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什么瞧不上曾国藩(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

网友提问:

左宗棠为什么瞧不上曾国藩?

优质回答:

文人多有傲骨,特别是左宗棠这样的大文豪。对没错,一代名帅左宗棠是文人出身,二十岁便中了举人,虽然运气不好,履试不第,但在湖南当地是有名的大学者,名望很高。这样的人,一般眼界都很高,再加上左宗棠是个直性子,不喜欢拐弯抹角。(当然,他更是一个军事天才)

这样的人,如果遇到政见不合的人,那多半是水火不容。恰好曾国藩就是与他政见不和。

前面说过,左宗棠乃是一代大家,虽然四十多岁才入仕,大器晚成。但人家名望可是摆在那里的,湖南全省上下,凡是有点儿眼界的名流显宦,都争相与其结交。两江总督陶澍甚至主动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由此可见左宗棠之名望地位。

而正是因为如此之名望,太平军进入湖南之后,左宗棠才得以被湖南巡抚奉为上宾,成为湖南平乱的主导者。在湖南,左宗棠不管是跟着张亮基还是骆秉章,那都是最为重要的幕僚,在其运筹调度之下,湖南得以在太平军的攻势下稳住局势。

当时民间甚至有着“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样的说法。

正是因为打出了名声,这才有了左宗棠后来随同曾国藩一同组建湘军的合作。在湘军中,虽然曾国藩是主管,但左宗棠的话语权也不小。

而且左宗棠不是太瞧得上曾国藩,他嫌曾国藩太笨了。

其实不能说曾国藩笨,主要是曾国藩这个人的作战风格与左宗棠事格格不入的。左宗棠喜欢进攻,好奇计,求速度。而曾国藩就一个字,稳。他当年打太平军就用了一招,“步步为营”。他的湘军不管打哪儿,第一件事儿永远是修堡垒,让你太平军来跟我打,然后耗死他们。

这在左宗棠这样风格的人看来,真的跟个臭傻子一样。特别是前期曾国藩还老输,这就更让左宗棠瞧不起了。

比如有一次,左宗棠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先攻下吴越,而后迂回歼灭叛军的战略,不过这个战略被曾国藩拒绝了。

在后来的战役中,曾国藩所部由于没有执行正确的战略方案,他们也被叛军包围了起来,眼看着就要落下一个被歼灭的下场了。这个时候的左宗棠联合鲍超用尽全力才帮助他们完成突围,也正是从这次事件以后,他对这位曾国藩的鄙视就更加明显了。

在他送给儿子的家书之中,里面不乏对领导的批评之词,而且告诫儿子以后不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左宗棠产生鄙视情绪的根本原因是自身能力强国对方,并且认为曾大人比一般人还要笨,或许这正是“天才”的通病吧。

这也是为何后来左宗棠得势之后,立马组建“楚军”,自立门户,与曾国藩分道扬镳。

但可惜的是,最后曾国藩成了剿灭太平天国的最大功臣,无论是地位还是名望,都远高于他,顶着一顶大清第一汉臣的帽子,手里又有数十万湘军,权势滔天。左宗棠他显然不服,这个榆木脑袋,样样不如自己,凭什么这么牛?

这就有点《三国演义》的味道,曾国藩是诸葛亮,左宗棠是周瑜。此时的左宗棠对于曾国藩更多的是嫉妒。于是,二人几近绝交,这一点到后来又延续到了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身上。当然,相比于曾国藩,左宗棠更加看不起李鸿章。曾国藩最多是笨了点儿,李鸿章则就是人品不行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其实左宗棠与曾国藩的不合,也反映了他们两的性格差异,两人性格几乎完全处于对立面。

判断两个人能不能培养出一段真挚的感情,首先要确保二人是否有比较统一的性格。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之中,总是会贴近那些和自己地位以及品质相接近的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能产生共同话题,可是左曾二人就并不是如此了。

