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优质回答:
读三国,品人生。和广大三国迷们朋友们聊聊三国时代的“同学情”。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感情值得一生永志不忘。毕生涌泉难报万一的父母养育之情,携手白头共历沧桑的夫妻之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舐犊之情,一个战壕里并肩面对生死的战友之情,还有同窗数载一齐走过青春年华的同学之情。
因为曾经共同经历过一段岁月,共同面对过风雨沧桑,时间将这份感情刻印在我们心底,难以割舍和忘怀。
公孙瓒和刘备也做过同窗,他们一同在卢植老师的门下求学。公孙瓒这个人性格强势刚毅,喜欢出头,比较仗义,在同学们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而刘备虽然自诩为汉室“中山靖王之后”,但由于当时家境不是太好,大家都不当回事,多看做是个笑话,受尽冷落和嘲讽。但公孙瓒有个优点,他与人交往更注重品行才能,并不在意贫富贵贱,所以公孙瓒的人缘比较好,刘备也对他很是敬重,两人关系处的不错。
学业完成,各奔前程。公孙瓒出身贵族,家底厚实,关系网多,在老师和同学们中口碑颇好,自己又善于折腾,混得相当不错。进入政府工作,当了个小吏,工作表现出色,被涿郡太守相中,看这年轻人很有出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后升了“中郎将”。公孙瓒性格强势,雷厉风行,对北方边境的入侵者打击毫不留情,立下了战功,威震北方。他干掉了持怀柔政策的官员刘渊,又通过运作,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朝廷授权,成为北平太守,大权在握。
而刘备毕业以后则混得很不好,家境贫穷,也没有什么关系,生活困难,主要靠“织席贩屦”艰苦度日,这段艰辛的岁月也磨炼了刘备坚韧不拔的意志。
汉末时分,天下大乱,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三兄弟桃园结义,组织了一批民兵,随着政府军一同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立下不少功绩。但由于“朝中无人”,所立下的功劳就被湮灭了,无法上达天听。而公孙瓒也因有功被朝廷召见封赏,公孙瓒这人很热心,就在面奏圣上的时候特意提到了刘备这位同学,为他说好话请功,朝廷就下旨让刘备当了个“平原县令”。
回想一下咱们自己,大家也都有很多同学朋友,关系处得怎么样呢?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吗?了解过他们的近况吗?当你升腾得意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伸出手去拉一把哪个身处困境的同学?或者在你面临危机的时候有没有哪个同学向你伸出过援手?
万事因一而成,因二三而败。为什么有些群体整个都没出息,就是因为成员们从来都不能彼此照应,团结一心,而如散沙,各谋出路,凝不成一个圈子,也谋不成一件大事。
刘备当县令不久,得罪了来巡视的督邮,张飞一顿皮鞭暴打,三兄弟又只能隐回乡野了。董卓进京,滥杀无辜,擅自废立君王,激起天下诸侯之义愤,决定会盟讨董。此时雄踞北方大权在握的公孙瓒收到了会盟邀请,率兵向会盟地点进发,恰好路过刘备的地盘,公孙瓒非常高兴,邀请刘备一同前往。
公孙瓒这个人没有什么架子,不但对学弟处处照顾,对他手下的弟兄也很关心。他看到刘备身后的关羽、张飞器宇不凡,就询问起来,得知他们曾经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屡立战功,但至今仍然只是担任着马弓手和步弓手这样的低阶职务,公孙瓒立即为两人鸣不平:“如此可谓埋没英雄!”大家看,这就是公孙瓒的优点,不在乎别人的高低贵贱,愿意肯定别人的成绩和优点,为别人操心,所以后来虎牢关之战他被吕布追杀之时,张飞能够豁出命斜刺里杀出来,“酣战吕布”,救下了他的性命,这说明张飞对公孙瓒还是很有好感的。
这个世界处处藏龙卧虎,你千万不要瞧不起人。有些人物今时虽困浅水平川,但它日却难保不会腾云驾雾,覆雨兴云。你的一番鼓励和认可对你来说是只言片语,但对某些有心人来说就有可能如醍醐灌顶,意气风发,视你如伯乐,报之以涌泉。所以你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你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别人的肯定。路,就是这样越走越宽的。
公孙瓒和桃园三兄弟到达会盟地点,十八路诸侯互相见礼,公孙瓒向大家介绍刘备“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强调自己与刘备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给个面子。大家看在公孙瓒的面子上,“玄德乃坐于末位”,也列为诸侯级别。
