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华5000年,和平时间最长的是哪个时代?
优质回答:
,,锤炼民族魂,,
生生不熄求生难,
卓卓五千勤奋间。
求新图強卧胆志,
锤练捍卫民族胆!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大的战争,和平时期最长的是宋朝,大概有300多年时间。
宋朝(960年—1279年) 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 和南宋(1127-1279)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9年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
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中国——为何战争不断。
像中国这样,短则百年,长则数百年间总要发生一次自杀性震荡,而且来势之凶猛,举世罕见。这引起很多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不是如此。每一次劫难来临之际,都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暴君。为什么暴君们的暴虐程度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汉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成为如梁漱溟先生所谓的早熟的文明。与西方历史相比,3000年前就建立一个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政权,确实是一个奇迹。最初的汉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西方相比更为封闭。
这种封闭性使得周边未开化地区缺乏可比较对象,并且能够充分甚至唯一地显示了汉文化的先进性,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汉文化具有高度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以至于自秦以后,借助文字统一和科举制两样法宝,雪球滚了1700年,就滚出一个疆域比较稳定的大帝国:满清王朝。
更为奇迹的一点是,近代以前,每一次异族的成功入侵,如果不被汉文化同化,就只能做个短命王朝,蒙元统治一百年已经算是命大的,但最终还是烟消云散;满清入关,积极汉化,但最终结果是连满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满族人与汉族人基本上无法分辨。
可见近代之前,汉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所具有的融化力确实全球罕见。
中国历代王朝,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窝里横。这是一种保守的内守型文化的特点。即使从日常的家庭关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现象,许多人家,所谓的一家之长的男人,在家人面前摆足了权威,但在对外邻居的关系上却四面讨好、八方玲珑,深怕得罪了人。
这样的现象不独古代如此,现在的中国,这样的家庭不也是比比皆是吗。
明代中国在这方面可谓典范,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方人对于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居然毫无军事目的十分惊讶,他们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对于明王朝而言,下西洋是为了弘扬国威(有说法是为了找建文帝),摆出一幅和平使者的姿态,然而,看看明王朝对待本国官民的暴虐统治,我们很难得出其热爱和平的结论。
可以想象,如果在西洋途中,遇到蔑视王威者,他们还能继续和平.即使像满清这样骁勇善战的民族,在汉化之后,也变得萎靡不振,晚清时代与康熙时代可谓天壤之别。这当然与明朝确定下来的成熟科举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此处就不多谈了。
这种窝里横现象并非所有农耕民族独有,而是与前面所说的土地二级处分权之间关系很大,土地权利的非稳定状态所导致的人们对生活变化的恐惧,对于自己孜孜以求而获的权利失去的恐惧,都使得人们普遍地养成勤劳但不勇敢的人格特征,对弱者蛮横正是怯懦的表现。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交上的表现,特别说明这一特点。对于曾国藩的人格,及其理学思想以及他作为晚清忠臣这些方面,我都深为佩服。但是,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的杀伐之心却令人心悸(他作为一个理学家,在自己的日记中也表达了这种忏悔)。
当李鸿章问他外交策略的时候,他说了一个字,对待洋人要“诚”。幸好李鸿章没那么傻,不然清朝的外交岂不更加一塌糊涂,他不明白西方的外交政策除了利益,从来没有其他东西——这一点至今也没有什么改观。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中国历代直至现当代一直在延续,对待外国尽心逢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待国人生杀予夺——“宁与外贼,不予家奴”,然而有趣的是,普通国人相应的政治思想结构也是“宁要本族魔鬼,不要外族天使。”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按照5000年文明史,时间越早和平时间越长。此处作者意图应该是指对外战争或者外族入侵。
时间越早信息越不发达,也不会有较频繁的战乱。
和品时间最长就是在前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