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军人常服上的黄绳子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的问法有问题,犯了两个常识性错误:一则,那不是黄绳子,而是绶带;二则,常服上不佩戴绶带,礼服上才佩戴。所以,这个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军人礼服上的绶带有什么含义?
我国古代也是有绶带的,可以追溯到周代,是一种系纽带或印钮的丝带,后来演化为职级身份的象征。到了清朝末年,北洋新军受到西方的影响,军服逐渐西化,才出现了现在的绶带样式。绶带是一种礼仪需要,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营造庄重、肃穆、大气的氛围。
首先,现行礼服绶带是以07式军服为基础的。07式军服很漂亮,融入了不少时代特色,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绶带设计极为精美,往往在正式场合身穿礼服,才能看到绶带。最明显的就是,七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时任中部战区副司令员的张旭东上将,佩戴的就是绶带。
此外,仪仗兵、军乐团、文工团等人员礼服上的“黄绳子”,不能称之为绶带,而要称为穗带。
其次,绶带的佩戴方式很有讲究,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这一点可以从上图中看出来,男女绶带的佩戴方式明显不一样。
现在网上有人卖礼服绶带、穗带、常服等军用品,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对军人礼服要有敬畏之心,平日里欣赏即可,不要想着试图去购买,别让爱好践踏了军服的神圣感。
其他网友回答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军人常服的那根黄带子是什么?别说您了,一开始小编也好奇,后来翻阅了一些资料算是搞明白了。
这根黄色的带子,它的名称有三个,分别是参谋带,绶带和穗带,虽然叫法不同,但意思都一样。
至于您要问这绳子的意义,它其实就是用来标识身份的。
要是再深入一点的说法就是为了好看,普通人一瞅就感觉威武,敬佩,就感觉穿在自己身上会不会也这样,从而对军人这个身份产生向往。
现如今各个国家的军队,军人的礼服上都会佩戴上这种绶带,大体都是这么个意思。
题主的问题,到这里算是回答完毕了。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说说绶带的来历,再从侧面再加深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接着往下瞅。
绶带的来历。
话说绶带在西方和咱们中国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过程。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绶带在中国的一个发展,然后再聊一聊西方绶带的发展过程。
话说在中国,绶带出现得很早,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周朝。
当时的绶带的形式和作用,跟现在的有所不同。
他大概就两种作用,一种是用来系帷幕用的,把帷幕一捆,再往下耷拉几根细碎的绳子头,远远地看过去也好看,所以当时绶带纯属于一种装饰物。
在后来又进行了发展,人们发现这绶带垂下那点细碎的绳子头也好看,给人一种飘逸和美的感觉,所以很多人干脆在玉佩上也挂起了这种绶带,出去走路上一晃一晃感觉挺美的。
这事,您要是翻阅《周礼》的话,就会发现这上面是有这些记载的。
当然上边都是文言文,所以小编就不列出具体内容,让您看了。
那么话说道这里,您也能感觉出来了,在一开始的时候,绶带说白了他就是一种装饰,系住东西之后,还能垂下点零零碎碎的东西,纯粹为了好看,没有其他含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从拴帷幕的绳子,摇身一变这就变成了拴在玉佩上的装饰物。
当然了,任何事情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他的意义和内涵也被人们不断地赋予进去了。
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这绶带拴上去确实挺好看的,所以很多王公大臣挂玉佩的时候,就愿意给下边点缀上一点绶带。
这不,时间一长,在人群中这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那么这种习惯一旦落到实处,这就有了意义,他就开始用来区分阶级的划分。
为嘛呢?