这个世界上有个无形的东西叫做“圈子”,千万不要小看圈子的能量,圈里的人和圈外的人那完全是两个概念。与能力无关,即使你有降龙伏虎之技,如果是被排斥在圈子外面,终身无用武之地,发挥不出你的才能。引人入圈,这是巨大的恩德,对大家来说,也就是卖你个情面,但对于苦苦寻找晋身阶梯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天大的机会。
西凉大将华雄力斩鲍忠,夜袭孙坚,刀劈祖茂,“战不三合”斩杀骁将俞涉,无敌上将潘凤“去不多时”亦血染沙场,众诸侯惶惶。关羽出列请命出战,众人询问,公孙瓒又出来为关羽帮腔,说“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他不说是马弓手,而强调是刘备的兄弟,也是为担心关羽会因职位低微而遭到众人鄙视。
公孙瓒能够肯定关羽和张飞是被埋没的英雄,还能处处为他们着想,这对关张二人来说非常重要,内心非常感激。虎牢关吕布大发神威,连胜数阵,诸侯震恐,而公孙瓒“挥槊上阵,亲战吕布”,是唯一一个敢于亲自上阵搏杀的诸侯级别人物,有勇气,能担当,敢出头,关羽和张飞就更敬佩他了。所以当公孙瓒被吕布穷追不舍的危急时刻,张飞为了要救下他,豁出去和吕布玩了命。
由于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志,勾心斗角,彼此拆台,互相攻杀,联盟不攻自破,终于分裂。刘备随公孙瓒离开,拔寨北行。到了平原地界,公孙瓒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这就将地方上的军政权力赋予了刘备,使刘备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徐州的陶谦严重得罪了曹操,曹操全军挂孝,麾师征伐徐州,陶谦四处求救。而在北海孔融处做客的刘备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千载良机,于是来向公孙瓒借兵。公孙瓒先是为刘备着想,认为他实力单薄,不值得为此得罪了势力庞大的曹操,但刘备以信义为理由,执意要去,公孙瓒就借给他马步军两千,还把麾下第一猛将赵云借予他随行一同出征。
到了徐州,刘备让赵云驻军城外,自己和张飞杀进城去。刘备非常聪明,赵云所率的这部兵马虽然只有两千,但绣着“公孙”两字的大旗在营寨中一竖起来,曹操就不能不考虑了,他可以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但对北平公孙瓒这人的脾性和实力还是得了解的。出兵就代表了公孙瓒的立场,双方一旦动起手来,互相有所杀伤,以公孙瓒极度自尊爱面子的性格,那是决不肯吃亏示弱的,肯定会率主力部队来进行报复,那就平添一个劲敌。所以曹操思虑一番,决定退兵。刘备巧施妙手,借兵,借名,借势,片纸退雄兵,威震诸方。后又迁延不走,收尽徐州官民之心,终于熬倒了油尽灯枯的老狐狸陶谦,“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终于成为一方诸侯,脱离了公孙瓒。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彼此相识是因为缘份,相知是因为信任,相离是因为彼此深深的了解。无论聚合离散,都很正常,鸢飞唳天者心在天下,终究不会长久地寄身于他人的荫蔽之下。
刘备对公孙瓒这位同学很了解,也很感激,但不会因此而牵拌自己远征的步伐。感情是感情,事业是事业。公孙瓒性情率真,乐于助人,是个好同学,好朋友。但他的脊骨过分刚直,不愿意委屈别人,更不愿委屈自己,没有曹操那样“宁负天下人”的狠决,也没有刘备那样能屈能伸的韧性,他只能做个雄踞一方的诸侯,无法成为志在天下的枭雄。所以公孙瓒最终一战而殁,宁可引火自焚,也决不肯屈身逃跑,向他人乞留。
由于出身和境地不同,我们很多朋友虽身负大才,心怀远志,但始终难以一展雄风,因为能够为我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少之又少,缺乏晋身之阶。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度”你,往往能事半功倍,收到以往千般努力辛劳也难以得到的效果。而在我们的人生中偶尔也会遇到公孙瓒这样的人,他性情真挚,乐于助人,爱面子,喜欢当“大哥”,愿意为人铺路,扶人登梯,予人荫蔽,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无论将来你有了多大成就,身居何位,千万不要忘记那位曾经扶你上马,送你一程的“公孙大哥”。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公孙瓒与刘备的关系非同一般,首先两人曾是同学,有深厚的友情,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瓒深与先主相友”。而且“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说明两人关系好到刘备以兄长来对待公孙瓒。
既然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为何刘备会脱离公孙瓒呢?
