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欧阳修为什么不是状元(清平乐欧阳修与苏轼)

网友提问:

《清平乐》里的欧阳修与历史中的欧阳修一样吗?有啥区别?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平乐》的热播让我们又回顾了历史,又一次邂逅了很多大文豪。

其中刘娥对欧阳修写的艳词儿,颇有微词,吃瓜的群众一定更好奇,欧阳修写了哪些艳词而感兴趣。

什么是艳词?

就是常指描写情爱的诗词。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这首《临江仙》是欧阳修代表作之一。

历史上的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史上可是一大文豪,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澈,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的成长经历

说起欧阳修的成长经历也挺苦难的,父亲担任绵州军事推官,也算是官家的儿子,不想在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带着幼小的欧阳修投奔叔叔,叔叔家也不是富裕的人,母亲便用底杆在沙地上教他读书写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勤奋读书,可是家里太穷买不起书。就问邻居家借来边抄边读,就这样喜欢上了读书。

青年时的欧阳修

在《清平乐》里,欧阳修为自己地制定了一套红色的状元服,因为对自己信心十足,认为状元郎一定是自己,没想到殿试时,却因为锋芒太露而与状元擦肩而过,不过也金榜题名走上仕途了。

宋朝的社会风气塑造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宋朝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

相信只有读书高贵,读书是晋升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宋朝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和歌姬来往?

只要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那么大文豪也不例外,儿女情长再正常不过了。

欧阳修,苏东坡,柳永都与歌姬往来,要不然也不会写出刘娥口中的艳词来。

说起艳词就要说说宋代的官妓,宋代的官妓制度十分完善,类别也不同。

官妓都是受到良好训练,不仅仅是普通的妓女,非常注重内在文化的修养,和诗人们吟诗作对无所不能,诗人也感叹自己觅得知音,而这些官妓也是非常欣赏这类文豪,对于一掷千金的商人,往往不会正视。

所以说那么多文豪喜欢烟花之地,也因为这个原因。

关于欧阳修,后人评价他是个好官,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意思是说,虽然我现在被贬到了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欧阳修有这样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是多么潇洒,而往往我们不能放下。

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了桥,上了山,常会有一片新天地。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来说说真实历史中的欧阳修:

一、欧阳修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欧阳修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像范仲淹、王安石那样以参知政事与宰相的身份去左右朝政、独当一面,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也没有像先秦思想家那样构想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欧阳修出身寒族,由科举入仕,到过僻远的山村小邑,历官名邦古郡,了解民生疾苦,洞察世态人情。

还曾率使契丹,亲临边塞要隘,有着卡富的阅历和从政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他博览群书,以史为鉴,在不断总结从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机遇,不断就稳定宋王朝统治进行深邃的理性思考,表述自己的政治见解,提出过革故鼎新的政治主张,成了引人注目的政治活动家和稳健的社会实践家。

晚年,凭其一身刚正不阿的气节嬴得仁宗、英宗的赏识和信任,成了“呼吸通帝座”的侍从亲信;直至辅佐二府,官至参知政事,取得过参赞朝政或协理军机的资格。不过,作为参知政事毕竟仍然是宰相的忠实助手,而且为时甚短,只有个别场合,他曾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

欧阳修为政锐意革新而又讲求稳当,提出过不少建议和主张。尽管大多没有引起当政者的重视而归于实践,但我们回顾历史,不难看到其中包孕着许多合理的因素,闪烁着固有的光辉,至今依然不失其参照价值。

二、欧阳修的史学成就

1.独力撰成《新五代史》

欧阳修深谙史法,采取司马迁撰写《史记》习用的互见法,力避重复以突现其行文简约的特色。如对唐庄宗李存勖杀其叔父李克宁一事的记叙。《旧五代史》在《庄宗本纪一》和《宗室列传?克宁传)里,分别花了四百余字述其本末,语多重复。而欧史在(庄宗本纪下)中撮其大要口:“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锌告克宁谋叛。月执而戕之。通共才二十余字,先把事情的梗概作个交代。这样写来,正切合于其自订的义例,“所书者简,惟简乃可立法”。

正因为如此,与《旧五代史》相比,欧史行文简洁得多。相应的篇幅大为压缩。旧史全书150卷,仅本纪就占用了61卷;而欧史全书仅74卷,不足史之半。本纪仅12卷,篇幅又不长。探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削去了谶纬迷信之属的荒谬记载;二是官吏任免,仅限于宰相与枢密使的除授更替;三是将诏令制敕以及有司章奏略而不书。

明代学者评价《新五代史》:自陈寿《三国志》后,惟欧阳公《五代史》平典质直,最得史家之体。即欧阳文字中,亦无有能出其上者,这便是当行家。

2.奉敕修撰《新唐书》

《旧唐书》修成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早在后唐就开始为修撰唐史作准备。但正式开始编修则在后晋天福六年(941)。前后仅用了四年多时间,就草草完成。好在其时离唐不远,便于接触到大量原始材料。如吴兢等纂述的《唐书》以及从高祖到文宗的各朝实录等等。但,唐代后期史料除《武宗实录》一卷外,资料比较零碎。仓促成书,难免失之粗糙。过了整整一个世纪,重新修撰《唐书)又提到了朝廷议事日程上来。

