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海瑞是同一时期的人吗(海瑞对明朝的贡献)

网友提问:

从明朝国家角度,海瑞和张居正哪个贡献大?

优质回答:

先说结论。我认为从大明王朝的角度,特别是16世纪中业的大明朝廷来说,张居正的贡献更大。下面从几个点来分析。

第一,当时的大明朝廷,需要一个能自上而下推动政治改革的能臣。而非精通地方具体行政事物的干吏。

大明王朝自进入16世纪以来,朝廷一百多年的运转,早已经是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中央财政长期亏空;官僚机构人浮于事,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而这些问题的改变,需要一个在大明朝廷高层有着长期工作经验的能臣,要求他对于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才有机会和办法去解决。

对比一下张居正与海瑞二人的官场经历。张居正自入仕以来,长期处于大明朝廷的政治中心,对于朝堂上内阁斗争、中央政府的运行机制有着深刻认识。且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返回故乡,在几年的时间里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种种问题。更加明白此时的朝廷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反观海瑞,自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被任命为淳安知县,虽然对于民间疾苦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但他的主要精力却要放在具体的民间事物之上,缺乏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去思考国政的条件和环境。因此,对于一场需要自上而下发生的改革,是缺乏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的。

第二,推动一场政治改革,需要一个能够灵活平衡各方势力,团结各方力量的治世之臣,而非刚正不阿,不懂圆通之道的诤臣。

这一点相信更好理解。先说海瑞,他的闻名于世想必更多是因为他不畏权贵,敢与同当时大明朝堂上的不正之风坚决斗争。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得罪上官。因此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海瑞的形象是他们心中理想朝廷官吏的模样。

但很遗憾。大明朝廷里并不是所有的官吏都有着海瑞一般高尚的品格。在大明朝廷中枢,国家机器的运行,更多的是讲究各方势力利益的妥协与平衡。

所以,过于刚直的性格,便会让自己处于所有人的孤立之中。而大明朝廷中枢机构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文臣集团控制的内阁与内廷宦官集团控制的司礼监。前者掌票拟权,后者掌批红权,相互牵制,最终归于皇帝。所以,要推动改革,文臣集团就必须取得内廷宦官集团的支持才能成事。

这一点上,张居正便处理的十分到位。他放下可文臣对于宦官的鄙夷与厌恶,与宦官集团的首领冯保结成稳固的政治同盟。同时,取得了后宫李太后的支持,从而限制了皇权。如此团结各方势力,才能推动后来的“万历新政”。让明朝中期的危机得到很大的缓解,相当于延长明朝的国祚。

因此,对于当时的大明王朝来说,张居正的贡献在于成功缓解王朝的“中年危机”。而海瑞则主要为大明官场带来了清廉之气,令百姓对于朝廷怀有一丝希望。无疑,张居正的贡献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

海瑞可以做个清官,做个忠臣,被后世百姓所歌颂,但是海瑞就是典型的过刚易折,他仇视贪官,宦官,不愿也不屑与他们交往,但事实上按照明朝当年的情况,不得到这两个势力的支持你很难成事,和张居正比的话,海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执行者,他能贯彻落实朝廷的任务,但海瑞他是将才,不是帅才,能在当时那个年代挽救大明王朝发展几百年所积留下来的弊病的人,只能是一个既有能力,又能黑白两道通吃,能够最大的统一全国所有政治力量的人才能做到。张居正情商智商超高,海瑞这种的境界上和张居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张居正和海瑞都有同一个为国为民的目的,但海瑞放不下自己的操守,一直端着架子,他自己的名声是好了,但对当时的大明王朝来说,他其实没能帮的上什么忙,而张居正却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放下操守,甚至愿意与那些贪官、宦官们同流合污,但显然张居正比海瑞做的更好,因为你如果不入世,那你就根本没有改变这个世道的机会,海瑞或许不明白或许明白了但也放不下姿态,但张居正知道也做到了,并实打实的给大明王朝续了几十年的命,这可比一个所谓的清官的名声要实在的多。