首先,刘备投公孙瓒后,并未受到重用
当年,落泊的刘备投奔公孙瓒,可是,公孙瓒并没有重用老同学刘备,只是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安排到青州刺史田楷处抵御袁绍。
后来,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数有战功”,升为平原令。刘备在公孙瓒处,一直未受到重用,让刘备看不到希望,于是刘备就萌生了离开公孙瓒的想法。
其次,刘备救徐州,受到陶谦青睐,于是刘备趁机脱离公孙瓒
公元194年,曹操为父报仇出兵徐州,陶谦不敌,向公孙瓒求救。于是,公孙瓒派田楷与刘备率军前来援救陶谦,一到徐州后,刘备受到了陶谦青睐,并收到了陶谦4000丹阳兵,这笔大礼让刘备看到了未来希望。
最后,刘备趁着救援徐州这个好机会,“去楷归谦”,脱离了公孙瓒,正式投奔了陶谦。
最后,公孙瓒杀刘虞,让刘备不满
公元193年,刘虞看不惯公孙瓒纵兵害民等行为,选择了起兵对抗公孙瓒,但是刘虞被公孙瓒很快击败,并被活捉到蓟县。最终,公孙瓒以刘虞和袁绍谋取称帝为由将刘虞杀害。
杀刘虞此举导致公孙瓒的人心尽失,自己口碑也大跌,而刘备对公孙瓒的此种暴行也非常不满,这也促使刘备到达徐州后,选择投靠陶谦。
其他网友回答
在刘备创业时期,有两位贵人相助。一位是他的同宗族人刘元起,依靠他的资助,刘备得以完成学业。另一位则是公孙瓒,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得以从一介平民,成长为一方诸侯。那么,公孙瓒对刘备的帮助如此之大,刘备为何最终还是离开他自立门户呢?
