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科举制度真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吗?
优质回答:
中国的古代社会,并没有形成类似西方的阶级,而是出现士、农、工、商四各阶层,其中各朝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成为关键因素。
从先秦时期的任人唯贤到汉朝的举孝廉,以至隋唐出现的科举制,都能从民间、下层民众中发掘出大量治理国家的人才,这与古代欧洲的领主世袭制有很大不同。
问题来了,这些人才从下层流动到上层,他代表的是谁?这不好说,有儒释道三家的共同影响,个人的选择和境界均有不同,有代表朝廷的,有代表自己的,也有代表天下百姓的。对于这一点,范仲淹说得清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儒家思想。
科举制是世界古代最先进、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打破了种姓、阶层的限制,使人才的流动成为了可能,也进一步打破了古代阶级的固化,形成了与西方根本不同的社会治理。
其他网友回答
如无促进,何以自隋朝赓续至清朝末。
其他网友回答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相对公平的考试制度对于寒门学子向上流动打开了一扇门,因此在民间流传着一句治家名言“穷不丢猪,富不丢书”,虽然学习内容僵化枯燥,但对于促进官办和民办教育发展还是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是后来科举制度成了统治阶级强化其统治的工具,其内容陈旧,其形式固化,门派之风盛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了封建学子的基本宿命,“学而优则士”成了读书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