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刘邦是如何知人善任的?
优质回答: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这位平民天子的生平事迹在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演义小说都在竭力渲染刘邦的传奇人生。刘邦不过一个流氓出身,他能够建立大汉帝国,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它能够知人善任。
在登基称帝后与众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之时,刘邦既谦虚又豪迈地向众人说,论经略后方、保持后勤供应,自己不如相国萧何;论攻必取、战必胜,自己不如大将军韩信;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己又不如张良,但偏偏自己能够驱策任用这些不世之才,建立庞大帝国。那么刘邦究竟有怎样的用人之道呢?
??刘邦画像
第一,从谏如流,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
刘邦一直善于听从各方面的意见。当他率军北上,攻击秦国腹地时就听从名士郦食其的意见,采取约降的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打到了秦国都城;在面对秦宫的奢华时,又能听从战将樊哙的建议,封存府库,还军霸上;在听闻韩信称王的消息怒不可遏时又能很快领会到张良、陈平的提醒,立刻对韩信的使者进行安抚。称帝之后,刘邦也能听从一个普通军士娄敬的建议,确立都城为长安。这样的从谏如流,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刘邦钦定的第一功臣萧何画像
第二,用人不疑,对自己所用之人完全信任。在汉中一隅极为困顿之时,刘邦能听从萧何的建议,起用自己之前完全陌生的韩信为大将军,这背后是对萧何极大的信任。而在与项羽的长期对峙之中,刘邦舍得下大手笔,拿出大量黄金交给谋士陈平,让他进行挑拨离间,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相比之下,项羽疑心重重,轻而易举就被离间,和刘邦差得很远。
??刘邦最重要的谋士张良画像
第三,慷慨豪迈,用分封手段笼络人才。在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之后,韩信就对刘邦说,刘邦在很多层面都比项羽差得很远,但是项羽极其珍惜名利,册封他人的大印往往在手中摩擦得棱角都圆了也舍不得发下去。相比之下,刘邦早在与项羽相争之初,就和张良确立了基本策略,将天下一分为二,以崤山为界,将崤山以东的疆土全部分封出去,为他团结了六国后裔的势力,更获得了韩信、英布、彭越等名将的支持,构建了反对项羽的联盟。
在对自己部将的封赏上,刘邦也极有智慧。首先,他确立了“功人”和“功狗”的两级封赏,前者是萧何和张良这些确立基本政策和方向的大功臣,后者才是立下具体军功的战将。在具体的封赏上,刘邦毫不吝啬,封赏第一功臣萧何封地人口外,还赐给他剑履上殿的特权。对大谋士张良,刘邦更是开口就是“自择齐地三万户”,让张良自己挑选最富庶的齐地三万户。这样的手段的慷慨,就是刘邦用人的心得。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虽然勇不如韩信,智不如张良,治理政事不如萧何,但是他们却都是给刘邦做事的,就说明刘邦用人的高明之处。
就简单的说说“汉初三杰”。
首先,刘邦知道萧何是秦国小吏出身,熟知朝代典籍,和治国之理,是管理事务的能手,却不是领军打仗之才。
所以萧何很长时间都是给刘邦做着管理后方的工作,后来建立大汉,做上丞相之位。
在楚汉相争的四年,由于萧何把刘邦的后方治理的非常好,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后方也是刘邦的支柱。
所以在刘邦和项羽交战之中,刘邦虽屡战屡败,但每次却能很快的翻身,就是因为刘邦没有兵员,萧何给他在后方组织,没有粮草,萧何给他组织粮草。
因为萧何的功劳,刘邦以萧何为功臣之首。
其次,张良智力过人,但不是管理的能手,也不善于冲锋陷阵,他的优点就是出谋划策,决定大的方面部署,具有战略性的见识,所以刘邦就把张良当做谋士,也很尊重张良!
并且夸张良是“决战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
最后,刘邦经过萧何极力举荐后,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为大汉立下许多大功!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典范!
虽然刘邦这些方面不如他们,但是就如韩信说的一样,韩信善于用兵,而刘邦善于用将,所以最后刘邦终于成就帝业,建立大汉王朝!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没有很大的军事才能,也没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他能够夺得天下完全靠他的知人善任,他有着他独到的眼光。我们先看看他手下都有哪些优秀的人才吧。
张良——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张良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但秦灭六国统一了全国,这也使得张良家道中落,亡国亡家,经历了这些的张良对着秦有着滔天的恨意,曾经策划过刺杀秦始皇,不过以失败告终,后来在反秦道路中力量弱小,本来是准备去投靠景驹的,在中途遇到了刘邦,在和刘邦接触几次后毅然决然的投靠了刘邦,刘邦对他也是十分信任,经常采用他的计谋,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萧何——萧何早年只是一个县吏,并没有被重用,但他和刘邦一直都有不错的关系,经常用自己的职务给刘邦提供便利,后辅佐刘邦造反,刘邦也是充分的发挥了萧何的才能,萧何主要负责内务,掌管军队的后勤,他干的井井有条,免除了军队的后顾之忧,为刘邦打天下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韩信——说韩信这个天才将领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不知大家是否知道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但却一直得不到重要才跳槽去了刘邦那,结果在刘邦手下得到重用,为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是刘邦慧眼识珠吧。
樊哙——樊哙早期只是以屠狗为生,可以说是社会的底层人物,早年就和刘邦关系不错,后来刘邦起义,跟随刘邦做了一位副官,不得不承认刘邦看人真的是非常准了,樊哙当了副官后可以说是屡立战功,步步高升,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
英布——英布和韩信一样,刚开始也是项羽的部下,后来也是成功的被刘邦策反,投入了刘邦的麾下,帮着刘邦打天下,对抗项羽,在刘邦手下又是得到了重用,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
彭越——同样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他早期是齐王田荣手下的人,后来却是归附刘邦,刘邦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有了职位,有了兵权,彭越的能力也是慢慢展现出来,他算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游击战的人了,虽说在战略部署上他比不上韩信,但他的功劳却一点不比韩信少。
刘邦手下的名将是一批又一批,可以说这和刘邦的慧眼是分不开的,可以看到,很多将领刚开始并不是刘邦的部下,有的甚至是项羽的部下,但总是被刘邦翘了墙角,而且在刘邦这总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能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的天赋了,他总是能给人才最适合的职位总是能给人才充分的空间施展,刘邦的用人才能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