一、经过战火考验的同学情谊。
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可是在他幼年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和母亲依靠织席贩履为生。在他的族人刘元起的资助下,刘备得以投到当时名儒卢植的门下学习。在这里,刘备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人物,公孙瓒。
公孙瓒也是出身官宦世家,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低贱,连累了他的地位。也正是如此,他与刘备有了共同语言,双方感情很好。史书记载,公孙瓒的年纪比刘备大,因此刘备把公孙瓒当作自己的兄长。这也是刘备一生中唯一倾心以长者相待的人。
公孙瓒由于有家族的势力帮助,他的事业要比刘备发展得顺利。他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入官场,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快脱颖而出。他在与鲜卑、乌桓的战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功勋。他手下的白马义从成为天下有名的劲旅,而公孙瓒自己也早早被封为都亭侯,后来因击破黄巾军被封为蓟侯。
相比公孙瓒,刘备的道路则坎坷得多。他没有家族势力可以依靠,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渐发展自己的队伍。有了富商的资助,他才拥有了自己的基本队伍,在东汉末年的战争中崭露头角。由于起步太低,刘备取得的成就与公孙瓒根本无法相比。
在刘备多次遇到危难的时候,他首先想起的就是公孙瓒。而公孙瓒对刘备也十分器重,多次对刘备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在被敌人打败后,刘备投奔了公孙瓒。公孙瓒让他担任别部司马,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
在刘备作战有功之后,公孙瓒又让刘备代理平原令,后来担任了平原相。在公孙瓒的帮助下,刘备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建立了一千多人自己的队伍,还收编了大批乌丸杂胡骑和几千饥民。凭借着这支力量,刘备有了开创自己事业的资本。
当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的陶谦派人向田楷求援的时候,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在救援徐州的过程中,刘备的品行、能力深得陶谦的青睐。于是在陶谦去世后,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刘备也因此离开了公孙瓒的阵营,成为拥有徐州的一方诸侯。
二、刘备离开公孙瓒的原因。
我们从刘备成长的过程,可以看到公孙瓒对他的巨大帮助。正是在公孙瓒的庇护下,刘备才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也正是在公孙瓒的提拔下,刘备成为有职权的官吏。那么公孙瓒对刘备的恩义如此深厚,刘备为何还要弃公孙瓒而去呢?
首先,刘备是一个拥有自己理想的枭雄。刘备有着汉室宗亲的名分,面对当时的乱世,他清楚地拥有自己的理想。在他年少时,就指着住房旁的大桑树说,自己将来肯定要乘坐皇帝专属的羽葆盖车。刘备以刘邦、刘秀为自己的榜样,企图建立自己的王朝。
正因为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刘备才表现得与众不同。他从起兵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来投靠公孙瓒,是想要得到公孙瓒的帮助,而不是放弃自己的理想,屈居人下。因此,一旦条件成熟,刘备就要离开公孙瓒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其次,刘备并不是公孙瓒的部下,他处于半独立状态。当时刘备来投奔公孙瓒,是因为被敌人击破,无处容身。但是刘备在公孙瓒的阵营中,一直以半独立的状态存在着。这与公孙瓒对刘备的帮助态度有关,也与刘备这支军队的性质有关。
刘备和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的时候,他的军队并不是公孙瓒的配属给他的军队。刘备的军队主力,是他在东汉末年战争中聚集起来的。在此后,他收罗乌丸杂胡骑和饥民,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支军队只听从刘备的号令,并不听从公孙瓒的指挥。
由于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刘备和公孙瓒的关系并不是从属的性质,更像是一种合作的性质。公孙瓒为刘备提供庇护的场所,提供粮饷,刘备则率领自己的军队服从公孙瓒的调遣,配合公孙瓒的主力作战。这样,一旦刘备决定离去,公孙瓒也没有办法加以阻拦。
第三,陶谦让给的徐州,是刘备事业的新起点。在救援徐州的战斗中,刘备的品行、能力得到了陶谦的欣赏。为了拉拢刘备,陶谦送给刘备四千丹杨的精兵。有了这支军队的加入,刘备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已经不需要依托公孙瓒就可以生存下去。这就为刘备脱离公孙瓒阵营创造了条件。
在当时,陶谦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已经感到无力抵抗。为了自己和徐州的安全,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刘备的身上。在陶谦的百般挽留下,让刘备对自己的前途有了新的选择。继续在公孙瓒那里寄人篱下,还是留在徐州独立发展实力,对于刘备来说,这个答案不难选择。
因此,刘备脱离公孙瓒留在了徐州。不久之后陶谦因病去世,将徐州让给了刘备。从此刘备成长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为下一步开创他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拥有了徐州,使得刘备的事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他成为公认有资格争夺天下的枭雄。