当时的玉可不是一般人能佩戴地起得。大家伙都知道,我们中国人对玉的喜爱。
所以他的价格是不一般,普通人就用不起这东西。
也就是说玉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划分等级的东西,那么这绶带变成了玉本身的装饰品之后,那就不用说了,绶带慢慢地在这种环境中,沾了光也被赋予了这种划分阶级的象征。
咱不说别的,就在《礼记》中记载,他就有详细的描述。
说天子身上如果要佩戴玉那必须得是白玉,而这白玉要用到的绶带必须是玄色的,那么诸侯佩戴的玉必须是山玄色的,他们的绶带就只能用朱红色来点缀等等。
据说当年孔子闲居的时候,他的身上佩戴的是一枚象环,用的绶带是赤黄色的。
那么封建社会这就在制度上,进一步地赋予了绶带特殊的意义。
打这里起,这绶带从最开始单纯的好看,这就慢慢地有了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对等级进行划分。
再往后的话,绶带也不仅仅往玉佩上挂了,毕竟这算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等级的象征啊。
所以这绶带慢慢地开始代表起了权力的划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在官印上也有了绶带的出现。
不说别的,过去官员外出的时候,这官印就在腰里头揣着呢?
然后把这官印的绶带从口袋里掏出来,往外头这么一耷拉,哎,这就作为官阶的一个标志,就出门了。
当然了官员如果退休或者是在任上死亡了,绶带不是一种废弃物,随随便便地被家人收走或者丢弃,而是要和官印一并还回去的,交还给朝廷,私人是不能拿走的。
那么这种规矩确立之后,就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这日子可不算近啊!
再往后进入到清朝末期,由于西方的入侵,当时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后,绶带就又有了其他的含义。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西方的绶带。
咋说呢?西方人其实也有佩戴绶带的习惯,来历也众说纷纭的,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
所以小编就不从头说了,挑出和文章有关系的一段给您说道说道。
话说,战争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开始的时候,也没那么多繁琐的事,冷兵器时代都比较简单。
那么进入到热兵器的时候,有一个职务比较特殊。
啥职务呢?参谋。
参谋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地图上写写画画啦,弄根笔搞个记录啦,琢磨个战役过程啦等等,看起来是一个依靠脑力劳动的文职工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参谋往往需要红的,蓝的,黑的等等各种颜色的笔,进行标识。
这笔一多了的话,他的口袋也搁不下,就不知道放哪合适。
再说口袋就算是能放下,用的时候,翻找起来你还得掏兜子去找,也啰嗦麻烦。
老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这些个参谋,有些人就想出了一个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干干脆脆地找来一根绳子,往身上这么一搭,一头和肩膀上的纽扣拴在一起,然后把这笔和一些个小零碎就挂在了这条绳子的另一头。
您还别说,就这么一弄的话,他还特别方便。
只要想写,不用找也不用掏口袋,捞起笔来他就能写,这就和办公桌上的笔用一根绳子拴的道理是一样的。
绳子的长度也没有太多的讲究,自己感觉长度是否合适就可以了,通常情况下,人们是用右手写字的,所以这根绳子就拴在了左边的肩头上。
当然挂的东西多了,慢慢这根绳子另一头也会挂上一个类似于笔袋的东西。
后来其他的参谋把这事就当做了一个传统,干脆一人一条绳子就抗在了肩膀上,专门用来挂笔。
这个事最后发展,他就成为了一种参谋专用的一个配饰,不用参谋自己弄了,而是军装上就自带这么一根绶带。
