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为何挥泪斩马谡(孔明挥泪斩马谡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孔明挥泪斩马谡,你觉得该斩还是不该斩?

优质回答:

在古代打败仗是不至于处死的,魏国郭淮,曹真,张颌都吃过很多败仗,也没有处死。但是对于马谡,就比较特殊了,马谡一打败仗,就直接处死了,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谡立下了军令状,吃败仗,军法处置是死。

第二,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这是违抗军令,也该处死。

第三,马谡在战场中临时逃跑,这是险大军也绝境之中,这也是死罪。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诸葛亮依法治国的制度下,马谡都必须得死,诸葛亮其实也不想杀马谡,马谡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并非像演义里面那样无能。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马谡的被杀,可以说该杀,也可以说不该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马谡还是该杀。

先说为什么不该杀,蜀汉正是用人之际,在这种时候斩杀一员能力还不错的大将,无疑是在自毁长城。而且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也是和诸葛亮“恩犹父子”的骁将,诸葛亮动手杀掉马谡,在当时和后来都被激烈的争议甚至批判。

但马谡该杀的原因也正是在此,正是因为马谡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嫡系部队,所以他才应该成那只被用来儆猴的鸡。本来,打了败仗,而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败仗,而且他自己之前还立过军令状,那么就该受到军法的制裁。更何况,在刘备系、刘焉系和土著系三重矛盾之上的蜀汉政权,需要一个公平的尺度来维系统治。

诸葛亮本身的执政方略,就是以“依法治国”为基础的。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他必须作出一视同仁的处理,也必须要不偏不倚的治理国家,不然在连年征战下的蜀汉估计会亡得更快。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谡死的一点都不冤枉。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时期,并非如三国演义那样,动不动就要立军令状,如果打败仗就要被斩,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三国将领能活下来的就不多了,毕竟常胜将军还是很少的,而我们也发现,在三国正史里面,因为打败仗被杀的情况,很少。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马谡呢?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准备最充分,出兵人数最多的,开始的战果是最大的,凉州天水,安定,南安三郡望风而降,诸葛亮另外还派赵云兵出斜谷,成功的吸引了曹真的部队。

也就是说,如果马谡在街亭成功的挡住了张郃的部队的话,那么这次北伐至少能拿下凉州,那么对于以后的北伐,十分的有利,对于蜀军和蜀国的士气的提升也很大,但是马谡失败了,也造成了诸葛亮平生的最大的败仗。

第二,诸葛亮任用马谡是属于破格提拔的,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的,比如刘备在临死前就跟诸葛亮说过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重用,但是诸葛亮不听,还有当时很多人应该由魏延或者吴壹来担任先锋。

诸葛亮还是不听,如果第一次北伐成功了,那么就能看出慧眼识英雄,但可惜的是马谡失败了,败得很彻底,很多人都会质疑诸葛亮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因为马谡的兄长与诸葛亮情同手足,而马谡也视诸葛亮为父。

如果是其他人,诸葛亮可能不会杀,但是马谡跟他的关系太好了,那么诸葛亮不得不杀。

第三,马谡的败,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他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扎营,而且还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谏,只是被张颌断了水源之后,败得十分的彻底,如果是其他人,至少能等到诸葛亮的增援,另外马谡在兵败之后,还有逃跑行为。

诸葛亮如果不杀马谡,那么就不能平息蜀国内部的怨恨,也不能服众,也就无法进行下次的北伐,马谡即使是个人人才,即使和诸葛亮的关系亲近,诸葛亮也非杀不可,这才是诸葛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