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怎么看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优质回答: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谨从本次抗疫中中西方采取的不同策略与民众的意识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凝聚力与自由主义

中国打的是遭遇战。病毒在武汉游荡了近一个月,当“人传人”被确定后,我们听到的是中央的一声令下“封城”!尽管开局不够完美,但随之而来的景象叹为观止:这哪里是封城啊?分明是封国,14亿的大国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全国人民一个心愿“足不出户,不给政府添乱。”全国人民聚焦同一个地方——湖北武汉,四万医护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全国所有的呼吸机全部搬到武汉。各省“搬家式”运送蔬菜、肉食等生活物资支援居家隔离的武汉市民。

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凝聚力”,这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文化中注入的时代精神。这种凝聚力的效果无需多说,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人。

反观西方文化中“民主与自由”,也使疫情得以自由伸展。我们在封国时,马克龙还带这“娇妻”看歌剧、逛大街;约翰逊搞起了“群体免疫”,自己还“品尝”了一下病毒的“味道”;特朗普“比谁都了解病毒”,傲慢得只剩下了“甩锅”。而西方的民众呢?与中国“闭关”不同的是不戴口罩走上了街头“要自由”!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自由还在,命没了。”

美国,人口不足中国十分之一,目前的确诊率、死亡率均是中国的十倍!但依然看不到拐点!

二、“人命比天大”与“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的“凝聚力”文化还展现在“中国速度”上:

几天之内,两座“山”战地医院拔地而起,收治轻症的方舱医院威力尽显,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80岁的以上的治愈率是70%以上,多位百岁老人重获新生。中央的口号是“人命大于天”!

我们被这些奇迹深深感动的同时,看不明白的是西方:65岁以上的“老人”呼吸机要让给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对社会贡献大。市场经济中的“选择理论”“合理配置资源”被用到了人命上。这不是“壮士断腕”,这是人道主义灾难!

三、“人命在我不在天”与耶稣基督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人定胜天,人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自指导抗疫,73岁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科技公关,开发疫苗。广大医护齐心合力,拉回了许许多多临近鬼门关的人。

西方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更相信耶稣基督和神。但他们在哪里呢?纽约州确诊迫近30万,却只有1万多人住院治疗!真的要好好祈求上帝多多保佑了。

其他网友回答

好的文化都具备包容性,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就行。

在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断裂式的文化革命,以科学技术为领头旗帜的现代意识迅速统摄了全球,人类历史为之翻篇。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朝代更迭的传承形式及源远流长的文明寿命,较之西方古典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也更加全面。中国文化的根源是《易经》,不论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还是各种术数无不是在解释易经或由易经衍生出来的(注意,佛家不是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所以给人感觉看重整体,多变,不确定因素多,主观因素影响严重,但不得不说,真的很神奇。

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说到底只是单纯的对事物的观察与规律的总结,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指导理论。所以给人感觉客观,严谨,精准,但死板没趣,很多事物无法解释。

科学技术本身与传统文化不应形成对立。西方科学发端的基础,一部分来自古希腊古典文化,一部分其实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西方文明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关联,至少起到了触媒催化的作用。另外,从层次系统上来说,科学本身只是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够资格于文化形成对等的矛盾关系,更不应对非直属的其他文化造成威胁。

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文化,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其他网友回答

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