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要郑和下西洋(明宣宗为什么让郑和下西洋)

网友提问:

明朝皇帝为什么是让郑和下西洋?

优质回答:

这里是乘风破浪的史海扑通,很高兴为您解答~

郑和的确是带队下西洋的最佳人选。要想探究为什么朱棣会选择郑和下西洋,首先要先了解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是,朱棣靖难夺位成功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有消息称朱允炆出逃海外,朱棣很不放心,所以以下西洋为名出海寻找。不过笔者认为这个目的只是捎带脚寻访一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彰显国威,发展中外邦交,促进中外贸易。要不然每次出海动辄几万人,劳民伤财,就为了找建文帝,也太败家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怎么着也得把钱花在有点战略意义的事情上吧。

基于这个目的,这个出海人选肯定要选择一个有胆有谋,对西洋民俗文化相对了解的人,才能不辱使命。恰好郑和都满足。

郑和,原名马和,出生于云南昆阳一个世代为王后的回族家庭,全家都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漂洋过海前往麦加朝圣。郑和从小耳濡目染过许多海外的奇闻异事,如果不是经历了改朝换代,郑和长大之后一定也会像父祖一样前往大洋彼岸,探索那片神秘的国度。

不过,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小玩笑,十一岁那年,明朝大将付友德、蓝玉、沐英征讨云南,元朝旧臣战败自尽,郑和父亲病逝,年幼的郑和被明军抓走,当作战利品,送进了南京皇宫变成了小太监。后来马皇后病逝,各藩王回京奔丧。临行时,朱元璋赐给各藩王一名僧人和若干内侍,郑和就被赐给了燕王,随燕王一道返回了北平。

郑和颇得燕王喜爱,燕王每次率军出征,巡视边防都带着郑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郑和用兵作战的本领。所以在靖难之役中,郑和屡立战功。值得一提的是,燕王打败李景隆的郑村坝之战,就有郑和的功劳,郑和也因此被赐姓“郑”。

朱棣称帝后,因太监们在靖难之役中的功劳,大量重用太监,郑和被选为内宫监太监,主要掌管宫室陵墓建筑的修缮以及宫中各种器物,其职务的重要性在内官十二监中,仅次于司礼监,足见朱棣对郑和的信任。

郑和由于其知兵善战,跟随朱棣多年,给朱棣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朱棣信任,同时又熟知海事,本身又是伊斯兰教徒,有利于出海后与西洋各地的伊斯兰教徒交流,自然是率军出海的不二人选。

郑和的使命注定属于大海,虽然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小玩笑,但是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让他重归海洋。七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成为世界航海第一人。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郑和是朱棣的绝对心腹。郑和从朱棣“靖难”开始就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个有胆有识,能文能武的太监。而且他熟悉朱棣的心思,能够把朱棣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处理的很好。

第二,郑和出自穆斯林家庭,祖辈父辈都曾经出海去过穆斯林的圣地“麦加”,而郑和也从小就听父辈讲述,有出海远洋的经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郑和是太监。他不会有后代,不会有异心。而且即使有异心,又有哪个大兵会跟随一个太监去造反。要是换成别人的话就不好说了,譬如诓了无数童男童女,和金银财宝,差点让秦始皇变成“望夫石”的徐福。

综上所述,郑和是朱棣所能选择的最好的人选,事实也证明郑和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成为明朝不多的几个名声较好的“太监”,并流芳千古。

其他网友回答

郑和下西洋前六次发生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后一次发生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

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有二:

一是寻找建文皇帝的踪迹。

二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郑和(1371~1435)明朝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其祖、父均曾至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他于明初入宫为宦官,侍奉燕王府,因跟从燕王起兵靖难有功,获赐姓郑,擢内官监太监,时称三保太监。成祖即位,一,疑惠帝逃亡海外,欲寻踪迹。二,欲谋与四邻通好,以广交流。故逐于永乐三年(1405年)遣他率舟师通使‘’西洋‘’。他前后七次奉使,历时二十八年,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东非等三十余国,促使了中国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初期我们出现了一位有名的航海家,名字叫做郑和,说起郑和,大家都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郑和原姓马,籍贯云南昆明人,幼年入宫被皇帝赐姓为郑。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大船,长达44丈,宽18丈,数量60多艘,人员2.7万人,规模庞大。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出海,进行大规模的远航,航行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客服重重困难,到过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船只给所到之处的国家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绸、罗纱等丝织品,同时也带去了我们的文化,换回了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广泛的促进了与外国之间的交流。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道,郑和费神费力七次下西洋是为什么呢?民间有各种说法,褒贬各异;

很多人认为是政治原因,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消除政治隐患。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儿手里抢过来的,当时建文帝出走,不知去向。朱棣心里放心不下,所以才有此举动。有人认为,建文帝忠厚善良,被朱棣夺了皇位之后,即使是逃到了海外也不会再回来的,朱棣也没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派人寻找,而,有些人认为,建文帝在南京城陷落前就已经葬身火海,不存在寻找建文帝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朱棣登上皇位之后,为了炫耀大国富有,威慑海外国家。当时中国广州等地沿海的大城市都十分繁荣。在这个时候,发展海外贸易也是非常好的时机,另一方面,朱棣为了展示自己的强国,大国,宣扬当时国家的威德。此外,他还想借扬军威,来缓解一下人民对他统治的不满。

还有一种说法郑和七次下西洋是经济原因,为了发展国外贸易,打开国家的大门,增加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贸易往来,派遣郑和出使,剿灭海盗势力,清除掉不安定的各种因素,封赏周边各领国,欢迎各国每年纳贡。

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分析有所改变,认为郑和的任务第一次是为了安抚附近小国,减轻对中国的压力,以后几次主要是发展对外关系,促进了与周边国家各国的友好往来。

总之,不管是何种原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让更多的周边国家了解了中国,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创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