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宋朝皇帝是谁?他因何不被承认?
优质回答:
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宋朝皇帝,正是在位仅26天,不满3周岁便被吓死的简宗赵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从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始,到少帝赵昺在崖山跳海殉国结束,宋朝立国共319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18位皇帝。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纪太小、在位时间极短,且又是叛将扶立的傀儡,所以一直不被史学家承认。此人,便是在位仅仅26天的简宗赵旉。
赵旉生于“靖康之变”的当年,其父正是宋朝最有名的“逃跑皇帝”-高宗赵构。赵旉降生还不到三个月,便被册封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魏国公,虽然还没有太子的名号,但却是实际上的储君。赵旉是高宗的独生子,所以从降生之日起,便受到他的无比疼爱、呵护。
高宗畏敌如虎,在面对金兵南侵时没有别的本事,只知道一味地逃跑,这种行为,大约是受父兄被俘受辱的遭遇所刺激,不想步二者的后尘。所以等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时,高宗一路南逃,竟然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一直跑到杭州。结果在此地,高宗遭遇兵变,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赵旉。
这场兵变的起因,在于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对高宗纵容枢密使王渊、宦官康履等人横征暴敛不满,再加上从扬州撤往杭州时,王渊居然用战船运送自己的私财,以致数万宋兵无船过江而被歼灭,这种巨大而无耻的过失让留在杭州的宋军愤慨。同时,负责杭州守卫事宜的,只有苗傅、刘正彦两支部队,这多重“利好”,给了野心勃勃的他们发动政变的机会。
当年三月五日,苗傅、刘正彦正式发动兵变,一面捕杀王渊、康履等人,一面胁迫高宗传位于2岁的皇子赵旉。面对着杀红眼的叛军和王渊、康履的人头,高宗被吓得魂飞魄散,无奈接受对方的请求,退位自称太上皇,并敦请隆佑太后(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垂帘听政,这便是史上著名的“苗刘兵变”。
元懿太子讳旉,高宗子也,母潘贤妃。建炎元年六月,生于南京。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金人侵淮南,帝幸临安,会苗傅、刘正彦作乱,逼帝禅位于旉,改元明受。见《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
隆佑太后执政后,为了安定局势,经与宰相朱胜非商议,一方面传旨让赵旉即位、改元,一方面则假意笼络、提拔苗刘二人,但暗地里却跟驻守在外地的大将张浚、吕颐浩等人联络,要求他们火速勤王,帮助高宗复位。
在获悉政变的消息后,张浚、吕颐浩等人又联络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人举兵勤王。四月初,苗刘在听闻诸将勤王的消息后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的提议,率百官奏请高宗复辟。高宗复位后,隆祐太后撤帘归政,小皇帝赵旉则以太子身份退位,距离他被扶立上台,才不过26天的时间。
在先期抵达的韩世忠、张浚等人入城前,自知兵力不敌的苗刘二人便已畏罪潜逃,并在路上烧杀劫掠,祸害过不少的郡县。但不久,刘正彦在浦城被韩世忠擒获,苗傅则被建阳地方团练擒获后献给韩世忠。苗刘二人归案后,被处以凌迟极刑。
同年五月,金兵暂时北撤,高宗遂携带赵旉离开杭州,北上建康(今南京市)。赵旉由年纪太小,加上一路上舟车劳顿,所以在进入建康后不久便生了疟疾。当年七月,在赵旉于行宫治病期间,一个宫女因为走路时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轰天巨响,竟把这个三岁不到的幼儿给活活吓死。
既而傅等伏诛,帝复位,乃以旉为皇太子,从幸建康。太子立,属疾,宫人误蹴地上金炉有声,太子惊悸,疾转剧,薨,谥元懿。引文同上。
由于此前因受惊吓失去生育能力,所以在得知独子夭折的消息后,高宗伤心至极,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即使将宫女和保姆一并处死,也难以消除他的悲伤。事后,高宗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由于高宗此后再无生子,所以最终只能将皇位传给太祖之后、宗室成员赵昚,也即宋孝宗。
由于赵旉在位时间太短,且是叛军所扶立,再加上没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所以不被史书载为是宋朝真正的皇帝。不过在元末红巾军起事时,冒充宋朝皇室之后的韩林儿还是把赵旉尊为正式的皇帝,并追尊他的庙号为简宗。
史料来源:《宋史》
其他网友回答
这位宋朝皇帝的地位的确有点尴尬,不过史书还是将其作为宋朝君主给记录了下来。要说这位宋朝皇帝为何不被承认,那就要先说他的父亲宋高宗赵构。
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皆被金军所掳。国不能一日无主,徽宗第九子、钦宗的弟弟赵构,得到了李纲、宗泽等抗金大臣的拥立,在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年号建炎。
