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分别是干嘛的?哪个的势力最大?
优质回答:
首先要明确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三个组织构成了明朝的厂卫制度,但是他们并不是一起出现的。最早是锦衣卫,然后有了东厂,最后才有了西厂。
弄清楚三个组织的时间关系,其实你看电影的时候一下子就能看出背景时间来,比如《龙门客栈》和《龙门飞甲》的前后时间顺序,这是打个比方。
最早出现的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手笔。目的当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太祖是如何上的位,自然怕手底下也有人干这样的事儿。锦衣卫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所以呢,其实这一帮子人原本是皇帝的近身侍卫。
锦衣卫木印
朱元璋把他变了性质为军事机构,锦衣卫的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早期锦衣卫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在万历朝鲜战争中,锦衣卫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继位铺路,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将锦衣卫废除。
但是到了明成祖时,为了巩固统治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锦衣卫制度一直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入关以后也设立了锦衣卫,虽然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电影《锦衣卫》大火让大家都知道了飞鱼服,但其实锦衣卫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东厂是官署名,也就是东缉事厂,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其性质是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最庞大的时候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需要说明的是东厂的权利在锦衣卫之上,两者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锦衣卫设立在宫外,明成祖由于政权合法性被质疑的原因,所以设立了在宫内的东厂,在明成祖起兵过程中,由于宦官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他很信任宦官,所以这个东厂交给了宦官。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腰牌
《明史·成祖三》记载 “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一、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二、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但是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撤销,只相隔一个月宪宗又恢复西厂。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
简单说来,锦衣卫是武将,外臣,东西厂是内臣,宦官。虽然说的是均权势,但是近水楼台的东西厂势力更大。逐渐就变成了上下级。
三者都有“巡查缉捕”的只能,巡视,侦察,逮捕,缉查。
其他网友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除了东厂,西厂,锦衣卫,还有大太监刘瑾建立的内行厂,合称「三厂一卫」。「厂卫」制服是明朝特务政治的典型代表,既巩固了皇权,也是明王朝最终覆灭的重要推手。
长寿的锦衣卫
「卫」和「所」是明朝的军事单位,一卫约 5600 人,卫下设所。跟在皇帝身边的当然得衣冠华丽,「锦衣卫」之所以得此美名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设立锦衣卫,清顺治二年废止。如果延伸至 1661 年南明小朝廷的锦衣卫指挥使在「咒水之难」中被杀,锦衣卫共存在约 290 年,果然坏人都长寿。
锦衣卫首要的职责是负责皇帝的安保和车驾仪仗,类似于清朝的御前侍卫及銮驾的管理机构「侍卫司」和「銮仪卫」。锦衣卫首领称锦衣卫指挥使,为皇帝宠信武将担任,正三品官职,如同现在的正厅级。
锦衣卫的另一个有效职责是搜集刺探情报,特别是针对境外的军事情报。明朝初年明军对北用兵的各种胜利,锦衣卫都立下功劳,包括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锦衣卫也收集了不少日军的情报。仁宣时期的罢边政策,锦衣卫的情报功能被忽视是导致「土木堡之变」发生的重要原因。
锦衣卫最黑暗的地方在于监察百官,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明朝初期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大案要案,锦衣卫的身影都闪烁其中。
锦衣卫之所以存在,是明朝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侦查,逮捕和审问不用经过常规的司法程序,绕开文官集团,高效的为皇帝服务。
明朝大太监的温床——东厂(明成祖 朱棣)
宦官专权历朝历代都有,但臭名昭著街知巷闻的大宦官。明朝尤其多,如刘瑾,严嵩,魏忠贤,王正,汪直,谷大用等。这些大太监之所以能够赤裸裸的走上政治前台,便与东厂的建立息息相关。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用武力从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当时一些建文帝的旧臣士大夫对此并不满意,议论之声四起,朱棣对此也心中不安,对这些大臣也不信任。锦衣卫虽然为皇帝服务,但毕竟属于外官,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朱棣需要一个能直接完全为自己所掌控的组织,东厂应运而生。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东场并不全是太监,其首领由太监担任,称为东厂掌印太监,其属官及麾下从锦衣卫中挑选。其功能与锦衣卫大致相同,但地位在锦衣卫之上,有时锦衣卫老大碰到东厂老大,前者还得向后者下跪行礼。
前朝的太监大多用控制皇帝和内廷来控制朝局攫取权力,而明朝的太监手中则拥有一支精干高效残忍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四通八达组织严密,所以明朝的大太监比前朝更加随心所欲,更加残忍黑暗。
短命的西厂(明宪宗 朱见深!)