结语:
在刘备创业的道路上,他的同学公孙瓒对他的帮助很大。和刘备有着共同语言的公孙瓒,并不因为刘备的家境寒微而歧视他。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他向刘备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他不但收留刘备和他的部下,还对他委以重任。但是刘备最终还是离开了公孙瓒。
这是因为刘备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他来投奔公孙瓒,只是为了得到喘息之机,并不是放弃理想,屈居人下。因此,刘备和他的军队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不听从公孙瓒的编组。在得到陶谦资助的兵力,离去的条件成熟后,再加上陶谦的许诺,刘备最终选择从公孙瓒阵营离开,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刘备与公孙瓒曾经是同学,他们都在大儒卢植的门下求学,据记载两人关系还是很好。
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而且在仕途上也多次得到公孙瓒的照顾,刘备在任高唐尉期间,曾经被贼兵击败,不得已只得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让刘备担任别部司马,后来又担任平原令,平原相,可以说此时刘备一步步的升迁,应该和老同学的提携不无关系。
但是,刘备却最终离开了老同学公孙瓒。其原因:
公孙瓒不是成就大事之人
公孙瓒虽然在对外作战中表现颇佳,率领白马义从全歼张纯的胡汉叛军,平定边地。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塌糊涂,他杀害汉朝宗室刘虞,而刘虞不仅是公孙瓒的上司,而且为人“既有德义”“ 恩信流著”,很得人心,但公孙瓒不仅杀了刘虞,还杀害了大批幽州世族,可以说此举让公孙瓒完全失去了上层的支持。
虞众大溃,奔居庸城。瓒攻及家属以还,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
英雄记曰: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瓒极口,然后同死。
刘虞的部署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推举阎柔做司马,纠集有数万人,在加上刘虞之子刘和、袁绍,此时公孙瓒可为内忧外患,被联军连连击败,只能退保易京。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瓒,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司马。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袁绍又遣麹义及虞子和,将兵与辅合击瓒。瓒军数败,乃走还易京固守。
而公孙瓒杀刘虞,正是在刘备离开的前一年,就是初平四年。或许正是刘备看到公孙瓒在幽州根基已失,借救援陶谦之机,离开了公孙瓒,避免玉石俱焚的自保之举。
公孙瓒的用人很成问题
公孙瓒非常不重视人才,对那些世族中有才能的,公孙瓒往往进行打压,让他们居于穷苦之地。别人问原因,他说那些富贵的人往往自以为到富贵之地是应该所得,不会感谢我。
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问或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
他宠信的是什么是呢?“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庸人,虽然家财万贯,但对于群雄逐鹿没有什么益处。
最突出的就是公孙瓒对赵云的表现,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时候,正是公孙瓒为幽州人多投奔袁绍担忧的时候,但是见了赵云却冷嘲热讽,丝毫不见亲近,最终,赵云借兄长去世为借口,离开了公孙瓒,不过却成就了刘备一员大将。
(赵云)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讠凶讠凶,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公孙瓒的识人之术、用人之道与他的老同学刘备差远了,正是刘备看到公孙瓒所用非人,留在此处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刘备志在天下,公孙瓒连赵云都留不住,又怎么能留下刘备?
陶谦给的条件很优厚
刘备借救援陶谦之机,留在了徐州。虽然刘备在公孙瓒处为起抵御袁绍,但是公孙瓒并没有给刘备多少兵马,起初,公孙瓒只是给了刘备一个别部司马的职务,就是统率的士兵各随时宜,不固定。虽然刘备又担任平原令、平原相,但此时刘备属下仅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有战斗力得大概也就是一两千人。可见,虽然刘备为公孙瓒卖命,但是公孙瓒并没有给老同学多少兵马。但是陶谦不同,徐州财大气粗,出手就是四千兵马,超过刘备原有的几倍。
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之后,陶谦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让刘备的身份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此时的陶谦完全是把刘备当作二把手培养的。而这些都是老同学公孙瓒给不了得。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许多人经常会把刘备拿来和吕布做比较。
众所周知,吕布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眼狼,一生多次跳槽,被称为三姓家奴。而刘备在生涯前期,也是给人打工,而且跳槽次数也不少,从公孙瓒到陶谦,从曹操到袁绍等等。
那么为什么他和吕布的历史评价差距如此之大呢?