庆历五年(1045)五月,宋仁宗诏令开设唐书局。但编修官一再更易,迟迟未见启动。直至皇祐元年(1049)六月甲戌,才改命宋祁为刊修官。旋又离京外任,以书局自随。至和元年(1054)七月,又诏《唐书》刊修官宋祁、编修官范镇等速上所修《唐书》。其时,宋祁称:“计今秋可了列传,若纪、志,犹须来春乃成。”实际上,一直拖到嘉祐二年(1058)才将列传150卷书稿交齐。欧阳修入局主修(唐书)则始自至和元年。用欧阳修自己的话说:“接续残零,刊撰纪、志六十卷。”主修《唐书》最后统稿自然非他莫属。

李唐王朝,在欧阳修心目中,控驭宇内,长达近三百年之久,为国长久,自商、周以来只有两汉堪与媲美,“其君臣行事之始终,所以治乱兴衰之迹,与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书册”。遗憾的是旧书义例失当,“纪次尤法”,为弥补其缺失,传主按照《春秋》之意作了增删调整。为了突现其褒贬“忠奸顺逆”的意向,增加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而把旧书原列第五的《忠义传》,移置为诸类传为诸类传之首。

章学诚对欧阳修“逐文字而略于事实”深致不满,但也承认“其有佳处,则本纪笔削深得《春秋》法度,实马、班以来所不能及”,不失为持平之论。

三、文章为一代宗师的欧阳修

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位兼擅诗、文、词赋的大家。领袖文坛长达30年之久。欧阳修论文宗法韩愈,而在文、道关系的阐释方面却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特点。

统观《欧阳文忠公文集〉,诗、词多为外补时所作。《六一诗话》有云:“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欧阳修称引韩愈这席话,实为夫子自道。

的确,从其全集看,欧阳修平生最下功夫的是文章,尤其是政论,几乎全是参议政事的载体。仅庆历三年月至同年年底,首尾统共才十个月,而递呈的札子就有近70篇,月约达七篇左右。作为政治思想家和从政实践家的欧阳修,他的政论如《上范司谏书》、《与高司谏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朋党论》等等,都富于现实的针对性。就是史传散文如《新五代史》和《新唐书》“本纪”“传”、“志”、“表”、“考”的序、赞,也都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入手,引出不少发人深思的论断,寓有现实的诤谏意义,已如前述这些政论和史论都写得“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如《朋党论》。欧阳修明知党同伐异,出于广陷良善、离间君臣的需要,把革新派人士指为“朋党”,一下就把宋仁宗搞得晕头转向,将“朋党”视同蛇蝎。为了辨明是非曲直,文章一开头就从正面切入论题:“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维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接着,出人意外的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当然之理也。”一针见血地挑明其分野就在于“同道”还是“同利”。

创作诗歌,对欧阳修来说是其业余事。今存诗860多首。也许因为个性相近或由于李白诗歌“超趣飞扬”易为感动的缘故,深得传主的“赏爱他“不甚喜杜诗,谓韩吏部绝伦”。欧阳修的诗以气格为主,用语平易自然。其长篇多效韩愈,以文为诗而多议论,但又不像韩愈那样故作盘空硬语。在力主“发声通下情”这点上又与白居易相似。今人钱钟书先生尝谓欧阳修“苦学昌黎,参以太白、香山”,“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的畅所欲言而不致于削足适履似的牺牲了内容,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样的流动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要求诗歌创作贴近现实,抒发真实情性,反对无病呻吟和奇僻怪涩。

欧词中写恋情相思、宴乐歌舞、惜春赏花之属,风流蕴藉,其篇幅约占四分之三光景。从内容与风格看,与作为政治改革实践家的身份极不相称,与儒家传统观念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自南宋以来,不少学者以为欧词中参杂着伪作。

四、欧阳修的经学见解

北宋中期,在政治改革大潮的激荡下,经学研究领域 内出现了一股疑古创新的势头,在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 思想,敢于指陈旧说得失,独抒己见。长于欧阳修16岁的孙复 得风气之先。欧阳修《孙明复先生墓志铭》云:

先生治《春秋》,不憨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

其铭曰:

圣人既殁经更焚,逃藏脱乱仅传存。众说乘之汩其原,怪迂百出杂伪真。后生牵卑习前闻,有欲患之寡攻群。往往止燎以膏薪,有勇夫子辟浮云。刮磨蚀相吐吞,日月卒复光破昏。博哉功利无穷垠,有考其不在斯文。

可见欧阳修对孙复治学的推崇。欧阳修继起于后,在疑古经方面比之孙复既大胆而又稳当。他在《读书》诗里写道:

正经首唐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话及笺传。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诗里表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钻研经书的切身感受。在他心目中,前人的“解诂及笺传”本身就不乏“是非自相攻”之处,因此准确握经书的真实涵义就得独立思考,“去取在勇断”。这样才能,度情酌理,諟正谬误。

在这样文化氛围中.欧阳修敢于疑古感经,正本清源,拔乱反正,回归六经本旨,他所表现出的惊人勇气,不能不令人叹服!

其他网友回答

就跟戏说乾隆,书剑恩仇录,还珠格格里面的乾隆,都是电视剧改编的,真正的乾隆我们当然不会了解,但是历史正史对乾隆的功绩有记载,过错有记载,这是历史学家所研究的。

清平乐是一部电视剧,道理是一样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