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首次成缺工职业(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网友提问:

高职院校面临6.5万名教师缺口,“工匠之师”怎样锻造?

优质回答:

现在高考学生都不愿意上高职院校是有原因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原本都是应用型的,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问题,把应用型的技能教学硬是给搞成了理论教学。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学生是来学技能和本事的,而老师却给他们在讲基础课理论。

我家亲戚有个小孩在高职院校学的是机器人专业,刚开始报考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说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很发达,通过三年的学习找工作肯定没问题,可是到了学校之后却发现现实很残酷,这个机器人专业有180多人,但拥有真正机器人理论和实践技术的老师却没有,都是从外面的机器人公司聘请的兼职老师,每个班每周就一节课。要知道这些技术性老师在机器人公司的年薪都是几十万,到了高职院校只能拿个10来万,我想谁也不会愿意全职干的吧。

大家心知肚明,高职院校要想有出路,必须要解决“双师型”的师资问题,大比例提升技术性老师的比例,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问题这个真的很难解决。要知道这6.5万名工匠之师可不是普通的老师,说个不好听的话教授都比不上的,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都是非常吃香的,他们的技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他们拿到的待遇都非常高,但学校根本就没有实力去聘请这些技能型教师,学校和企业在抢夺技能型教师人才中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我认为要想解决高职院校工匠之师的问题,必须要依靠投入,靠待遇去吸引人才,各个地方应该将此项纳入城市人才引进的范畴。

同时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有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师资,让这些老师既能够发挥教学作用,又能够发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作用,这样的模式,甚至还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途径。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高职院校自己培养双师型些人才,通过到企业深造学习,参加国家各类师资培训等,现在很多的年轻教师都很聪明,只要有机会,他们成长起来是很快的,只要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希望就行!

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问题,请关注我哦!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国家的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口是这么的大,对院校的教育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的教育,师资力量更加薄弱,从初中毕业生,挑选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中师进行培养,填补了空缺,壮大了我国教育事业。

如要增加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从根本上找原因。我们国家每年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也不少,为什么没有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引起重视。

调整相关政策,吸引素质高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现在要填补高校的高素质人才,可吸引工程师、技师等人才进入。可兼职、或直接调入高校进行教学。像这样的人才,不但学历高,而且还是有真才实学的,经验丰富的实力教育家。

其他网友回答

高职院校教师的缺口,应该从行业中来补充。高薪聘请,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来参与职业教育,才是正道。提高待遇是关键问题,没有待遇,引不来真正的大师。

其他网友回答

高职院校老师面临缺口。我觉得就是一句笑话,你怎么不说本科院校面临院士缺口?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区别

高等教育主要分文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本科层面的院校主要是985/211,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三本)。

本科注重理论学习,专科注重技能。

专科院校只要说高职,高专,好像高职档次比高专低那么一点点。高职一般不允许升本,即使升本也是升为职业大学。

2019年国家刚升格一批职业大学,虽然是职业,但是却有本科层次。

今年国家也公布了一批高职院校中的双一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这些高职院不允许升本的。

高职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学校,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高职老师需要什么?

高职应该教的是技能东西,应该是技能课程未主导,不应该是纯理论课程,高职学生讲究毕业就能直接工作。而不是普通本科学生,还要继续研究生学习。

而现在的高职老师大部分都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基本上除了一肚子理论外啥也不会。

这一点和高职是完全相背的,不少老师也开始突击学习技能知识,再来教学,但是和正在技能成长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真正的高职老师,不应该是大学毕业的硕士 博士,甚至教授,院士,而应该是一线企业工作的技能专家,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国外高职基本上都是高职和著名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教学,学生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国外和国内不同的就是,工人地位不低,在各类企业里面。技能人才收入不低,技能专家地位不比高级工程师地位低。而在中国,个人地位天生低于干部。

专科生毕业去国企,身份是工人,而本科生和研究生身份是干部。而且身份不能流动,大多数国企,工人身份不能当领导。这就造成了大家不愿意去高职院校。自然高职老师也没人喜欢当。

高职老师待遇不高

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死工资,没有科研外快,因此属于大学老师中的难民。收入是最低的,因此师资很差,而且基本都啥也不会。不适合当高职老师。而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技能专家收入很好,年薪几十万(大概啊。中国的高级工程师大多数都是年薪十几万)。

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工程师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给企业教课。如果给钱足,提供教职,我相信觉得绝大多数工程师都会辞职去当高职老师(至少我愿意)。

待遇够了,什么都好讲,如果年薪几百万,很多公司的高工能全部辞职来当老师。

如果年薪几万,现在的老师能不流失就不错了。

未来看,高职前景不明,和企业基本上没啥关联,未来高职待遇可能进一步萎缩,能读本科,谁愿意读高职啊。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的确是困难重重,一是生源质量有巨大限制,二是师资也存在巨大缺口。

高职院校对师资的要求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很多找不到好工作的博士硕士,可能觉得大不了去高职院校。但实际上,他们空有一身理论,却毫无实践经验,这样的老师高职院校并不缺,也不是特别适合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缺乏的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在认定上,一般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行业从业资格证。在实际招聘中,有企业工作经历,从事过一段教学工作的人都可以算作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一定有多高深的理论,但他们可以把现场实践中的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岗位全貌有大致了解。

就比如说汽修,如果培养车辆工程本科生,就需要讲很多理论,比如讲机械基础,材料,力学等等,但如果是培养高职学生,学这些东西对做好一名汽修工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学生们想知道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特点,怎么检测故障,什么车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东西,博士生恐怕讲不了,讲的恐怕学生也不感兴趣,只有在车企工作过的技术人员才能讲清楚。

这样的师资确实很缺,因为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企业可以给出更高的工资。所以,高职院校师资匮乏的现状短期内恐怕很难解决,只能靠学校自己培养。

实际上,想要培养“工匠”,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还远不止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也非常落后,课程的随意性很强,很多技能和经验性的知识无法固化到书本里,此外,高职学生最渴求的社会实践环节,在很多学校也是一团糟。除了少数专业有对接的实习企业,多数专业学生需要自己去联系单位,一些学校还经常会从学生实习中牟利,出现很多乱象。

总的来看,高职院校目前的发展仍然很边缘化,国家投入不足,社会关注不高,学校发展普遍比较急功近利。希望国家的“双高”计划能够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一些活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