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国演义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简单道理?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当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掩卷沉思,感慨颇多。

一旦破坏了联盟而只靠孤军奋战,很难成事。

赤壁大战,曹操百万雄师浩荡南下,迫使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双方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一举击破了曹操!自此很长时间,曹操不敢南下,刘备和孙权得到了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三足鼎立的局面宣告形成。

后来,孙刘双方睦邻友好关系破裂,吕蒙袭取荆州,刘备大败于夷陵,蜀中实力受到重创,很长时间无法与曹操孙权抗衡。刘氏和孙氏最后都被曹魏翦灭,只因孙刘过早地失去了联盟,否则,曹魏是不敢轻易挥师南下的。

从关羽的失败看,如果一个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那么,他离失败不远了。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风头一时无两。这时候,如果关羽收敛一些,和孙权搞好关系,然后再徐图曹魏,这是多么好的局面啊!可惜关羽已经目中无人,自诩无敌于天下,踌躇满志准备大举北上,正在此时,吕蒙袭取荆州,关羽奏响英雄的挽歌。

从吴蜀最终败于曹魏来看,计谋在实力面前,其实不堪一击。

曹操久居黄河中原一带,重视农业发展,重视起用人才,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根深蒂固,实力雄厚。孙权手下,虽有周瑜吕蒙陆逊之谋,刘备手下,虽有关张赵云之勇,终究还是未能改变失败的命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魏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怎么打得过?

研读不深,理解不透,几个不成熟的见解,不知道对不对,恳请朋友们指点。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鼎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让我们明白了老罗会睁眼说瞎话,空城计老诸敢么,算什么心理战,找死,王郎被骂死,玩笑开大了,鬼都不信。关羽水淹三军擒宠德。老罗真会玩,一招搞定,曹洪曹仁两兄弟真接奔关老二荆州而去。关羽必回师去救。曹宠二人前后夹击,必杀关羽。呵,我就服老罗吹牛皮。

其他网友回答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深入读三国,它里面包含的道理太多,包括用人识人的智慧、身居上位的领导智慧、以及顺应时势顺应天道的做人做事的智慧等等,不可尽数。这里简单结合诸葛亮的事说一下结交朋友方面的道理。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经常自比管乐。但是一个人的才能再高,如果没有发挥才能的平台,这个人的价值就不能显现,才人也会和庸人一样,最终碌碌无为。

那么诸葛亮能得到刘备的赏识,除了其自身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徐庶的鼎力推荐。

诸葛亮和徐庶相交甚笃,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和徐庶都有匡扶天下的远大志向,对天下大势也已参透几分,二人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动乱的时局中正好可以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报负。

当时徐庶告别刘备之际,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大加赞赏。在刘备眼中,徐庶已经是当时有才之人,不可能有人高于徐庶。所以,徐庶推崇备至的人,诸葛亮肯定也深信不疑,未见其人早已心生敬仰。所以,也就后来的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也不负厚望,辅佐刘备打下蜀汉江山,奠定三分天下的基业。

诸葛亮被称为“伏龙”,庞统为“雏凤”,徐庶也是才华过人,同样类型的人总是互相吸引,这就是诸葛亮的圈子。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的人才可能真正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圈子,这就是结交朋友的原则。

当然,三国的智慧很多很多,有时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研究,在此简单说这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