比起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算是后浪。于明宪忠朱见深成化十三年设立,而它的设立也是机缘巧合,也可说是心血来潮。
成化十二年,京城出现妖狐案件,同时有妖道以旁门左道迷惑众人,结交权贵,并能出入宫禁,后锦衣卫发现,该妖道伏法。
有传言称此人有行刺皇帝之嫌,于是朱见深心中不安,觉得到处都有危险,便令太监汪直设立西厂,从锦衣卫中挑选干练人员,为自己打听宫外情况消息。汪直为了讨好皇帝,肆意编织各种消息,博得朱见深信任。后正式设立西厂,位置更在东厂之上,其职责和行事手段与东厂大致相同。大太监刘瑾为了控制并管理东西厂及锦衣卫,又设立内行厂。
不过西厂虽是后起之秀,也深受皇帝信任,但相比东厂和锦衣卫两位老前辈和老寿星,西厂设立五年后即被废止。
明朝是中国皇帝制度走向集权的巅峰时代,东厂西厂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绕开正常的司法程序和文官集团,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在巩固皇权的同时,也使得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冤假错案频发,也加剧了明王朝的崩溃和覆灭。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厂卫,包括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而他们能被划为一类,和他们的职能有莫大关系。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明代特务机关,主要负责“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即负责侦缉、抓人,审讯。东厂有资格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他们可以对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东厂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干涉的对象除了从政者,还囊括了普通民众。
东厂由宦官组成,属于内臣。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和东厂职能基本一致。西厂以极快的速度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也为了掌权、敛财而残害普通百姓。
西厂也由宦官组成,属于内臣。
锦衣卫,前身为“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负责皇帝仪仗和护卫。
洪武年间,改为锦衣卫,掌管刑狱,拥有巡察、缉捕和审问的权力。虽然锦衣卫可以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任何人,并有权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但独立的锦衣卫多数时候都只干涉参政人士,不监管普通民众,也曾成为一个官员清廉,执行高效的机构。
锦衣卫主要由来自民间的身体健康、体貌雄伟、有勇力且没有前科的男子组成,为外臣。
从最初的地位来说,锦衣卫是最高的。作为皇帝的仪仗队,锦衣卫拥有蟒袍、飞鱼服和斗牛服,这是作为外臣的极高礼遇。但是后来,锦衣卫逐渐沦为东厂的附庸。
而东厂作为皇帝的心腹,其首领往往是皇帝的近臣,从皇帝处获得集大权力。刘瑾、魏忠贤等都担任过东厂首领,即东厂提督,全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
而西厂在整个存在过程中,基本是凌驾于东厂之上的。西厂建立之初,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西厂初代提督汪直为谋取权利,大肆虚构案件,处理官员,使得西厂在短期内就牵连了大量势力,限制了东厂的行动。尽管时间很短,汪直期间,东厂势力还是屈居西厂之下的。
西厂第二代提督谷大用是在刘瑾指挥之下的,而当时厂卫都在刘瑾的控制之下。所以这段时期,东西厂基本势力相当。
所以总的来说,西厂存在时权力最大,东厂总的来说权力最大,锦衣卫在一开始权力很大,后来式微,但存在的最久。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都是明代的情报组织,合称厂卫。
厂卫之中最先设立的是锦衣卫: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锦衣卫在理论上是皇帝的仪仗部队,掌守卫值宿。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于绝对的赤贫阶层之人,他对手下大臣始终充满怀疑——这种怀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担心手下的文武大臣贪污受贿败坏纲纪,另一方面是担心开国功臣们居功自傲结党营私乃至进而威胁到皇权。朱元璋为强化中央集权就命锦衣卫监视百官,锦衣卫因此被赋予了侦察与逮捕的职能。在明初的“ 胡蓝之狱” 、“ 郭恒案” 、“空印案” 中均能见到锦衣卫的身影。需要注意的是:锦衣卫尽管被赋予了侦察任务,但原有的扈从仪仗职能并没解除,事实上锦衣卫是同时兼任皇帝的扈从仪仗部队和情报机构的双重职能。被锦衣卫逮捕的人不和一般犯人关在一起,锦衣卫设有自己独立的监狱系统——称之为南北镇抚司,南北镇抚司的官员由高到低称之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洪武二十年(1387 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的现象,于是下令焚毁锦衣卫的刑具,同时将关押在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中的犯人转交刑部审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确将刑讯从锦衣卫的职能中废除,恢复了之前由法司审理案件的传统,锦衣卫的职能重新被限定在最初的扈从仪仗,不再作为情报机构存在。朱棣以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为打击建文帝旧臣,于是又恢复了锦衣卫的侦察刑讯职能,此后整个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作为情报机构存在。尽管相比如今的CIA、摩萨德等情报机构而言:锦衣卫的职能主要是对内的情报收集和监视,但在明朝同蒙古、倭寇的战争过程中锦衣卫也曾一度承担过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尤其是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期间锦衣卫的军情收集活动一度渗透到朝鲜、日本。锦衣卫成员的招募要求必须是身世清白无案底之人,同时必须绝对忠诚于皇帝,锦衣卫不对其他任何组织机构负责,完完全全只效忠于皇帝一人。