于是在当时,这就成为了参谋和文书人员的一个标志性的东西。
所以西方绶带他是给参谋准备的,一般的军官是不带这东西的,这也是为什么绶带也被叫做参谋带的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根绶带就是区分参谋的一个标志。
中西结合以后的绶带。
那么这事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统治者也想着学西方,把西方的一套东西给搬过来。
当然了这里头不仅仅包括了军事理论,连服装都一套弄过来,消化吸收之后这就给清末的军队装备上了。
您要说这事,他还是光绪三十四年的事,当时的统治者弄出了一个禁卫军。
小规模的试验培养,按照西方的路子走。
在这支军队中,他也是有参谋的,当时的参谋和官佐的衣服设计是一样的。
按照西方的惯例,为了以示区分,那么这支禁卫军,他就给参谋弄了一条绶带。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过去老照片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堆人拍合照,有些人肩膀上耷拉一根绶带,而有些人没有。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挂绶带的人,他一准是一名参谋,其他人员属于军事官员。
其实清末时期,这根绶带也没有佩戴多长时间,因为清朝随后就没了。
清朝以后,这就进入到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这两个政府是沿袭了仿照西方的样式,所以这绶带也就从清朝这里继承了下来。
那么这个时候,绶带的含义又不一样了,他不再是参谋的专属品了。
有时候,我们看这个时期的老照片,很多大一点的军阀,拍照尤其是拍军装照的时候,都喜欢那种挂着绶带的军服,也就是军礼服进行拍照。
之所以这么做,更多的原因是衣服上挂上这么一条绶带,确实好看,其实您自己也能感觉得到,这个时期这条绶带叫大绶。
所以这就打破了参谋挂绶带的习惯,后来绶带也作为一种荣誉,给获得战功的人佩戴。
您比方说,一枚勋章发下去了,如果没有佩戴绶带,直接挂在胸口上,这叫无绶;通过绶带将勋章挂在脖子上这叫颈绶;用绶带把勋章挂在胸口上,这叫襟绶,说法好多的。
所以勋章他也是有绶带的。
那么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人民子弟兵也有了自己统一的制式服装,勋章制度也建立了起来。
而勋章的等级,他其实是从材质和绶带的镶条进行区分。
您比方说一级二级的英模勋章的绶带,他就是黄底黑边的,两者之间的区分,是用中间编制一道和两道红色镶条,作为区分的。
一二三等功的勋章绶带都是白底黑边,这三枚勋章的绶带分别用一条,两条和三条粗细不同的红色镶条进行区分的。
您看绶带从过去阶级划分,地位划分,变成了如今的一种荣誉划分。
这说得有点远了,接着说衣服上的绶带。
再往后发展,这绶带在衣服上挂着,他就成为了一种装饰。
咋说呢?至今绶带上那挂笔的痕迹,您还是可以在一些绶带上看到的。
不说别的,绶带下边一般情况下,都会坠着一些个金属圆柱形的装饰物,这其实就是从过去的笔演化过来的,很抽象,但还是能看出笔的一个形状。
所以绶带不仅在勋章上有体现,他还成为了军礼服的一种装饰。
不过我军在军礼服上挂绶带,那还是八七式军服之后才有的。
而在八七式军服中,其实也就是仪仗队,文工团,军乐团和驻外武官的礼服上会有绶带,部队上的军官是不佩戴绶带的。
咋说呢?他们这些人的服装其实也不叫军礼服,而是叫礼宾服的。
这款军服哪怕是将官的礼服都是没有绶带的。
说道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当时的将官礼服上没有绶带呢?
咋说呢?原因是当初设计这款服装的时候,我军沿袭朴素简洁和经济的理念来设计军服的,所以军服上就没有那么多装饰和点缀。
自然而然的大部分军礼服是没有绶带的。
那么这事到了九七式军服,就有了变化。
不说别的,当时驻港部队,第一次给驻港部队配发了礼服。
这套九七式军礼服不仅有军种的胸标,姓名牌,臂章,还搭配上了绶带。
而这根绶带就是黄色的。
说实话当时小编看电视的时候,看到那身服装感觉就是好看,威武帅气,看着就有那么一种敬畏的心理。
话说到在这里再说个小知识,算是科普吧!
