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乐毅到底是谁?为何诸葛亮都要自比管仲乐毅?
优质回答:
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魏国初期由于李悝变法,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魏文侯曾经派乐羊成功吞并了中山国,乐羊在中山国得到封地于是全家在中山定居。后来魏国势弱,中山复国后又被赵国所灭;乐毅于是成为赵国的一员。
乐毅在赵国混的一般,普普通通没有很大建树。赵武灵王在沙丘被饿死后乐毅来到了魏国,在魏国似乎也混的一般只是一个外交官。
就在乐毅到处混日子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燕国出现了一个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君主,他就是燕昭王。
齐国乘燕国内乱攻占了燕国都城(灭亡了燕国),燕昭王在赵国的帮助下回国主持大局。燕昭王对齐国的恨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于是他礼贤下士(千金买马骨);到处网罗人才。
乐毅在一次出使燕国的过程中见到燕昭王,在一番长谈以后燕昭王认为乐毅确实是个人才值得花重金留下;乐毅认为燕昭王是个明君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所以乐毅直接留在燕国辅佐燕昭王(面试成功直接上岗)。
在燕昭王年代,乐毅成功改革燕国制度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使燕国不断富强。
苏秦的“死间计划”成功的使齐国成为众矢之的,于是成就了乐毅的“五国伐齐”事业,将乐毅的人生推到巅峰。
乐毅打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即墨和莒)。如果一直是燕昭王与乐毅的配合,齐国的灭亡就只是时间问题。可惜燕昭王没能看到齐国的灭亡。燕昭王的去世导致领导层的变更,乐毅在这个时候被迫离开……
灭齐事业也因为将领(乐毅)的离开而终止,田单的出现致使燕国灭齐事业功亏一篑。
乐毅离开灭齐事业第一线,就投靠了赵国。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维,燕国如此对待乐毅;乐毅必定与燕国势不两立,可是乐毅没有这么做。
在《报燕惠王书》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后来的工作中积极的维护燕赵两国的关系,使燕赵两国和平共处结为同盟。
历史对乐毅的评价很高:有能力并且忠诚。我想这是诸葛亮将自己比做管仲乐毅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乐毅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接连攻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市,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如果不是齐将田单的坚持,燕惠王的猜忌,乐毅可能已经超越王翦和李信,成为最早完成强兵灭国的一代名将了。依据记载,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仲、乐毅,这是借助古人来抬高自己的方法。三国时期,你提诸葛亮是谁,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因为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还不具备影响力。那么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的能力呢?只有把大家都知道的古代贤人搬出来,为了这一目的,诸葛亮选择了管仲、乐毅,管仲为一代名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他提出的“尊王攘夷”谋略,让齐国在春秋时期脱颖而出,走向了强国之路。而乐毅则让弱小的燕国,具备了和强大的齐国对抗的能力。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比你说自己唱歌好,别人并不知道,但如果你说你唱的和周杰伦一样好,大家就知道你唱什么类型的歌,大概是个什么水平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目的很明显,就是自己既有乐毅的军事才能,又有管仲的治国韬略,自己是个比较全面的人才。另外一个原因是两个人都将实力弱小的国家带上了强国之路,因此自己则具备辅佐明主由弱变强的能力。事实上,诸葛亮对于自己的主公是有所预期的,按照当时的局势,这个人只能是刘备。因此,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借此得到世人的认同,成为自己入仕的基础。如果只是在南阳耕种,那么还有谁会知道诸葛孔明呢?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你一定听说过,一个人撑起一个国家,上马领兵打天下,下马辅政佐君王,将一个弱小的国家发展强大,到达顶峰。
乐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天下闻名、战功赫赫
他率领五国联军大破齐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连续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市。最终,燕军在乐毅指挥下,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出逃,齐国几乎灭国。
乐毅连战连克,扭转了燕弱齐强的局面,不仅报了以往强齐攻燕之仇,而且将很多齐地归为燕国。
燕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期,而乐毅功不可没。
改革朝政、富国强兵
世人都知道他的军功,却忽视了他的贤能,特别是变法之功。
他主持改革燕国朝政,发起变法,对燕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有力改革,史称乐毅改革。
在燕昭王的大力支持下,他加强法制,废除用人唯亲贵的传统,根据人的才能任职,奖励遵守法令之人,军事上着重进行法律与作战训练。
乐毅改革,不仅使燕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也为日后破齐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础。
为何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呢?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功绩成就,也正是诸葛亮自己想要的人生理想。
1、能够得遇明主,施展一生抱负
管仲遇到齐桓公、乐毅遇到燕昭王,都是历代明主能臣的典范,君臣相互信任、深信不疑、和睦共处,是君臣,更是知己。
诸葛亮在隆中耕读,其实一直就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希望在乱世能找到一个像齐桓公、燕昭王这样的明主,施展自己一生的抱负,不辜负自己的绝世才学。
2、文以治国,武能安邦,出将入相,建不世之功
管仲、乐毅这二人,并不是单纯的文臣武将,他们可以说是文武全才,一生出将入相,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国家,建立了不世之功。
而诸葛亮自比这二人,也是将自己定位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希望有一天,自己一边能够驰骋沙场,一边又能辅政君王。
诸葛亮希望自己像管仲、乐毅一般,在自己的辅佐与征伐之下,成就一方诸侯,最终将一个国家发展为一个强国。
3、君臣信任,能够托以一国之重
管仲、乐毅都受到君王绝对的信任,君臣情谊,千古传颂,临终都能托以一国之重。
诸葛亮是高洁之人,他不会忍受君主的一丝怀疑(当刘备在白帝城说出自立为成都之主时,诸葛亮竟然磕头流血),所以他对这二人非常称道,尤其是他们在自己君王心中受信任的程度,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这样。
由此可见,诸葛亮自比这二人,比的不只是这二人的不世功绩和成就,更比的是这二人的君臣之谊。
当然,在他的心里,他一直自信今生的成就,一定会超过这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