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和弟子规哪个适合孩子(三字经·弟子规/中国儿童成长必读书书籍)

网友提问:

你觉得《三字经》和《弟子规》哪本做育儿书更好?

优质回答:

《三字经》、《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应当时社念私塾教学的一种学习方法,里面有的词语可以借鉴现代教育,不能完全应用现代教育,各人见解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两本都不合适。三字经:普通人,人之初,不可能只有善的根,而没有恶的根。弟子规,只是清朝一个文人编写的小册子,里面有些隐藏的‘陷阱’,小孩读了,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

真要启蒙,读诵《道德经》、《心经》即可,两本字数都不多,反正也不要求去理解!能熟背即可!

再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那是曲解了儒家,也曲解了孔子。孔子一生,都在教人学习,学而不倦,都在努力提倡仁人,爱人!何成认为人生下来都只是善的?

如果人人生下来都只是善的,而没有恶的!那教育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中国无数的小孩,一生下来,然后都严格按照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的要求去做,然后就人人都能成为好人、善人了!这可能吗?

并且,如真能这样,那中国几千年,绝大多数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都是好人,都是善人才对!而真实的结果是这样吗?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本书都不够格,只能当课外书,育儿首选“经典”。

按照《四库全书》,国学分“经、史、子、集”;最低层是集,包括诗文词总集、文学专集。最高层是“经”,即经典,经典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开创性指导性的,是“史、子、集”的总纲、方向、坐标和根本,是史、子、集无法超越的。

《弟子规》不过是清朝秀才所做的社会行为规范,偏重于“行”,和《三字经》一样最多能归类到“集”部,离揭示极致人性、人性达于天性、极致理想社会的“经”相差十万八千里。

“经”培育的是人内在的“德性”,而不是规范外在的“德行”,鸡蛋从内打破才是生命,从外打破就是一道死菜。

经典对低层的文化具有笼罩性和涵盖性,精通“经”的人很容易或不需要精通“集”,集就是小菜;但仅通“集”的一定不通“经”。《三字经》里说:“经子通,方读史”,就是读书要先从高度的经和子读起,读通了“经、子”,才能读史、集。

文化的学习要先难后易,就像坐滑滑梯,越学越容易,越开心,越想读书;科技知识的学习却要先易后难,就像是爬楼梯。

文化的学习要孩子还不知道难易的时候就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胎教开始,能听的时候听,能读的时候读,能认的时候认。

试问现在你成年了,你还读得了《易经》《论语》《道德经》吗?古人读书不就是从小就背下了这些经典,从小奠定了一辈子做人和做各科学问的深厚文化基础了吗?西方人背下的《圣经》不也是从小不懂就背下来了吗?

所以只有先背下来,才增加了未来接受评论和指点的可能,增进了阅读和学习能力,逐渐满腹经纶,涵养志气和心量,厚德载物,且性情习性更优良。小的时候读了就有,不读一辈子没有,一辈子浅薄,孩子若没有“厚德”的基础去抵抗现在网络垃圾、金钱社会的侵蚀,性情一定败坏。

小时候背了,才有可能用一辈子时间慢慢去懂。

而且不要用你浅薄的大脑去想象刚从天地而来的孩子的天才心灵,胎儿至纯的心灵通过听力神经就能感受经典的端正纯良和大气,改良孩子的性情、志气和心量。文化的学习靠的是正闻熏习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就像是“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一开始就要熏陶最高度的经典;就象是3岁孩子已经能把自己的母语学得七七八八,而你学10年的外语也不见得比他精通,才0-3岁他怎么就能懂呢?

所以,学经典是五岁有五岁的懂,十岁有十岁的懂,二十岁有二十岁的懂,乃至八十岁有八十岁的懂。(即便是现代80岁的国学大师在经典面前也是小孩。)

有人说孩子字都不认识怎么读?反问一下,古人没有拼音怎么也能读书?何况现在的经典教材都有带拼音的大字版,我们有如此现代化的拼音工具,还说读不了。我看不是因为没有拼音我们读不了,是我们心里早下了定论,经典太难了读不了,所以先主为奴了。

我们经典学院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都可以读得了经典,也认得了字。整本背下来就更不是问题了,大家应该相信孩子的记忆能力,等孩子知道难易、会用各种工具时就读不了了,一辈子读不来了。现在语文教育改革,小学拼音都是一带而过,是有道理的。

成才成人之道,在经典智慧里,学了经典,随意看看“小道”,才不会迷失方向和本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