佩戴绶带的时候,其实是有规矩的。我军佩戴绶带的惯例是,男左女右,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区分吧!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其他网友回答
崤山小虎第473条回答。
军人常服上的“黄绳子”绝对不是《西游记》里金角大王的“幌金绳”,是用来捆绑仙家的;而是有专门的属于叫“绶带”,用来“捆绑”荣誉的,或者彰显军人荣誉的。
在这里小虎特别说明一下,“绶带”和“绥带”的区别。
一、绥带(sui四声)。
一般指用于迎宾、礼节性场合,迎宾人员或礼仪小姐别在身上的带子,主要用于醒目,提醒来往宾客注意事项等。
比如:火车站的迎宾小姐披在身上的带子、战士退役、军人受奖等批在身上的非制式带子。
这上面三种形式宽大、醒目的“披红”都是“绥带”。
二、绶带。
所谓绶带是指连挂奖项、勋章、略表等的带子。通常有国家、政府或军队授予,属于制式配发或授予的荣誉。
绶(shou四声):印绶,指古代用于拴官印的带子。现代则用于系奖项、勋章等。
比如:各种奖励的绶带、以及国家和军队授予的大绶等、国家元首出访某国时获得的大绶等。此种由国家授予的,永久的、制式的荣誉,有规定制式的称为绶带。
作为军人来讲,国家规定军人在礼服上或常服上可以佩戴绶带以此来彰显军人的自豪和荣誉,所以比带应为“绶带”。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纠正一下,解放军的常服上是没有黄色绳子的,礼服上才有。
礼服上的这根绳子叫绶带,主要作用一是装饰,二是彰显军人荣耀,三是体现国家和军队威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礼服多于重大庆典和礼仪场合时穿着,比如授衔仪式、节日庆典、表彰大会等场合。
前苏联和美军军人配带绶带都有较长时间历史,我军直到07式军装时才为军官配备的礼服。礼服上配有绶带,使得服饰与服装更加协调,增加了军装的美感。绶带颜色为金黄色,既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体现军队威严。
其他网友回答
军服上的那根“黄绳子”叫做绥(读作读音suí)带,我军只有军官礼服上才配置黄色绥带,常服上没有;美军的陆军士兵常服倒是有绥带,但不是黄色。目前我军军服上加绥带的作用是装饰,部分国家的军服绥带除了装饰以外还具备区分兵种的功能,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兵种,比如炮兵、工兵佩戴鲜红色;装甲兵佩戴土黄色;航空兵佩戴深蓝色;宪兵、专业士官配戴绿色等等。绥带在成为军服装饰品之前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战工具,最初出现在法国海军,是一种测量工具,当军舰行使到某陌生海域时一般舰长都会要求测量海深,这时候值日军官就会从右肩上取下标有刻度的绳子扔入海中测量船舷到海底的深度。为了让绳子快速下沉到海底,军官们会在绳子的两头系上尖头的金属坠子,这就是绥带的雏形。由于这个方法特别实用,法国陆军炮兵也开始效仿这种做法,只不过绳子变得更细、更短,绳头系的则是便于地图作业或记录命令的铅笔。下图为装甲兵参谋军官使用的土黄色绥带。
绥带曾是是参谋军官最实用的作业工具
陆军炮兵在学习海军使用绳子做为测量工具以后被参谋军官们发掘出它最实用的一面,它集测量与书写功能于一身,系在肩上又能触手可及,而且行军作战时也不会丢失,一旦有测量需要即可将它从肩上取下来使用,而遇到指挥官下达命令时则直接伸手拉过来就可以书写记录,故此绥带成为参谋军官的标配。西方国家的军队指挥中心一般由正指挥官、副指挥官、参谋长散打职务军官组成,正指挥官的职责是决策;副指挥官的职责是协助指挥;参谋长的职责是根据指挥官的决策来策划行动计划或者为指挥官决策提供建议。因此地图作业是参谋长和参谋军官的必备基本技能,我们经常在战争题材影视剧看到指挥部里各种犬牙交错的态势图就是参谋长带来参谋军官们绘制的。当指挥官下达作战决心后,做为参谋的军官们是指挥部里最繁忙的人,而系在肩上的那条绳子就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因此这根绥带就被称为“参谋带”,前来报告军情或者领命的士兵们只要一走进指挥部就知道谁是指挥官,谁是参谋长了。下图为正在地图上使用“参谋带”测量炮击参数的炮兵参谋军官。
从实用工具“参谋带”到象征荣誉的“绥带”的华丽转身
