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作家王愿坚的代表作有哪些?
优质回答:
王愿坚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一位优秀作家。
◎他出生于1929年,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任报社编辑、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编剧等工作。他1991年1月病逝,享年61岁。
◎王愿坚1954年开始短篇小说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集《普通劳动者》,1959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7年作者在篇目上作了适当增减,1978年6月出第2版。
《普通劳动者》共收入短篇小说21篇。其中:
“文革”前创作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小游击队员》《老妈妈》《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16篇。这些小说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革命斗争生活,少数几篇是写老一辈革命者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革命的生活片断。
“文革”后创作的有《路标》《足迹》《歌》等5篇。这是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之际,作者写的一组以长征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短而精粹,内容厚实,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尤其像他的第一篇作品《党费》,我在中学语文课就学过,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闪亮在脑海中。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时间换你好,下面由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作家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七村人,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妈妈》《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灯光》等短篇小说。
代表作品
1、《党费》
1934年4月,闽赣粤的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一小支部队,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力量,我们的部队暂时转移到山上。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失去了联系。
八角坳的黄新是个忠诚可靠的女同志,尽管和党失去联系,她仍然领导和组织群众对敌斗争。但是,她也时常为没有党的指示而苦恼,正在这时,上级党委派老程去和黄新接头。老程了解了情况,传达了党的指示。临行前,黄新把保存下来两元银元的党费交给老程带走。因为没有指示,老程不便带走。黄新同时考虑到,山上同志的生活很苦,交钱还不如交实物好些。
后来,黄新便用党费买盐,腌了一些青菜,准备送给山上的同志吃。当老程第二次找她时,黄新就把腌菜交给他带走。正在这时,老程被敌人发觉了。黄新连忙让他藏在阁楼。当敌人快要搜到阁楼时,黄新用了个调虎离山计,一边向西跑,一边喊着让老程快跑。黄新就这样牺牲了,救了自己的同志。
最后,老程把黄新同志的党费——腌菜,带上了山去。
2、《闪闪的红星》
1974年,王愿坚与陆柱国合作改编了电影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非常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
3、《七根火柴》
在茫茫的草原上,一位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顽强地期待着战友,当他从怀里掏出经过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夹在党证里交给战友时,眼睛里迸发出喜悦的光芒,竭尽全力举起手来直指红军进军的方向。
4、《灯光》
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将来用上电灯造福于孩子们。 本文入选了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
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