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与大刀王五(大刀王五 谭嗣同问斩)

网友提问:

大刀王五是谭嗣同贴身保镖,武功高强,为何没救出谭嗣同?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了!

(一)“戊戌变法”简介。

(1)时间:1898年6月21~9月23日,前后仅仅103天。因为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故历史上把此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又因为变法只经历了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可以称为“百日维新”!

(2)主要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其中,谭嗣同,杨锐,杨深秀,林旭,刘光第和康广仁六个人为变法而死难了,六个人又合称为“戊戌六君子”!

(3)意义:传播了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在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笔者个人观点认为,大刀王五没有能够把谭嗣同救出来的原因主要有:

(1)谭嗣同抱着必死之心,根本就不愿意逃跑。一则是谭嗣同是一介书生,书呆子气息比较严重。像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一得到变法失败的消息,立马就逃之夭夭了;二则是谭嗣同表示“甘愿作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事实上,谭嗣同也够不上“第一人”的,至少商鞅之死就比谭嗣同要早得多了!

(2)大刀王五等人的力量有限,远远不足以救得出谭嗣同等人。大家别给武侠小说给迷惑了吧,把小说完全当作历史的话糗事就大了。比如说有的人看了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小说,就天真地问道:“王重阳和洪七公等人武功那么厉害,干嘛不去救出岳飞来呀!”等等。

(3)谭嗣同临死之前,曾经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据说诗句当中的“两昆仑”之一指的就是大刀王五了。这也就是说,谭嗣同认为自己的“身后”已经有所托付了,可以死而无憾了!

综上所述,大刀王五也就没有能够把谭嗣同救出来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愿以颈血刷污政”,“我以我血荐轩辕”,不是大刀王五武功不够强,而是谭嗣同自己拒绝了。

谭嗣同受四品军机章京,并且为光绪帝参谋变法,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法。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于大内。但是深重的民族危机焦灼着谭嗣同的内心,他愿意用任何一种形式,去实现他的变法的愿望。所以他选择了以死殉道,想以自己的死来唤醒麻木的民众。如果民众的觉悟被唤醒,那么也是一种以下自上的变法。

1865年,谭嗣同出生于官宦之家,因为骨子里浓郁的浪漫主义,谭嗣同特别仰慕那些锄强扶弱的草莽英雄,而他与大刀王五结交的事情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王五本名王正谊,1844年出生于河北沧州的一个贫寒家庭,成年后拜李双岗为师,艺成之后,武功盖过他的师傅。因为在师兄弟中,排名第五,又因刀法精湛,江湖人称“大刀王五”。相传王五这把“青龙偃月大刀”有一百多斤重,一直保存到了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才被扔进了炼钢炉。

这两位一文一武,一个出身贫民,一个出身于官宦之家,按理来说,很难有交集。但他们还是在今朝一见如故,并结为生死之交。王五行侠仗义,他也支持维新,靖赴国难。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强烈反对议和,使国家受辱,并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庭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害怕安维峻半路被小人所报复,并亲自护送。谭嗣同参与变法期间,王五担负了谭嗣同的衣食信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听,买通狱吏,广泛联络武林人士,密谋救谭,但被谭嗣同坚决的拒绝了。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王五无奈再请谭嗣同之妻李闰探监,劝说谭回心转意。谭妻探监看到满身累累伤痕的丈夫,顿时泪如雨下。谭嗣同知道李闰来意,就说道,“告诉后来的人们我为什么而死?”谭说, “可是我们还没有孩子”, 谭知道妻子的哀求之意,一向强硬的谭嗣同一下子就哽咽了,说出最绝望的一句话,“这样的中国,多一个孩子不就是多一个奴隶吗?”夫妻情深,却从此阴阳陌路,世间又多一可怜人。

“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李闰《悼亡》

慈禧深恨谭嗣同,所以下令用钝刀执刑,每砍一刀,再锯,再砍,再锯,谭嗣同都留着最后一口气,大喊死得其所。相传老人说的,当时行刑的场面,围观的民众山呼海啸,让谭公失望了。

谭嗣同一心赴死,大刀王五苦劝无果。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极为悲痛。他深恨清庭,策划了多起“刺杀”案,为谭报仇。

其他网友回答

我自横刀向天笑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武师再厉害也无法凭自己的力量对抗清朝政府的镇压。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不想逃,一个是王五那点家底哪里可能在慈禧手里救走谭嗣同。再能打,也打不过几百士兵啊何况士兵何止几百几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