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遗言是什么(刘伯温死法)

网友提问:

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了11字的什么遗言,帮后代逃过了杀身之祸?

优质回答:

答:刘伯温临死前没留下过什么“11字遗言”,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得很惨,没有躲过杀身之祸。

提问问题的网友应该是看演义小说、野史传闻、民间戏说看多了吧?

刘伯温病死于洪武八年(1375年),该年正月,他在京师感染了风寒,一直不见好转,拖延到了三月下旬,自知去日无多,便由长子刘琏陪伴,并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大明帝都南京动身返乡。

回到故乡家中,刘伯温停止了一切药石调理,对两个儿子交代了一些家中田产之类的后事。然后,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叮嘱他们,要他们把这本书呈给皇上。同时又告诫他们,说刘家的子孙都不要学习这门学问。

最后,刘伯温对两个儿子大谈了一番治国之道。

原本,这些治国之道他是想写成一份奏章上交给朱元璋的,但是,考虑到政敌胡惟庸正吃香,自己这封奏章不一定入朱元璋的眼,于是放弃了。

他对两个儿子说,今天我说的这些治国之道,你们可以谨记在心,等哪年胡惟庸倒了,皇上就会想起我了,可能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

刘伯温病逝于该年(洪武八年,1375年)农历四月十六,善终,享年六十五岁。

刘琏因为父亲刘伯温的原因,曾担任过御史和江西参政的职务,政绩还不错,却在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琏的儿子刘畾的情况相比要好一些。

原因是朱元璋在刘伯温死后好几年,这才开始觉察到刘伯温的好处,作为补偿,就让刘伯温的后代继承刘伯温的爵位,亦即是让刘琏的儿子刘畾继承了原本刘伯温的爵位。

但是,伴君如伴虎。

不久,刘畾触怒了朱元璋,被赶回了老家。

建文帝和明成祖朱棣都曾想启用刘畾,刘畾本人已心灰意冷,以守墓为由,坚决不肯入朝为官。

刘伯温的后代才得以保存,开枝散叶,子孙旺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的下场也非常不好。

刘璟为人有谋略,曾给朱元璋部下将领唐胜宗出谋划策,取得了胜利,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赏,被安排做了阁门吏,后来又安排他做了谷王朱橞的左长史。

在靖难之役中,刘璟是站在建文帝这一边的。

建文帝失败,刘璟就难逃噩运了。

刘璟被朱棣下狱之前,他还说了一句很硬气的话,他对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

下狱后自缢于狱中。

所以说,刘伯温临死前没留下过什么“11字遗言”,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得很惨,没有躲过杀身之祸。

其他网友回答

我这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了11字的遗言,帮后代逃过杀身之祸,有人说这11个字是“子孙切不可再学神算预言”,于是刘伯温的后代躲过朱元璋的猜疑而保全性命。然而,事实上刘伯温的两个儿子是死于非命!

刘伯温的大儿子叫刘琏,因为与胡惟庸那帮人发生了矛盾,于洪武十年被威肋,坠井而死;

刘伯温的次子叫刘璟,因为对朱棣篡位不满而拒绝了召见,后被逮捕至京城,死于狱中。

刘琏的儿子刘廌是刘伯温的长孙,因为看到爷爷和父亲的遭遇,无心再踏入仕途,归隐故乡过起普通人的生活。

以上就是刘伯温后三世子孙的情况,这些后代死的死,躲的躲,哪里有从刘伯温遗言里逃过劫难?其实刘伯温是有遗言留给后人,不过不是11个字。

刘伯温的遗言据《明史》记载:“抵家,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这是《明史》对刘伯温遗言的记载,他把长子刘琏叫到跟前,拿出一本《天文书》交给刘琏说:“这个交给皇上,一定要告诫后人不要再去学这个了。”

后面刘伯温还与次子刘璟说了一些话,主要是教他为官处世的道理,另外做了一份遗表交给了刘璟,交待他胡惟庸等人失败以后,皇上一定会想念我,如果他有问你什么,你就把这份遗表交给皇上。

从这些记载来看,刘伯温告诫后人不要学《天文书》里面的内容,然而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至今是一个谜。

结束语

刘伯温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非神仙,从他晚年的事迹就可以看出,他也只是个普通凡人。

刘伯温告老还乡后隐姓埋名,从来不与官员来往。有官员化妆成农夫与他相见,后来官员表明身份后,刘伯温吓得连忙离开;刘伯温被胡惟庸诬陷要占龙脉做墓的时候,他马上就回到南京城留在朱元璋身边,一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二是为了保全性命!

所以刘伯温其实被神化的成分很多,他的后代从孙子开始没有踏入仕途,不过却继承了他的“诚意伯”爵位,生活倒也不会过得太清苦。

其他网友回答

刘伯温有勇有谋,能掐会算,朱元璋说他是自己的子房。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难道刘伯温什么都可预知,并且出版了书籍为证。但真真假假,谁又知道呢?我也表示怀疑的态度。

但我不怀疑的是,在大明开国时期,真真实实的刘伯温功高。

历朝历代都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执政后,朱元璋开始猜忌大臣,就如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样,功臣总是难以管理和制约的。

此时,“去做一个挖藕的老农,保全自己,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过日子?”遵从内心的声音,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刘伯温告退回乡,无官一身轻了。

谁知一下子轻松下来,机体开始出毛病,刘伯温也如此。

知道刘伯温病了,朱元璋派御医给刘伯温是一通的望闻问切,最后沉思一阵,说是风寒,无妨大碍,吃几服药就好了。

御医去外间,与胡维庸低语几句,然后胡惟庸临走,嘱咐一定要一天两次,按时服用,一共三天的药量,且不可停。

儿子想把药方子给撕了。刘伯温大怒,连连咳嗦了几声,说咱们全家老小不想活了吗?这是皇上给的药,不喝就是忤逆犯上,不喝也得喝。

此时,刘伯温明白了,即使退休也不能躲过灾难,自己这次是死定了。

这次,刘伯温想了很多,想到了执政时,朱元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徒富民,抑豪强。多么的豪迈啊!

而现在伴君如伴虎,自古与帝王只能共甘苦不能共享富贵。一着不慎,还有可能被灭九族,殃及到子孙后代。

刘伯温病重期间,叫来儿子,开始安排后事,告诉儿子莫悲伤,人总有一死。而且与儿子谈了好久,要他如何低调为人,保世代平安。

最后,刘伯温说,过几年,功臣估计都难以逃过被杀的命运。儿子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

刘伯温说莫急,我们家族注定会平平安安的,现在就安于在家为民。但是百年后,我们家还会出名人。

刘伯温儿子心想,父亲太厉害了,正要开口让父亲抓紧教授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刘伯温告诉了儿子如何躲避杀身之祸的万全之计,并留下11字遗言,那就是“子孙切不可再学神算预知!”

刘伯温儿子谨记父亲的嘱咐,老老实实的做人,果真平安一生。

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四年后,刘伯温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朱元璋执政后期,宰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蓝玉等人均被其收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识时务者为俊杰,刘伯温起码死在了自家的炕头上,而刘伯温告诫子孙要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千万记住那11字箴言,得以让子孙世世代代平平安安。

到底刘伯温死前是不是给儿子留下了上面这这11字遗言,谁也不知道。这可能是后世杜撰的,真实性无法知晓。

但这些大多是存在于野史,蹭他的热点罢了。所以大家不必认真,信则有不信则无,只不过是茶余饭后博大家一乐,权当听一个传说故事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