左宗棠的性格偏向于狂傲豪爽,平时总保持着一种高傲的态度,在处理问题之时也能马上做出决断,从来也没有过扭捏的状态。

可是曾国藩从小时候开始就是一个“稳重”的孩子,他也接受了儒家理论的思想塑造,所以说他的性格是比较温和内敛的,在处理事情之时以“稳”为标准,稳重虽然是好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就显得有点不够果断了,尤其是在左宗棠这种“爽直”的人看来,他这种“稳”基本就相当于怂,办事情和一个老妇人没什么两样,所以他就对恩人的性格产生了厌恶感,而这种厌恶感也会进一步“扩散”到其他方面,以至于后来的曾大人在他眼中“一无是处”,鄙视情绪也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

综上所述,左宗棠之所以鄙视曾国藩,首先是觉得自己能力出众,曾国藩就算不提拔自己,自己也不会被埋没。其次是他对曾国藩的能力以及性格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所以他才有点“看不上”。

但是话说回来,这些所谓的瞧不上,更多的只是限于政见,二人同出湖南,又皆是汉臣,到各自执掌一方的时候,还是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觉的。而且遇事大都会帮一把,不像李鸿章那样水火不容。当年左宗棠在西北平回乱的时候,老东家可没少支持,什么粮饷这些从不含糊,甚至兵员也是予取予求。

而曾国藩一生清廉,其死后子女还在乡间,经济拮据之时,大都是左宗棠接济。可见其对于曾国藩还是有感情的。

其实我怀疑,后来左宗棠与曾国藩的不合其实是在演戏,演给清朝的统治者们看的。毕竟当时左宗棠和曾国藩个个都是封疆大吏,雄霸一方。他们两人极其弟子,亲属所加起来的势力,绝对顶得上清朝得半壁江山。要是他们俩公开的穿一条裤子,估计紫禁城里面的有些人可睡不安稳啊。

其他网友观点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封疆大吏,照理说也该一团和气,为什么左宗棠会瞧不起曾国藩呢?

事实上,左宗棠为人是一身傲气,铮铮铁骨,有点我行我素,而曾国藩非常谨小慎微,对朝廷和洋人是敢怒不敢言!

左宗棠的刚直脾气,与在新疆的建树,决定了他会直接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处理洋人的事务。

有一次,他在上海巡视租界的时候,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一公馆门口竖有:“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发现后下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还逮捕了相关的人犯。

从此,只要他进入租界,租界当局立马换上中国龙旗,并派出外国军警执鞭清道。

这就是左宗棠,铁骨铮铮,他居然可以让洋人闻风忌惮。

于是,很多人对左宗棠有这样的评价:一身傲气,铮铮铁骨,我行我素,功名卓著。

看看曾国藩对洋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是有区别的,曾国藩似乎更加谨小慎微,没有这样的气度不凡!

左宗棠瞧不上曾国藩,敢和曾国藩叫板,他认为曾国藩不懂军事和经济!

曾国藩是太平天国的劲敌,左宗棠居然曾经讽刺曾国藩不懂军事和经济,因为在左宗棠看来,如果让他早点出山,来带兵打仗,太平天国早被他灭了,就是曾国藩太笨了,以至于战争进行了这么多年。

然而曾国藩其实一直比较欣赏左宗棠。

虽然左宗棠很自傲,以“今亮”自称,根本瞧不起曾国藩,认为曾国藩太笨了。

然而从国家大局出发,从人才难得的立场上,曾国藩一直想提携、重用左宗棠。

诤友有真言,圣贤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的瞧不起,就相当与左宗棠时常爆曾国藩的料吧!

无非就是说曾国藩这不行,那也不好!以此衬托自己厉害呀!这个也一点类似文人相轻!

太平天国结束了,朝廷欣喜之余,开始担心手握重兵的湘军主帅曾国藩,更担心曾国藩和左宗棠联起手来!

曾国藩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为全身而退,他主动上奏请求朝廷裁撤了湘军。

曾国藩此意正好迎合了朝廷的心理,自然没有不准之理。

曾国藩自请裁撤湘军,去了大清的一块心病,朝廷不仅以后不再难为曾国藩,连湘军侵占太平天国囤积在金陵的大量金银财宝一事,索性也不追查了。

左宗棠得知曾国藩已开始对湘军大肆裁撤的消息后,不由仰天叹道:涤生要保善终,只能行此下策!

似乎他还有比曾国藩更加高明的“上策”!

