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语文文言文很差不知道怎么办?
优质回答: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书面语言。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字音字义发生了演变,加之生活环境的不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有许多一脉相承相通的地方。只要认识和掌握了我国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理解上的困难不会很大。在融会贯通之后,你会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其一,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
文言语句是由文言字词组成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疏通文意、理解大意的基础。要理解文言词汇的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语义通假等不同用法。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行”才是现代汉语“走”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牺牲”在古代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等动物,“要”在古代通“邀”是邀请的意思。这些词汇,不能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直接理解。
其二,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相对于文言实词来说,数量不是很多,但义项和用法比较复杂,只有仔细分辨,才能准确理解文言语句的大意。如“之”在文言文中,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音节助词、动词等多种义项和用法,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甄别,准确把握。
其三,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特殊句式。
古人说话和现代汉语的习惯不一样,就出现了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等一些特殊句子,阅读典籍时,就要认真辨别,仔细区分。如“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有何陋”的意思。掌握了这些特殊句式的用法,才能确切把握这些语句的含义。
其四,背记一定数量的文言经典篇章。
文言经典篇章,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文化和思想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闪耀智慧的光芒。学习并背记一定数量的文言经典篇章,有助于把握祖国语言文化的变化发展规律,理解古代启承转合的文章结构特点,培养文言语感,提升对文言文理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祖国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梦想。如《岳阳楼记》,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美文,千百年来一直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芒,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奋然前行。
总之,只要掌握了祖国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勤于学习和积累,学用结合,就一定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运用能力,领悟到祖国语言的伟大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对文言文难以理解,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共同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今天的语言环境跟过去的语言环境差异很大,语言的发音以及词汇的意义变动很大。在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普及标准话,所以政权所在地的方言就成为国家的主流语言,而政权的更迭,也使中国的语言不断的变动融合,产生更多的变异。至于字义词义的变动,那原因就更复杂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比如说“毒”,它具有解毒的意思,也有毒害的意义,原因是当时的文字比较少,所以一字多用。
了解了文言文难以理解的这些背景原因之后,那就要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读文言文,要通篇全读。通篇全读的好处在于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它的核心精神,如果能把握住精神,那么个别的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就能顺理成章的猜想出来。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和历史是分不开的,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如果能找到同一时期的历史文献,也能得到相互的印证。反复阅读,那么文言文中的语法和常用的词汇的意义就能了然于心 。这些重复率非常高的词汇能有助于阅读文言文。最后找到名家的注解也是一种直接的方式,比如在阅读四书五经的时候,张居正先生的注解,以及南怀瑾先生的注解也有很多的裨益。另外补充一点要说明的是,名家的注解也是一己之见,只是参考。看懂书一定要合乎天理,顺乎人情去理解,才是真正的意义。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文言文是我们祖先智慧的载体,正是因为它的文法一成不变,所以无论的语言环境如何变化。它都能永远的保留下来,为后世子孙所汲取。
其他网友回答
我高考的语文成绩还算不错,全国一卷也有120多分,我的文言文的可以说是不错的,下面我跟你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虽然是个理科生,但非常热爱历史,所以经常晚自习学数学理综累的时候,就喜欢读一读文言文,所以我觉得这个语感的培养我觉得挺重要的,当然这个方法不强求,不愿意也不要紧。
其次,把老师讲过的文言文不管是书上的,还是卷子上的拓展的上的重点的词的解释和一些句子结构自己整理整理,多读多看,应该每天早上早自习的时候和晚上睡觉前都可以拿出来读一下。然后把那些题尤其是自己做错的经常看看。
如果你是词汇都知道,但总是遇到长篇的文言文之后还是无从下手,看不懂,那就多读,整篇的读,这个方法你可能嗤之以鼻,觉得这压根没什么用,但语言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当你到达一个瓶颈之后,多读多看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