作为皇帝的扈从仪仗部队所有锦衣卫成员都必须身怀武功,不过锦衣卫成员的武功也并不见得就像一些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反映的那样高强,真正令人恐惧的不是他们的武功,而是他们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哪个大臣在家设宴招待同僚,第二天有哪些人赴宴、席间吃的啥、喝了多少酒、吟过什么诗、是否有什么娱乐活动等信息皇帝就全知道了,因为保不齐这家的下人里就有锦衣卫的成员渗透进去。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由此给锦衣卫长达290年的历史正式画上句号。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对建文旧臣的猜疑防范就一刻也没停止,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他恢复了本已被朱元璋废除的锦衣卫的侦察刑讯职能,但他仍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用起来并不方便,同时朱棣对锦衣卫本身也并不太放心——毕竟在锦衣卫系统中也有不少是建文帝时代的旧臣。基于这样的心理朱棣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情报组织,这一组织不仅监察百官,同时也负责监察锦衣卫——这个情报组织就是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总部设在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在全国各地乃至藩属国朝鲜皆设有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一般呼为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东厂可以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就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由于东厂首领由宦官担任,由此开启了明代宦官干政的序幕。关于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大小问题:东厂的职能之一就是监察锦衣卫,但锦衣卫与东厂之间并无上下级隶属关系,都属于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的机构。同时如果东厂碰到一个强势的锦衣卫指挥使也不会一根筋跟人家死磕到底——像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是嘉靖皇帝奶娘的儿子还救过嘉靖皇帝的命,所以他任职锦衣卫指挥使期间东厂是绝不敢去招惹锦衣卫的。事实上整个有明一代锦衣卫和东厂一直处于竞争关系,总体上而言:由于东厂负有监察锦衣卫的职能,所以权力还是相对更大一些。
西厂是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的情报特务机构:本来在此之前明朝已有锦衣卫和东厂两大情报特务机构,西厂的设立其实是一个偶然因素导致的——当时京城内发生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一时间竟收获不少信众。随着信众的增加李子龙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以致于竟潜入内宫,尽管意图不明,但仍被锦衣卫认定有行刺嫌疑而杀。这一事件引起了明宪宗朱见深的高度警惕,于是他派自己宠信的宦官汪直四处搜罗各种情报,成化十三年(1477年)他又索性授权汪直成立西厂。西厂从设立伊始就负有监察东厂和锦衣卫的职能,但和东厂、锦衣卫之间互不统属,三者形成彼此牵制竞争的关系,三者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也只对皇帝一人负责。汪直借助西厂这一工具大肆排挤异己,一时间气势嚣张,引起了朝中大臣以及东厂、锦衣卫的一致警惕,同时皇帝也开始对汪直过大的权力感到不安,于是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西厂被裁撤,此时西厂只存在了短短五年时间。正德元年(1506年)重新复设西厂,由谷大用担任提督,然而到了正德七年(1512年)西厂再次裁撤,至此西厂两度设立的时间加起来一共11年。
事实上除锦衣卫、东厂、西厂之外明代还一度存在过一个名为内行厂的情报特务机构:明武宗正德初年重要自己继位前的亲信宦官——马永成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司礼监太监刘瑾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即四司之一的惜薪司)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其监察范围之内。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一共只存在了五年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
东厂西厂锦衣卫都是明朝特务组织。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主要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锦衣卫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该机构历史最悠久,与明朝相始终。
东厂是明成祖朱棣创立,正式名称是东缉事厂,由宦官掌握,设机构于皇宫内。东厂首领与皇帝关系亲近,可以随时向皇帝禀报紧急事务,地位在锦衣卫之上;虽然厂卫并称,但很多时候东厂是可以指挥锦衣卫的。
西厂存在时间不长,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创立。由于当时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等神秘案件,以致皇帝对原有厂卫失去信任,令亲信太监汪直以御马监为基础创立(猴子没见识才以为王帝叫他管御马监是轻视他)。西厂初建时气焰煊天,压制东厂锦衣卫,在汪直败亡后,西厂废除,后曾短期重设,但地位在东厂之下。
明朝特务机构中还有一个内厂,也叫内行厂,是明武宗在位期间设立,由著名奸臣,时称“八虎”之一的太监刘瑾统领。内厂号称总领东西厂锦衣卫(实际各机构矛盾重重,并不能有效协作),也曾不可一世。刘瑾死后即废除,不曾重设。
东厂西厂内厂都是由宦官执掌,但并不是纯粹宦官组织,其人员基本从锦衣卫中抽调组成,只是直接听命于提督太监(或掌印太监)。
诸厂与锦衣卫没有明确隶属关系,一般情况下厂高于卫,因为宦官与皇帝关系更亲密。也有例外,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其乳母之子陆炳长期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因为这层私人关系,在这段时间,锦衣卫比东厂强势一些。
厂卫虽然都是特务组织,但他们的身份更接近于秘密警察,在情报特工方面算不上特别专业,所谓武艺高强的太监纯属小说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