曾国藩虽是进士出身,但名列三甲第42名,属“赐同进士出身”之列。

左宗棠虽自视甚高,却三试礼部不利,最终只是一名举人而已,可是这位举人却瞧不起进士出身的曾国藩,因为曾不过是“赐同进士出身”而已!

据说有一次,曾国藩偕彭玉麟夜访左宗棠,因三人平时过从甚密,故未经通报,直入左宗棠的内室。

不料,左宗棠正在看自己的小老婆洗脚,小老婆即小妾,尊称“如夫人”,意思是虽非夫人却如同夫人。

可见,左宗棠与曾国藩表面上抬杠,事实上他们私交非常密切!居然可以进入对方的内室。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算得上是阁臣。

同时他还曾经推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

按照清朝成例,巡抚上书阁臣,应自称晚生。

但晚生又是年少者对年长者的谦称。

左宗棠生于嘉庆十七年,比曾国藩只小一岁,而且向来瞧不起曾国藩,当然不甘心自称“晚生”。

有一次左写信给曾国藩,特意申明:“照例应晚,但弟仅少公一岁,似不算晚,请仍称弟”。

曾国藩看后大笑,回了戏曲舞台上常用的四个字“恕汝无罪”给他。

由此可见,左的心胸似不及曾的宽阔。

左大人是个只知做事,不知做官之人。他与曾国藩的关系比较微妙,瞧不起曾国藩,可能是相互在演戏,做给旁人和朝廷看的,这样可以避免他们结党营私的嫌疑

“左大人你是个只知做事,不知做官之人。”“好一个只知做事,不知做官。”左宗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于是连饮了三碗白酒。

他鼓励胡雪岩道:“说下去,说下去。”

“其实,左大人也不是不会做官,而是不屑于做官。”左宗棠连声叫好。

他一向瞧不起李鸿章等人,认为他们一门心思升迁,每做一事,功名心毕显。

现在胡雪岩这么痛快地讲了出来,左宗棠感到真是莫逆于心,感到甚是舒服。

“不过那李少荃也是个会用人之人,他没有笼络过你去?”左宗棠笑着说道!

事实上,左宗棠与李鸿章是一对竞争对手!

左宗棠与曾国藩也要成为竞争对手,这样才能免除朝廷的猜疑。

想当年,有人在湖广总督官文面前诬陷左宗棠,这些情况也被咸丰皇帝听到了,于是命左宗棠到武昌对簿公堂。

官文是满人,他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人,尤其是他们率领的湘军很瞧不起,而自己属下的八旗兵又总打败仗,因此恼羞成怒,想从重惩治左宗棠等人!

但是左宗棠与曾国藩等人的关系比较微妙,他们似敌似友。朝廷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结党营私的口实!

可见,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可能也是说给外人听的,故意制造不和的假象,来迷惑对手!

总而言之,左宗棠对待洋人更加气度不凡!性格比较耿直,曾国藩则更加谨小慎微,过于迂腐了,可能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也有做戏的成分,毕竟朝廷需要封疆大吏们相互制衡,所以抬杠也是必须的,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这个是皇帝非常喜欢看到的。

一起品读历史!欢迎热心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论智商,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了个秀才,而且是全县倒数第二,按现在流行说法,身上没有一点“天才范儿”。

另外曾国藩是典型的粘液质性格,这种人的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的,凡是只肯说三分话,他的观察思考比一般人细,判断力比一般人要慢,他的学生李鸿章他病在“儒缓”加上左宗棠又怀才不遇,当年进京赶考,住在湖南会馆,左宗棠谈吐不凡,多数考生都夸左有才,超之太多,但左又没考取功名,……!总总看不起曾!

其他网友观点

左宗棠对曾国藩大概有瑜亮情节。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高于曾国藩,但剿灭太平天国的是曾国藩,个人的功绩,名声,官位处处都被曾国藩压了一头。左宗棠不服不愤。才会‘’大骂‘’曾国藩,骂同僚。堂堂总督和愤青一样,实在是难以理解。但何以如此呢?