参谋制度起源于德国,德军中有这样一句话:聪明又懒惰的人,适合当司令官;聪明又勤快的人,适合当参谋长;愚蠢又勤快的人,可以被支配着使用;愚蠢又懒惰的人,就只能叫他滚蛋了。这句话实际上就说明了司令官只要是提出作战设想和大体方向,而具体的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人员,后勤,物资等等这一切具体的安排都需要由参谋们来决定,参谋长就是一个总负责人,所有的司令官的设想都需要参谋长及他手下的参谋们来替司令官完成和实现。因此参谋长在军队其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职务,它的作用仅次于指挥官,但是地位却低于副指挥官,造成原本是参谋长做出的贡献,而功劳则全部由指挥官受领或者指挥官与副指挥官共同分享,却没有参谋长什么事。那些获得晋升、胸带勋章的指挥官们为了表达对自己参谋长的敬意,特意命人用金丝编制成参谋带,并将系在参谋带上的铅笔换成黄金吊坠颁发给做出突出贡献的参谋长佩戴,至此做为实用工具的“参谋带”正真成为象征荣誉的“绥带”。但凡左肩佩戴有金黄色绥带的军官都是在战争中为军队做出贡献的参谋军官,这种做法被西方各个列强国家效仿,绥带从此成为参谋军官身份的象征。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视察前线的德军总参谋长毛奇,他身后两位同样戴着参谋绥带的军官都是参谋长,而旁边两位没有绥带的军官则为军事主官或指挥官。
绥带从荣誉的象征到装饰物的演变
随着测绘技术以及器材的进步,参谋军官们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左肩随时挂着绳子搞地图作业了,做为荣誉象征的绥带开始逐渐被佩戴到出席庄重场合才穿着的礼服上。在人们眼中那些军装上挂着金黄色绥带的参谋军官远比胸口佩戴无数勋章的指挥官们帅得多,事实上参谋军官们左肩上的绥带确实更符合人类审美观,因此原本只有做出重大贡献的参谋军官才能佩戴的绥带被设计师们忽略了其庄重的象征意义,在为领袖或者将帅们设计礼服时也加入了绥带元素,而领袖与将帅们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也欣然接受这种原本只属于参谋军官荣誉象征设计,绥带从此沦落为大人物的制服装饰物。这里反而又进一步说明了参谋长们的无奈——作用和贡献非常大,但是地位却非常低。不得不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的说法不仅仅存在于我国,而一种军界的客观普遍现象。下图为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攻克旅顺港的日军将领合影,居中畜白色胡子大胡子者是被军人奉为“军神”的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而旁边三位右肩上带着黄色绥带的军官都是他的参谋长,没有绥带的军官都是各参战部队的军事主官。
绥带做为制服装饰物时的注意事项
虽然大人物们剥夺了参谋长们的独有荣誉,但是军队指挥官们始终离不开参谋长,或者说参谋长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所以各个列强国家除了大人物以外,军队还是比较尊重参谋长军官的,为了在实际行动上表达这样的尊重,在为军官和士兵们设计礼服或常服时可以加入绥带元素,但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非参谋职务不得使用金黄色绥带;第二、非参谋职务不得在绥带上使用吊坠。这就是美国陆军士兵常服能佩戴绥带的原因,他们的“绥带”是都是围绕左肩肩章一周且没有吊坠的款式,相同设计的还有英国警察制服,总警司以上警衔的警察制服可以有红色绥带,却不能带吊坠。而我国就厉害了,不但非参谋职务的军官也能人手一根带吊坠的金黄色绥带,而且警察礼服也搞了带吊坠的绥带!也难怪来我过参加交流的外国军人惊呼道:中国人真厉害,不但每位军人都能当参谋长,就连警察也能从事军队参谋工作。不知道当他们看到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哥也在右肩佩戴金黄色绥带时又会作何感想。下图为在我军将领陪同下检阅长白山舰的英国海务大臣乔治贝拉斯上将,他只在右肩佩戴一枚军衔而且有金黄色绥带,说明他曾经担任过参谋长职务。
综上所述,军装上的“绥带”是一种军队文化传承的体现,就像海军的袖口军衔甚至军人之间的敬礼行为一样,都是从具有实战意义中逐渐演变为礼仪意义的。能正确利用绥带元素来设计制服的国家必然是拥有悠久的强军历史,而那些只图美观而乱搞的国家真不知道该如何用实际行动去体现军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参谋职务军人的尊重,倘若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军装设计得更好看就能提升军人荣誉感的话会不会显得太过于肤浅了呢?据说我军下一代士兵冬常服也要像美军那样加入绥带设计元素,真心希望设计师们在加入绥带之前能好好研究以下军队文化,千万不要再搞出给士兵们佩戴上带吊坠的金黄色绥带的可笑设计了。下图为身着佩戴灰色带有吊坠绥带的我国警察礼服,警察礼服配军队“参谋带”的奇葩现象恐怕只出现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