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五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为何负多胜少?
优质回答:
谢邀。
五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负多胜少,除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取得过短暂胜利,甚至可以说其它4次战争,一次胜利也没有,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种:
△消极怠战,出勤不出力。
论说阿拉伯联军人数众多,当时的武器装备也不弱,不乏军事强国,沙特、埃及、伊拉克,都是军事实力挺强的国家。为何被以色列屡屡打败,主要原因大多数国家保存实力,没有与以色列同归于尽的决心和信心。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在南线形势大好,叙利亚军队在北线将以色列两个装甲旅拖进消耗战。面对有利形势,阿拉伯10万大军既不进攻,也不防御,居然被以色列反攻获胜。兵无斗志,阿拉伯国家之间不团结,协作差,害怕自己国家实力损失过大。
△教派纷争,各怀鬼胎。
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民族繁杂,教派争斗,都想充当中东老大。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纷争从来没有停歇过。本身他们之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让两个敌对的人去对付另一个双方敌对的人,各自心中不怀鬼胎才怪。除第一次中东战争,各国出兵较齐,其它4次中东战争只有埃及和叙利亚没有缺席,所谓的军事强国伊拉克、沙特表现消极,只派出象征性的兵力参加并以观望对待,更为恶劣的是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约旦一面派兵参加阿拉伯联军,一面偷偷向以色列通风报信。
△美国相帮,后台强大。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也就是1948年以色列成立之初,阿拉伯联军暴揍以色列,以色列节节败退,差点灭国。在此情势下,美国强力支持保护以色列,紧急召开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决议叫停战争,让以色列逃过一劫。其它几次战争,美国从武器支援,到战争宣传方面,一边倒支持以色列,声援以色列,成为以色列势无忌惮逞雄称霸中东的靠山。
5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都以失败告终,主要是自身原因,一句话:心不齐。人心齐,泰山移,众多国家一心意对付以色列,岂能不胜?次要原因是美国拉边架,全力维护以色列。
我是老狼,谢谢阅读、关注、点赞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凌晨,阿拉伯联军就开始攻打以色列,打算把这个新国家扼杀在摇篮里。他们攻打以色列的原因是觉得联合国在土地划分方面不太公平,给以色列划了一半,那一半原本都属于他们阿拉伯人。
第一次中东战争确实差点把以色列给灭了,阿拉伯联军都占了半个以色列,当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美国出面动用联合国的压力,把战争给叫停了,然后停战一个礼拜。在这一个礼拜里以色列动用他们全球犹太人的力量,准备各种军事物资,招兵买马,一个礼拜之后双方再打,以色列反败为胜。
在后面的四次中东战争里,多少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每次战争打到激烈的时候,就会被以各种方式叫停,其中参与最多的当然是美国,而美国是以色列最忠实的支持者。
所以后面的几次中东战争不能说以色列赢了,也不能说阿拉伯输了,只是一方没赢一方没输,因为战争最终的状态总是被叫停,而不是以彻底消灭一方为结束。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色列国家小资源少,如果过去长期跟阿拉伯联军打对抗战和消耗战的话,它是耗不起的,所以以色列每次打的都是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后面的几次中东战争,持续时间都不足一个月。
如果现在阿拉伯世界再和以色列打的话,它们可能更难击败以色列了,因为以色列的陆军、空军、海军都非常强大,武器也非常先进,而且钱也比较多,士兵战斗力强实战经验仿佛,可以在战争初期就快速消灭掉联军的有生力量。
但是如果阿拉伯世界联合起来跟以色列打长期消耗战,并且美国不出面参与干涉的话,以色列不一定能扛得住,毕竟国家体量摆在那里。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对于犹太人来说,可以用多灾多难来形容。自从他们反抗罗马帝国统治失败后,他们便在世界上流浪了2000多年,从此受尽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任人屠戮之苦。当他们在欧洲地区遭到屠杀和驱逐时,他们几乎都是选择逃跑,一旦逃生无望,他们又几乎都是选择委屈求全,忍气吞声,毫无那种针锋相对,揭竿而起的反抗精神。这时的犹太民族,看起来就是一个没有血性,如羔羊一样缺乏反抗精神的民族。
然而1948年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国家以后,他们可以说变得让世人刮目相看,他们不再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捍卫自己国家的生存,他们变得像嗜血战狼一样,坚强,勇敢,凶悍无比,只要是他们的敌人,他就要绞死和打败他们,如他们不计成本,天崖海角的追捕纳粹党徒,在与阿拉伯军队战斗时他们像下山猛虎一样与敌人展开撕杀和血腥的战斗,因为他们清楚,只要是不能保卫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就要被自己的敌人赶下大海喂鱼,要么是依然重蹈覆辙流浪世界的命运。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实在是输不起,也无法承受再次失去家园,浪迹天涯的代价。因此为了捍卫自己赖以存活的栖身之地,除了拿起刀枪来战斗,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就是他们这种家,国情怀的精神,使得以色列的军队变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常胜雄狮。
当然,这和以军善于总结战斗经验教训,先发制人,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以及合理的战略战术运用,包括世界犹太财团鼎立支持和美国力挺也是分不开的!
而阿拉伯联军则不同,首先是他们不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做战,也没有以色列军人那种战略生存压力,所以他们也就缺少那种不怕流血,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
其次,别看阿拉伯联军人多势众,由于他们无法统一指挥,又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无论是部队的协同作战,还是战术的配合,都是漏洞百出,根本不可能做到向以军那样配合默契,应心得手,因此给以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时机。所以他们空有人多势众之威,只要是战争打响时,他们都成了外强中干的花架式,中看不中打。
三:更何况他们也都是各揣心腹事,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哪支军队都不想牺牲自己,所以他们看起来只不过是外墙中干的花架式而已,中看不经打。当然,阿拉伯联军缺少缺少援助和苏联的支持不力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但是,本人始终认为,优势的军事装备和兵力,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但是对于士气低落,畏战和怯战的军队来说,即使装备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数再众多的军队,在士气高昂,不怕牺牲,勇敢冲锋,兵精将谋的精锐之师面前,他们手中的先进武器也会成为烧火棍,并且无法发挥出火力优势,使他们陷入可耻的溃散或者是打败仗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