虽然左宗棠‘’责骂‘’过曾国藩。但在曾国藩去世以后,左宗棠赠曾国藩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可谓传送一时。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诸葛亮。曾国藩却是为人谨慎。低调做人。曾国藩比较保守,而左宗棠则是激进。但曾左之争只在于政见之争,而两人其实还是互相十分欣赏的。两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权谋大家,熟读史书。后期互相攻击交恶,已经到了世人侧目的地步。实际上二人不过是演戏。以释清廷之疑。二人几乎掌控江南半壁。如果团结一心。老太后就该不安了。

但实际上二人在是互相支持的,左宗棠西北用兵,曾国藩从两江源源不断的供给粮饷。而且将自己的老部队交给左宗棠。反过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与官文(满人)不和,二人相互弹劾。在西北打仗的左宗棠公认支持曾国藩荃。说官文不是个东西。让老太后都吃惊不小。就此完全可以说明二人内心都是欣赏和敬佩对方的,有分歧也是君子之争。在核心关键时刻都是给予对方支持的。

左宗棠能力实确实很高,器局有些太小。左宗堂恃才傲物,自负狭隘,飞扬跋扈,他确实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高于曾国藩。但曾国藩不管是声誉地位还是综合贡献都远超左宗棠。让左宗棠感到不甘和憋屈。所以才在天津交教案后与曾国藩‘’绝交‘’。左宗棠经曾国藩举荐才青得以成事的,但得势之后立马自立门户, 建‘’楚军‘’。处处和曾国藩为难,翻脸,使绊子。这也是左宗棠性格使然。两人同为满清最具实力派的汉臣,如此不和是朝廷乐意见到的。曾左二人演戏的成分很大,但有一点可以却认。‘’左宗棠确实瞧不起曾国藩‘’

二人龃龉多年却又惺惺相惜。彼此神交。左宗棠比曾国藩小一岁。但在挽联上却自称晚生。足见左宗棠对曾国藩的钦佩。都说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李鸿章会做官)。曾左不和,应该是他们是“和而不同”,不同只是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上。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观点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为人自负,恃才傲物,平生唯独佩服诸葛亮,并以“今亮”自诩,能被他瞧得上的人确实不多。

左宗棠年轻时对他的湖南同乡曾国藩非常不屑,二人初次相见,左宗棠对曾国藩便得出了“才略平平”的结论。然而,恰恰是这个才略平平之人,24岁中举,28岁中进士,随后青云直上,仕途得意。39岁任职礼部右侍郎,官居二品,成为湖南读书士子的楷模。反观高傲自负的左宗棠,中举后三次会试接连败北,气急败坏之下发誓再不赴考。曾国藩比左宗棠大一岁,二人性格却大相径庭。左宗棠性格直爽,快人快语。曾国藩为人谨慎,不温不火。

据说有一次,左宗棠与好友郭嵩焘、江忠源拜访曾国藩,大家一起畅议国事。左宗棠善于雄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曾国藩屡屡说不过他,心中略有不快。相互告辞时,曾国藩笑着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野,与人意见辄相左”。话中正好嵌入了“左季高”的名字。左宗棠听闻,微微一笑说道: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话中也嵌入了“曾国藩”的名字。曾国藩惊叹于左宗棠才思敏捷,两人相视一笑,就此作别。虽是一段士林笑谈,却可看出左宗棠对曾国藩不服气的态度。1854年4月,曾国藩率领湘军在靖港首次与太平军交战,结果被石祥桢击败。曾国藩羞愤难当,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狼狈逃回长沙水陆洲。

左宗棠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璋的幕僚,听闻曾国藩兵败后投水自尽的消息,赶往营中当面痛斥曾国藩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把写好遗折,近乎寻死的曾国藩骂得幡然醒悟,最终盼来了湘潭大捷的胜利。

左宗棠对曾国藩确实不服气,才高八斗的自己连进士都没考上,可才略平平的曾国藩却官运亨通。但他并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大义面前丝毫没有含糊。任巡抚幕僚期间,左宗棠源源不断地筹措粮饷供应湘军,使战场之上的将士无后顾之忧。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奉上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这幅挽联表现出左宗棠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从年轻时的“才略平平”到晚年的“自愧不如”,心高气傲的左宗棠终于瞧得上曾国藩了,可惜已是天人永隔。

曾左二人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在国孱民弱,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两位湖南的杰出代表虽性格迥异,却目标一致;虽仕途有别,却殊途同归。皆立志于解救天下苍生,匡扶社稷,强大国防,抵御外侮,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