好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全都寂寂无名,只有曾李独占鳌头?但是,如果说到军事能力,左宗棠远胜于曾李,为了对左宗棠进行压制,便强调他的举人问题,必须居于曾李之下,实际上,战争中进士头衔跟输赢到底有多大关系呢?左宗棠之所以成为封疆大吏,是因为遭到总兵樊燮的诬告,几乎丧命,许多人纷纷向咸丰陈倩,说把这样一个人才浪费掉太可惜了。于是咸丰将左宗棠派往曾国藩军营,曾国藩再三推辞不掉,只好让左宗棠组建五千人的楚军进入湘军。这五千人创造了一系列绝佳的战绩,甚至扭转了整个江西战场的战局,后来,浙江形势恶化,虽然曾国藩认为左宗棠不能当方面,但刚刚上台的奕訢仍然决定让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李鸿章组建淮军进入上海,被曾国藩推荐担任了江苏巡抚,获得了巨额厘稅,购买了大量洋枪洋炮,在洋枪队的配合下,一改他之前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状况,淮军由此脱颖而出。李鸿章又每年用200万两以上的巨额贿赂结交清廷权贵,于是形势超越左宗棠和曾国藩,逐渐成为慈禧最看重的大臣。
其他网友回答
1、清朝末期主力部队八旗军、汉军绿营已经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了,镇压农民起义都是屡战屡败,清廷没办法只能依靠曾国藩这个汉人地主武装训练新军。正是靠着这个机会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2、咸丰皇帝下旨让曾国藩的湘军去浙江、苏州作战,曾国藩一心只想攻下南京,拿下太平军的老巢,自身不想去浙江,只能派自己的军师左宗棠和李鸿章去了,这又一次的把左、李二人的名字推到了皇帝眼前。
3、清廷为了维护满清统治,自然不希望在地方出现一个超级强大的“武装集团”,成为威胁王朝统治的新因素。所以,清廷既要依靠汉族地主,又要在他们之间搞分化,维持权力平衡。那么首选当然是有军功,有头脑的左宗棠、李鸿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