事实上,这是一些人想要抹黑刘备的歪曲理论,刘备的跳槽和吕布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吕布跳槽纯属背叛,当初不管是丁原还是董卓,对其都是非常器重,有着知遇之恩。而吕布为了自己的私利,每一次都选择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边去,而且还连带着灭了自己原来的老板,卖主求荣。
这样的行为毫无忠义可言,乃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行径,所以三姓家奴的帽子他摘不掉。
但是刘备不一样啊,他的跳槽更多是正常的人事变更,谈不上背叛,更没有忘恩负义。
就拿脱离公孙瓒一事来说,刘备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可取的地方。
话说当年刘备在青州高唐县当县令,结果遭到盗贼洗劫,城破落难,不得已带领部曲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对于刘备的投靠,公孙瓒欣然接纳,将其任命为麾下的别部司马。后来,公孙瓒将刘备派到青州协助田楷,对抗袁绍,并最终结缘徐州之主陶谦,被其纳入麾下。
所以,刘备算是公孙瓒集团的一员,算是在给公孙瓒打工。但是,此时刘备与公孙瓒并不是吕布和丁原、董卓那种紧密的主仆关系,它更像是一种盟友关系。
这从刘备的官职就看得出来,别部司马这个官职在当时很常见,一般有着自己人马,半路入伙的小股东,很多都会有这个职务。当时公孙瓒在扩张势力,刘备带着队伍加入,服从其领导,成为了公孙瓒集团的小股东。
而后来刘备投靠的陶谦,其实和刘备一样,也是公孙瓒的盟友,甚至是从属关系。武帝纪里有这样一句话:
“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
很显然是把陶谦跟公孙瓒麾下的刘备、单经放在了一起,这说明陶谦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和公孙瓒是同一阵营。
当然了,以从属关系而言,刘备是公孙瓒的下属,需要听从公孙瓒的安排,实际上还是一个打工仔。这就好比一些现代企业,给予了员工股权,但是他们只能分红,没有参与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权力。而陶谦作为一州之主,和公孙瓒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属于董事会成员,有着自主的话语权。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刘备脱离公孙瓒,投靠陶谦,其实只是公孙瓒集团内部的一个人员变更,甚至连跳槽都谈不上。
就算是跳槽,那也是在公孙瓒的允许之下,属于正常的离职再就业。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当初刘备救援陶谦,是跟着上级田楷一起去的。而且当时陶谦和田楷是盟友关系,陶谦如果想要挖刘备,那么肯定需要得到田楷的同意。所以,刘备归于徐州,乃是双方合理商议下的结果。这就好比是两家合作公司,因为业务需要,进行了人员的一些调剂。
于情于理,刘备都不应该背锅。
当然了,刘备成为徐州之主后,与袁术对抗,似乎有些背离的嫌疑,因为袁术和公孙瓒乃是盟友。但是换个角度理解,公孙瓒和袁术仅仅只是盟友,而不是田楷与公孙瓒这样的部属关系,双方合作的基础也仅仅是因为有着袁绍曹操这样共同的敌人。
所以公孙瓒与袁术不构成从属关系,他与公孙瓒的合作,不代表双方所有的战略目标都是一致。袁术在与公孙瓒合作的同时,依然可以进行其他的战略活动,比如说攻打刘备的徐州。所以,刘备和袁术的恩怨,并不能说明他是公孙瓒的敌人。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和公孙瓒一直没有爆发直接冲突。你只能说说双方的合作关系不再紧密,不能说刘备背叛了公孙瓒,更不能说他忘恩负义。
至于后来投靠曹操和袁绍,那时候公孙瓒早就被平了,刘备又不是他儿子,不用为其守节吧。而且刘备当初被袁术、吕布欺负得无家可归之时,也没见公孙瓒跑出来撑腰,情义也就那样,何谈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