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主流文化思想(商朝主要文化有哪些)

网友提问:

商朝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优质回答:

从中国古文明和同时期世界范围人类活动来看,商朝的文化已经相当进步。天文方面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阳阳合历,知道闰月。在数学方面,商人已经有了记数的文字,也能进行一般的运算,绘制很简单的几何图形。在医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商之前,医病靠的巫医,所以说,那个时候最好别生病,生病是死是活,只能靠天了。但到了商,除了巫医进行祈祷之外,已经有药物治疗的记录,甚至还有汤药。你更想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们,对龋齿已经有了记载。

商代的文化体现最主要的还是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在商代,我们的祖先那时已经学会了造青铜器,最著名的是鼎。最最珍贵的是在当时的青铜器上,已经能看到文字的雏形。当时的人们已经初步具备的文化艺术形态,在制造器具的时候融入他们的创造才能,无论是青铜器,骨器,还是木器,都知道用一些形状,花纹或计数的形式来体现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体现了商代人的文化艺术追求。

商代的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卜辞。从这些卜辞内容来看,商人对于自然界及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因此商人重巫觋。因此商代的统治王权和神权是交互的。

商代的青铜器带着原始的狰狞感,比如虎食人卣,作册般鼋,鸮尊等。周代的青铜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就是“壶”,方壶、圆壶,看起来端庄而理性。

商代的祭祀频繁而应用广泛,几乎每次都有杀祭。但没有形成礼仪制度。直到周代的祭祀则完全被纳入礼的制度,成为王权下的统治方式之一。祭天等象征着王权天授,祭祀种类多:祭天地、祭祖、对死者之祭……无一不是希望通过祭祀达到让人各安其位的稳定。但无疑商代祭祀文化为之奠定了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商朝根据记载,是一个游牧文化。

所以后来有“行商坐贾”一说,大概说的是商人是行走的,这里面有三言两语难以说尽的奥秘(这里不提)。

商的文化是行走,他们是牧民,准确的说是猎人。一个地方狩猎后,让其自然繁育,三五年后再来狩猎,这是很高级的。

通俗一点讲,就是让狩猎之地休养生息,才会绵延不绝。

尔后,所谓的农耕文明,不过人们懒于追逐运动,一味地向土地索取,现代所谓的工业更甚。

商文明或文化是有特定的历史因素的,那时人少,在像现在河南省的面积里,可能就万来人,面对广袤的森林,猎取食物(同时有事游戏)。

食肉贸皮,商代应该是一个很浪漫的时代,浪漫的文化,老庄应该是追溯那个时代。

可以去看诗经。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17世 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 前11世纪商王纣被周武王同西南各族攻灭,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

历时六百年左右。

起源和发展

商族早在灭夏之前,就有了相当长时期的发展。 它最早活动于东 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古代土著民族 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以玄鸟为始祖的神话,还有用兽骨占卜、杀人殉 葬、衣着尚白等习惯。

《尚书序》记载:“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据王 国维称,契居番,昭明迁砥石又迁于商,相土东迁泰山下又迁商丘, 上甲微迁于殷又迁至商丘,成汤灭夏定督亳,是为八迁。 后来又有过 五次迁徙,所谓“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即仲丁迁于嗷,河直甲迁 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 阳),是为五迁。

从此,“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故商 又可称为殷或殷商。商人的屡次迁徙,或许由于受异族的压迫,或许 由于水旱之灾,或许由于扩张土地到更肥沃的地区,并不一定表示商 族早期是游牧民族。 迁徙的范围大概在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一带。

商代自汤开始,至纣灭亡,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商王世系, 据《史记?殷本纪》载,结合甲骨文考察,除去个别有误,基本可 信。在成汤以前,从契至成汤,凡传十四世。《国语?周语》说: “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即所谓商族的“先公”时期。

这在 《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中也有记载。

商自成汤建国,盘庚迁殷,至武丁时期,经过对周围方国的频繁 战争,疆域及势力影响空前扩大。殷都经科学发掘证实,在今河南安 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及洹水沿岸周围的后冈、高楼庄、薛家庄、花园 庄、小庄、四盘磨、孝民屯、大司空村、小司空村、武官村、侯家 庄、秋口及同乐寨等二十几个村庄方圆二十四平方公里或更大的范围 内。

以王畿为中心的商代统治区域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即今河 南北部及河北南部。但其势力所及之地,已东起山东半岛,西至陕西 西部,南及江汉流域,北达河北北部。至于其文化对各地的影响,则 大大超越了这一范围。

据考古资料看,东南和华南地区分布于长江下 游两岸的“湖熟文化”、江西北部的“吴城文化”、西南地区四川境 内的“巴蜀文化”以及北方内蒙古、辽宁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等,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

阶级关系

王权商代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商王自称“余一人”“一人”

享有绝对权力。商代王位的继承法为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两制并用

凡子即王位者其父即为直系。商

祭中,直系先王及配偶有资格列

入祀典,而无旁系先王的配偶。

到商代后期更有“大示”(直系

先王的庙主)及“小示”(旁系

先王的庙主),之分别,祭祀

“大示”的宗庙为“大宗”,祭

祀“小示”的宗庙为“小宗”。

这种家族中祭祀上的差别,正是

商代宗法制度的表现。

卜辞中商王亲属称谓有祖、

妣、父、母、兄、弟,且有“多

祖” “多妣” “多父”“多母”之

称。先王的配偶称妻、妾、母、 商朝带手铐的奴隶复原因

爽,与商王有血缘亲族关系的有

“王族”“多子族”。

这些宗族同商王形成亲疏不同的宗法关系,他们 构成“百姓”的主体,而为首的是商王自己。

官制商王以下的统治机构,分“内服”“外服”,即王畿内与 畿外之地方两种。《尚书?酒浩》中有“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 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君”,“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 伯”,结合卜辞的记载,商代的官制在畿内大致有:负责政务的尹、 多尹、臣。

臣又有王臣、小臣、小众人臣、管理耕籍的小籍臣、管理 山林的小丘臣、管理车马的马小臣等等。武官有多马、多亚、多菔、 多射、多犬、五族戍等等。史官有作册、多卜、多工、巫、祝、吏等 等。

王畿外为商代之“四土”,这些地区散布着许多“服王事”的方 国及部落,为商代的侯、伯。 卜辞及文献中有攸侯、杞侯、周侯、犬 侯、先侯、侯虎、侯告及宋伯、祉伯、易伯等等,他们不仅要臣服于 商王,还向商纳贡,负担劳役及奉命征伐。

有关商代官制的材料不 多,尚需进一步探讨。

军队商代军队以师为单位,卜辞有“王作三师,右、中、左”。

“三师”为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三军Q虽然每师

的具体人数尚未见有记载,但从商代的征伐战争规模可知一二。

征招

兵员有时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战争时间有的长达几个月,杀敌亦有

千百人。另外,商王的大规模田猎活动也相当于一次出征,并通过狩

猎训练军队。

商代军队包括车兵及步兵,作战方式普遍使用车战。

考古发掘中 发现不少商代车马坑,殷墟小屯C20号墓中出有一车四马三人以及三 人使用的三套兵器,可知一兵车载三人。 小屯宗庙遗址前的祭祀坑中 还发现象征军队阵式的葬坑,包括两个方阵。

一阵为步兵,有三百人 左右,一阵有兵车五辆。部分列左、中、右三组,与卜辞记载相符。 车战中,射手以弓箭为武器,墓葬里还有大批青铜兵器如戈、矛、 镞、钺及胄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