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对汉朝的贡献(汉武帝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

网友提问:

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有什么贡献?

优质回答:

所谓秦皇汉武,能够跟第一次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做比较的汉武大帝,绝非浪得虚名。虽然其一生中因为刚愎自用犯过不少错误,但是其历史功绩却不容抹杀。

汉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结束了汉朝用女人的身体换取和平的耻辱历史,将匈奴逐出漠北,历史上第一次给予强悍的游牧民族以毁灭性的打击。使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在继承秦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显学,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欧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这种战略眼光和胸怀格局是自封于长城内的秦始皇也无法比拟的。

其他网友回答

雄心勃勃的武帝一生功绩卓著,先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革,却遭到了太皇太后窦氏的强力反对,改革失败。武帝于是选择养精蓄锐,等待时机。4年后,窦氏去世。武帝马上将窦氏的人马一律罢免,重用田蚡、董仲舒、东方朔等良才,开始全面改革。

在治国思想上,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诸侯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独尊儒家,废除其它百家学说;强调君王的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此外,还强调实施仁政,“德主刑辅”。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其他皇帝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帝具体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削弱相权。公元前124年,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来做丞相,这样就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为了削弱诸侯权力,武帝还颁布了《推恩令》,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的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失去了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力量。

此外,武帝还采用派御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在如何选拔优秀人才方面,武帝一方面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一方面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察举制,又称为推荐制,主要是通过各级官员推荐来选拔人才。同时,武帝还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设立了“太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讲课内容,学生是国家选拔的杰出青年和各地郡国推荐的青年。在太学学习一年之后,再进行考试,依照成绩分等级来任命做官。从此,普通的儒士们开始大量的进入国家管理体系,而这对于在治国上贯彻儒家“仁”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方面,武帝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权力,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当时的商人社会地位不高,不仅不能坐车,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携带武器,而且他的后代也不能做官。这种抑商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帝的一大功绩还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在西北,他通过对匈奴的战争,收复和拓展了边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打开了通向西域的大门。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通从此开通,外来文化的输入也自此开始,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也演绎著一个又一个或悲或喜的故事。

在南部,武帝攻占了闽越,并向西南开拓,重新确立了汉朝南部的疆域。在东北部,武帝派兵灭了朝鲜,并设置了四郡,辖境南至今天的汉江流域。这里所说的朝鲜是指西汉初年,中原人卫满率领数千人进入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其疆域大致包括今辽宁东部、吉林西南和朝鲜半岛的西北部。

武帝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福建、广东琼崖直到四川、贵州、云南,从新疆于阗和阿尔泰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勾勒出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而除了一些局部的收缩外,西汉的疆域基本上是稳定的,一直保持到了西汉末年。

其他网友回答

大杀四方,开疆拓土,为后世打下生存空间

其他网友回答

建立军机处 尚书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