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科举制度的优劣有哪些?
优质回答:
有些人认为,自隋唐开设以来,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些人却认为古代科举制度较为死板,限制了创新思维,阻碍了社会思想的进步,尤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是极为落后的选拔制度,甚至还认为科举考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看待古代的科举制度呢?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有道是“存在即是合理”,科举制度的出现,肯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打破传统的世袭制。
开设科举之前,封建王朝大都采取世袭制,日积月累之后,传统家族对皇权存在了一定的制约。科举制度开设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民间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以此整顿吏制,打破贵族世袭,垄断权力的局面,从而减少对皇权的制约。自隋唐开设科举以来,确实打破传统家族垄断,也对封建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比起军功授爵制、九品中正制、世袭制等一系列任命官员的制度来说,科举制无疑是最公平、最公正、最合理的一种选拔方式方法。
二、打破阶层固化,稳定社会秩序。
自隋唐开创科举以来,寒门也可以出高官。换句话说,寒门子弟不需要跟别人“拼爹”,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努力,便能通过科举完成鲤鱼跃龙门,逆袭“官二代”和“富二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代的科举制度打破社会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让底层青年看到了希望,从而在稳定社会秩序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繁荣中国文化
科举制讲得是广招英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高低,不论财富多寡,只要有知识、有才学的人都可以参加。如此一来,举国上下掀起了读书热潮,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繁荣了中国传统文化,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文坛巨匠,先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接着是宋词大文豪苏轼、辛弃疾,再到后来的元曲四大家,到了最后,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的问世。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盛行的和巅峰的文学,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魁宝,这与古代科举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科举制度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尤其到了明清后期,政府采取“八股取仕”,弊端就日益显现。当时八股文所考内容都是儒学经史,还有固定的写作格式,容易陷入模板化、套路化,如此一来,给应试者思想戴上了无形的枷锁,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阻碍了社会思想的进步。
总而言之,古代科举制度确实是利弊共存的。我们不能因为科举制度确实存在一些利处,就大肆宣扬,甚至过分、夸大其词地宣扬它的利处。当然我们更不能因为科举制度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就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它,废弃它。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客观地看待科举制度,扬长补短,使其为社会发展而服务。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优点在于:一、官员全由考试选拔,比较公平;二、促进了社会上下层的流动,农家子弟一旦考中,就能改变家庭状况;三、促进了士绅集团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绝大多数社会公益设施都是由士绅集团主持的,促进了社会稳定;四、促进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促进了社会道德修养。
主要缺点在于:一、八股文考试不一定能选拔真正人才(事实上,所有标准化考试都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这并非科举制度特有的缺陷);二、由于不鼓励个人价值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得社会人才的出路主要只有参加科举考试一种,使得适合从事商业、自然科学的人才没有晋身之阶;三、由于很多人终身从事举业考试,消耗社会资源;四、座师、同年等情况的存在,容易形成政治利益集团。
其他网友回答
科举就是检验洗脑的成果和统一思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