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湘军推倒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推翻满清统治?
优质回答:
首先谢谢邀请,欢迎关注军事战争史。
湘军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直有重要影响的军队,创始人为曾国藩。晚清以来,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只起义力量,已读占据了半个江山,清廷军力已经无法控制。
清朝末年,官吏腐败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农民食不果腹。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的前身;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东发动金田起义,农民起义军迅速喜欢了中国南方。清廷大为震动,迅速派兵镇压,可是许多官兵有去无回,曾经一战导致四镇总兵战死。清廷满族兵力不足无计可施,被迫招募团练,这个时候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诞生了,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清朝最倚重的军事理力量。
湘军与太平天国打仗,互有胜负。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其门生故吏李鸿章创办了淮军,湘军淮军一道,镇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可悲可泣的农民起义,曾国藩和李鸿章一跃成为了晚清重臣!
当时以湘军实力还不足以推翻清朝。曾国藩是一个治世能人,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充分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一下子成为清军实力最强的的地方军队;在满清统治者眼里,湘军尾大不掉,汉人将成为清廷的一大威胁。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保住晚节,此时的曾国藩主动向清廷请辞,裁撤湘军。一方面古代文人君臣思想严重,另一方面湘军的实力不足以推翻清朝,故曾国藩左右权衡主动隐退,留得一世功名。
其他网友观点
曾国藩击溃太平天国之后,确实有人建议曾国藩推翻清朝统治,但是曾国藩并没有那么做,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
1.虽然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击溃了太平天国,但是里面也有非湘军的人混在里面,左宗棠和李鸿章的部队也在里面,曾国藩如果造反,左宗棠和李鸿章就不会同意,这样会有一场内战发生。
2.湘军打了10年的仗,供给都是清政府提供,推翻清朝那么多的官兵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只要造反立刻停你的伙食。
3.官兵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现在战争胜利了,得了一大笔财富,你又要打仗,官兵肯定不想打了,想回家娶媳妇呢,肯定会走掉一批人。
4.曾国藩自幼的儒家思想也允许,儒家思想忠君爱国,造反岂不是要当乱臣贼子,与他接受的教育不符合。
曾国藩没有选择造反,虽然有些遗憾,但避免了国家再次陷入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是利于苍生善事,仅此一点,就足以被后人铭记,至于腐朽满清,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后,也被武昌起义推翻,退出历史的舞台。
其他网友观点
虽然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太平天国,一时间声势浩大,底下将领尤其是亲弟弟曾国荃力劝曾国藩趁此机会自立为王。
曾国藩之所以是曾国藩,就在于他跟他弟弟曾国荃不一样。他弟弟考虑的是当下刚刚攻克太平天国湘军气盛,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曾国藩考虑的就比较长远。
虽然湘军当时攻克天京,取得了平定太平天国的胜利,但是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湘军周围也是清军环布。在湘军未攻下天京之前,清政府开始对湘军警惕起来,前线由湘军围城作战。西面由满族大臣官文为钦差大臣,督师二十万众据守武昌,掌控长江上游,监视曾国藩湘军动向;东面以富明阿等满族大员分据镇江、扬州等地,堵住长江下游;北面更是有著名悍将僧格林沁于安徽、湖北一带屯集重兵驻防,虎视天京,名为协同湘军作战,防止太平军窜逃,实则提防湘军北进。只要曾国藩有异动,各路防军便一紧形成包围。
四川的骆秉章击败了石达开,当年曾国藩搞团练就和其有矛盾弄的曾国藩在长沙呆不下去,拉起队伍跑到衡州去练兵。李鸿章自己创立的淮军是他在政坛上的资本,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他是舍不得这点老本搭进去的。左宗棠又是个不甘人后的人,假如跟着曾国藩反清成功,他最多排在曾国荃之后,如果代表清朝击败曾国藩自己将是第一人臣。
所以曾国藩要反清,在得不到其他汉臣的支持,又要面对满清嫡系部队,能有多大胜算。再者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好不容易归于平静,胜算不大的情况下再次引发动乱,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这与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符。如果说平叛太平天国算是平天下,那么他接着反清又算什么?失败了只会落得个反叛国家的罪名。一世功勋一世英名将荡然无存。
多少功高盖主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唯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自主裁撤军队,让朝廷放心,才能保住荣华富贵。对于清廷而言,一个爱名节又舍得放权的人是最受欢迎不过了,两者心照不宣……
其他网友观点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两方面同时来分析。
首先,曾国藩绝不会这么做。他是大大的忠臣,曾被梁启超誉为儒家从古到今的两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圣人,怎么可能干这样的事情?这与他的人生追求是背道相驰的。
另外,从清朝政府的角度来说。他们对曾国藩其实是有提防的。曾国藩的湘军由自己私募没有错,但是后期的所有军费开支都是由朝廷提供的。也就是说朝廷对这支部队有一定的掌控力。
太平天国的后期,随着湘军的势大,朝廷又重点扶持了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这样就对曾国藩的湘军形成了制衡。
因此,从朝廷和曾国藩个人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湘军推翻清朝的可能。
其他网友观点
太平天国席卷中国东南大部分省份。 当时,清军的八旗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可以说是毫无战斗力。 林凤翔率领两万名明太平天国军北伐。 清军动员了近一百万人。 终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击败林凤祥。 清军的战斗力很低。 像八旗这样的原始清军不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 如果清政府没有命令汉族地主组织集体演习,并且如果太平天国没有发生严重的内乱,那么清朝被太平天国推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太平天国的失败主要是发生内讧,之外曾国藩率领的地主团的武装部队起了主要作用。 曾国藩能够摧毁强大的太平天国,当然也可以推翻清朝。那曾国藩为什么在灭掉太平天国之后,或者在太平天国时期,不推翻清朝呢?
曾国藩不推翻清朝的最重要原因是忠于君主的思想。 曾国藩少年就熟读圣贤书,是封建社会中得一位儒家。而所谓的圣贤之书,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忠诚”思想,就以君主为本,强调所谓着正统。
因此,曾国藩心中根深蒂固了忠于君主的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只考虑了如何忠于君主,如何光宗耀祖,如何万古流芳,推翻清王朝自己做皇帝,估计曾国藩连想就没有想过!
其他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