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优质回答:
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无论是在表面和内涵上都不相同。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此作了详细的解释:
“沐,擢发也;浴,洒身 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在古代“沐”、“浴”、“洗”、“澡”其实指的是四件事。沐是洗头发,浴是洗身体,洗是洗脚,澡是洗手。因此,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沐浴”是洗头和身子的意思,“洗澡”是洗手脚的意思,二者洗的地方不一样。而“沐浴”包含全身洗的意思,所以比“洗澡”更接近今天洗澡的意思。
除了字面意思不一样以外,古代“沐浴”比“洗澡”要麻烦很多,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
沐浴,最早跟殷商有关。传说商朝未建立前,其部落头领的妻子简狄,在一次沐浴时不小心吞下玄鸟的卵,便生下商族始祖契。殷商王朝的创始人成汤还 特意在自己的洗澡盆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励格言,以警醒自己要不断更新、不断超越。从此以后,沐浴便一发不可收拾,逐渐与礼相关。
西周王朝对待“沐浴”是最虔诚的,也给沐浴增加了许多新的重要功能。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沐浴净身”,以示内心 洁净虔诚。史载,西周时期每逢重大祭祀活动,先要进行两次斋戒:祭前十日或三日,叫“戒”,祭 前三日或一日,叫做“宿”,均有专职官员主持。除沐浴、更衣外,还 必须屏息一切活动,以防“失正” “散思”。
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 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 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 东汉《汉官仪》说: “五日一假洗 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 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 沐浴更衣、回家团聚。这从另外一 个角度也说明,我国实行“五天工 作制”的历史非常悠久。与此同 时,汉代和魏晋的文人墨客在每 年三月初的上巳节时,还把踏青、 流杯、拔河等娱乐项目引进“沐 浴”之中,使西周流传的“沐浴”一 下子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在沐浴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洗澡”一直都是那个“洗澡”,比沐浴实用,却没有什么内涵。
综上所述,古代沐浴与洗澡一开始是差不多的,但随着礼仪的融入与社会的制度化,“沐浴”渐渐超过“洗澡”成了古代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导语:炎热的夏天,回家马上洗个澡那是相当享受的。那么古代人呢?那可未必了,甚至古代人说的洗澡和我们现在说的可大不一样。
洗澡不是洗澡,沐浴也不全是洗澡,就问你惊不惊喜?
现在我们一般叫洗澡就是洗澡,就是用水打湿身体头发,然后用洗浴用品清洗身体,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洗澡,文艺一点的人会说沐浴。可是在古代,洗澡沐浴是四种不同的行为,和现在可大不一样。
洗澡沐浴,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可见,这四个字指的还不一样。
沐,擢发也。擢发,就是洗头发的意思。这也就是说,古代说的沐就只是单单指洗头发,并不是指洗澡。古人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影响,所以头发基本不会剪,久了自然就都是长发飘飘了,而且在唐朝以前,做官办差的基本都是住在官府里头,时间久了头发不洗会发臭呀,于是《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这就诞生了最早的假期,为了给官员们回家洗澡洗头,是不是很神奇?
周公洗头估计是最有名的洗头了
浴,洒身也。洒身也就是我们现在洗澡的意思,就是给你整一个大木桶,全身洗。前面已经说了,汉代就规定官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五天一洗澡,这个规定基本延续到了清朝,古人还挺省水吧。
洗,洒足也。洒足,洗脚的意思。古人五天一洗澡,但这个脚毕竟还是要每天洗的。
澡,洒手也。洒手,洗手的意思。古代洗手和洗脚是一天都要做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洗澡连在一起传承下来的原因吧。
笔者说
中华文化传承已久,很多现在的说法或许已经来历史传承过程中背离了原来的用法,洗澡沐浴,这两个在现代没有区别的词语,在古代那可是大不相同咯。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一回事,沐浴是洗心灵,洗澡是洗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