赵构登基后,倾向于投降派所提的建议,三月后就罢免了主战派李纲的丞相之职;再两个月后,赵构从应天府逃往了临近长江的扬州城。金人得到了赵构称帝的消息,大举南侵,追杀赵构。不管是赵构被吓破了胆也好,亦或是他懂得撤退的战略也好,赵构一听到金军南侵的消息,都没来的及通知扬州城内的文武百官,自己撒开脚丫就跑了。
赵构渡过了长江,一路狂奔,跑到了杭州。赵构早在继位之时,就开始宠幸康履等宦官。而向德军节度使王渊与宦官勾结,也非常得赵构的宠幸。康履、王渊等人骄横不法,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
康履作为宦官,虽然没有兵权,却也是作威作福,逃跑的路上强占民宅、财物,民怨颇多。而王渊手握重兵,在大逃亡时,竟然以负责断后的名义,将大批战船用来运送自己搜刮来的财宝,导致数万宋军来不及渡江,被金军击溃。而王渊的这些财宝,也都是在平定民乱时,肆意屠杀富户抢来的。
跟随并护卫高宗的军队,当时以苗傅军为主,其他诸如韩世忠、张俊等军都分别把守金军南侵的要害。苗傅看到康履、王渊等人的行为,非常愤恨,加上早已不满王渊升迁过快,就让手下的张逵散播消息,激起士卒的愤怒,准备杀死王渊和以康履为首的多名太监。时任武功大夫、威州刺史的刘正彦,也非常不满于王渊随意征召他麾下的士兵。
同恶相党,苗傅、刘正彦两人一拍即和,趁杭州没有其他将领的军队之时,发动了“苗刘兵变”。
兵变的消息泄露,为康履所获,并报告给了高宗。高宗自然不愿让王渊、康履死于非命,就让王渊派兵,在苗、刘经常出没的天竺寺附近埋伏二人。惊人的是,苗、刘两人不按常理出牌,在第三天下朝时,直接将王渊拽下马来,当场砍死。随后,苗、刘率军大肆捕杀宦官,并包围了皇宫,迫使高宗交出并腰斩了康履。
苗、刘逼迫高宗禅位,由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并立年仅两岁的高宗之子赵旉为帝。这位赵旉就是那位地位比较尴尬的宋朝皇帝。之所以说赵旉比较尴尬,是因为他从1129年3月26日继位,到当年4月20日高宗复辟,满打满算,仅仅做了26天的皇帝。最主要的是,赵旉当时才两岁,根本就不知道发生过什么。在他看来,他也就是被一群人给换了一套新衣服,又被抱来抱去而已。
苗、刘兵变事发之后,隆佑太后下谕旨改年号建炎为明受,并大赦天下。宋朝的名臣、名将,都不是徒有虚名的。后来主持孝宗北伐的张浚接到了大赦天下的命令,立刻就明白了朝廷有变,派人通知张俊(两个不是一个人,浚、俊不同)、刘光世等将领,起兵平乱。
张浚、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联名传檄天下勤王,苗、刘两人得到消息,很快就怂了,主动奏请高宗复辟。韩世忠等勤王大军也在高宗复辟的当天杀入了杭州城,苗傅、刘正彦二人仓皇逃跑。刘正彦、苗傅两人先后被韩世忠所获,皆被磔于建康,并枭首示众。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再来说做了26天皇帝的赵旉。高宗复辟后,册立赵旉为皇太子。不久,年幼的赵旉生病。侍奉赵旉的宫人不小心踢到了金炉,发出了比较大的声响,年幼的赵旉受到惊吓,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病死了。
而赵构在赵旉死后,又受到了金军的追杀,甚至长期躲避于海上,也受到了惊吓,从此不育,再也没有子嗣诞生。
赵旉的皇帝地位,在宋朝本朝的确是不被承认的。一是因为这关系到赵构的地位。二是赵旉是由叛军拥立的,而隆佑太后及当时的大臣,仅仅是为了安抚叛军才答应让不满两岁的赵旉做皇帝,并没有把赵旉当做实际的皇帝。三是赵旉死后,谥号元懿太子,对宋朝廷而言,赵旉就是太子,不是皇帝。
但是,赵旉的皇帝地位,在历史上是被承认的。因为赵旉的确做过皇帝,而且建有年号明受。这种情况下,不管宋朝廷认可不认可,这件事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那么就应该被客观的对待。在有必要的时候,就要特别的指出,宋朝还有一位不到两岁就登基,做了26天皇帝就退位,数月后就夭折了的小皇帝赵旉。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皇帝基本没问题,就连最后在位一两年的几个娃娃皇帝都有登记造册,但确实有一位被抹掉了,其原因是,在位时间太短了,不到一个月。
这人叫赵旉,是宋高宗赵构的唯一儿子,生母是潘贤妃,这孩子也只活了2岁就夭折了。
宋高宗赵构画像。
1127年,靖康之变,宋室南迁,赵构即位,同时赵旉出生,赵构本来身体棒棒的,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被金人穷追不舍,吓得惶恐不安,从此留下不育之症,赵旉是他唯一的骨血。
当时赵构的皇位极不稳定,金人还在蠢蠢欲动,到底是北上报仇迎二圣,还是乞和修养求安稳,拿不定主意,导致了君臣矛盾,军民分歧,爆发了兵变,史称“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爆发后,时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的张浚组织五军统制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解救赵构,图为张浚书法。
1129年,禁军将领苗傅和刘正彦以清君侧逼迫赵构退位,禅让给仅2岁的赵旉,没几天各地军队又来勤王,将叛军赶出京城,赵构复位,前后刚好26天,三个月后赵旉得病夭折了。
所以说,赵旉当皇帝,既没得到各方面认可,来路又不正,且时间极短,很快还死了,说穿了就是场闹剧,史料当然要抹掉,他死后谥号元懿太子。
《客座赘语》记载,元懿太子死时正处于南北宋交替动荡之际,没有大规模建墓,只是拿罗寺的一座偏殿改成了葬地,清朝时还曾在罗寺挖到过墓葬隧道,南京现在只留下了螺丝转湾的地名。
最后提一嘴,赵旉死后,太宗一支的龙脉断绝,从孝宗开始,宋帝系重新回到太祖一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韩林儿,还曾尊元懿太子为宋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