其他网友回答

在明朝历史上,海瑞是一位清廉的大官,即清正又廉洁,当然日子也会过得相对辛苦些了。在明朝想要当清官,生活确实是非常清苦的,海瑞的清廉故事在民间被广为传唱。可是海瑞却没有比较好的推进社会发展的政绩。

在明朝,张居正也是受人尊重的官员。万历年间,张居正就开始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主张的一些律法促进了明朝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后人在评价张居正时,认为张居正的这些改革是非常有效果的。可是,张居正的一些品质和个人问题,确实褒贬不一。

因此从推进明朝国家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作用上看张居正贡献大。

其他网友回答

很明显,必然是张居正。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一生历经四朝,但没有哪朝皇帝是真正重用他,后期虽然得封高官,但主要是在南京任职,南京为大明陪都,在这里当官和提前养老差不多,可见皇帝们只想利用海瑞清廉的名声,却不肯任之以实政。所以说,由于海瑞不是在地方当小官,就是在陪都养老,他对国家的贡献确实是有限,虽然海瑞很清廉很努力很得民心,但他同时也很偏激,这大概是因为他自幼丧父、母亲教育他又很严格的缘故。海瑞曾不惜死谏嘉靖皇帝,据说连棺材都买好了,嘉靖大怒,将其关入死牢,结果还没来得及杀,嘉靖就先驾崩了,大家都认为海瑞得此大名又免于一死,向他祝贺,结果海瑞一听嘉靖驾崩,当即痛哭流涕,可见海瑞确有崇高的品德,绝非沽名钓誉之辈。海瑞临死前,还叮嘱家人要将兵部多发的六钱柴火银子还回去,死后出殡时,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海瑞在地方上也有一些政绩,然而由于远离领导决策层,他的这些政绩是完全无法与张居正相比的。

再说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在万历之前混的一般,也就是给那些在朝廷上斗争的政界大佬站站队喊喊口号,顺便攒经验刷级等机会。隆庆皇帝驾崩,机会来了,考虑到当时的大佬也都死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新皇帝万历才只有十岁,还有个太监冯保相助,于是他俩合伙阴了最后的大佬高拱一把,成功上位,张居正做了大官,冯保也当上了大太监。这时张居正才开始实现他的理想报负——改革,改革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整顿吏治的考成法,改革赋税的一条鞭法,还整顿了财政,清量了土地,当时的名将戚继光能这么猛,也是因为有张居正的大力支持。张居正改革的十年,是明朝中后期最有生机的十年,这十年中,堪称是国富兵强,简直是生生地为大明续命。不过张居正本人也比较猛,曾有人弹劾他想做明朝的宰相(朱元璋废相,所以这么弹劾相当于……),张居正知道后,很是淡然,说:“吾非相,乃摄也。”就是说我才不是什么宰相,我是大明的摄政王!其狂傲可见一斑,张居正改革动及全国,可以说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个遍,但他从来没有怕过,不止一次的表示自己知道这样死后肯定没什么好结果,但“诸公宜及仆在位,做个一了百当。”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子孙被流放,直到崇祯年间才想起这位救世名臣,为他平反。

至于海瑞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张居正比较烦海瑞,因为海瑞为人很固执,跟一心改革在张居正可以算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张居正本人在经济上也有些贪污事例,就更不可能去结交海瑞来自讨没趣了;海瑞在地方上大力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同样也不是因为认可张居正这个人,而是此法确实有利国家百姓。可以说两人是各有千秋,海瑞有德行,张居正有才能,然而从国家角度来考虑,张居正身为当时实际的国家领导人,更能有效全面的发挥才能,而海瑞只能在地方上惩治几个贪官污吏,发展一下民生,所以是无法与张居正相比的。

其他网友回答

海瑞虽然是一代清官,清正廉洁,但是缺乏治理官场的才能,不容易与同僚相处。可以是一代好官,却不能治理国家。张居正是一代名相,他将当时的明朝治理的井井有条,对大明王朝有很大贡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