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史记应该怎么读?
优质回答:
谢谢提问,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体会。首先,《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贯通古今,牵涉的历史绵长,展现的人物众多,文体多样,一般人很难读懂原著,能够坚持通读者寥寥无几。下面谈点个人体会。
第一,培养阅读兴趣。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读过《鸿门宴》,《陈涉世家》,《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等作品,即是历史作品,也是文学作品,而且有故事性,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语言锤炼简洁,读后回味无穷。《史记》开创的言简意赅的文风,至少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如何在一个独立的篇幅写活一个历史人物,表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穿插进行,像电影剧本创作那样,确实不易。所以,把故事读到心里,把人物植进灵魂,把自己融入古代,全身心投入,培养了兴趣,《史记》就不再难读了。
第二,精深阅读。有志于学问者,选取一个历史人物,一段历史史实,可以写出长篇大论,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普通读者,可以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研究。比如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可以引出许多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史记》写人物,写历史,在各个篇幅里都有涉及,各有主次侧重,互为补充,里面处处有伏笔,有多条线路。本身历史是复杂的,史家掌握的东西也是受限的,有些东西也不容许还原历史真实。《史记》藏着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读者去探索,在秦始皇陵打开之前,我们有无限想象。
第三,就是工具书的利用。普通读者没有工具书读不了《史记》,好像有中华书局注释的版本不错,繁体字版本够大气上档次,我们读读简体版本就可以了。现在专家也有新的《史记》注释本出版,可以买来一读,估计价格不菲。网上读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拉拉扯扯谈了这么多,仅供大家一笑。
其他网友回答
恭喜你喜欢读《史记》,也有时间读《史记》。
说读书,有两种基本读法:
一、有目的的精读,这种读法一般都有明确的读书目的,读什么,怎么读,是按照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来决定的。
二、泛读,也可以称为消遣读,或者叫休闲读。当自己有空闲的时候,有读书来修身养性,愉悦心情。这样子的读书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任何一篇,自由自在的读就可以了。
其实,大多数的书都是这样的读法。
其他网友回答
《史记》应该怎么读问题,首先应给自已定位,是一般性了解历史还是研究利用。我读《史记》以利用为主。特别区域性历史、人物、经济、社会、重大事件等,重点读。其它部分通读一下。总之,前四史距我们太遥远,多读好。之后的断代史,则根据个人兴趣和工作需要选读。清代赵翼通读廿四史,並写下《廿四史札记》。近代读史最多最全的为民国四大史家之吕思勉,前四史四遍,其余至少两遍。积累《读史札记》数百万字出版。他是分类研究,分类记述。现在新版《中国大历史》也接这种办法,分政治、文化、地理等专项研究和记述,不再是过去的断代史相加式。我结合兴趣阅读和应用阅读两种兼顾的方式,交流一下个人体会。
一、读原本,读旧版本,特别是应读《三家注史记》,我看到的数《四库全书》收录的《史记三家注》最好。普通书店里卖的大多为《史记》原本,没有古人注解。有的人为列入著作,删去古人注,加上自已的一知半解,也称校注,轻易不要读。不反错讹字太多,而且注释也问题多多。更有甚者为选本。对于研究应用者,最好选择古籍影印本才踏实。一般性了解则不必太苛求版本。
二、读《史记》应分清司马迁的史笔与文笔。鲁迅先生用八个字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同一件人或事,在不同篇章里会有不同。既有正记之严谨,又有传说故事之侧记。这是《史记》摆脱枯燥引入胜的妙处。史料性与文学性记述要分清。《汉书》及以后史家也继承这种作法,正述之后加”故事”两字,记述故事、传说类。给读者以明显提示。这样读过《史记》才不会犯困惑。
三、史书比较读。《史记》來源的先秦资料存留下来的不多,仅有《左氏春秋》是编年史,其他如《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管子》《晏子》《韩非子》等也涉及历史,但主要目的不是记述历史,只是利用历史故事阐述道理,应该分辨。可以作正史之参考,不宜完全当信史。互证一下是可以的。如《国语》和《战国策》重记事记言不重记年。《韩非子》记史只记大概,重在说理,历史细节不太讲究。
四、《史记》最大遗憾是地理情况缺乏。苏轼之弟苏辙斥司马迁为地理肓人,虽过于苛刻,但有道理。读《史记》最困惑的当属古地理。不能怨司马迁,战国至汉人们探求古地理作了很多工作,编写了许多讲述古地理的纬书,如《遁甲开山图》、《春秋命历序》等地理书,把神话传说填入不少,即是《山海经》也把重要的图部分弄丢了。《禹贡》传文丢图。缺乏古代地图,引发许多地名之争。汉学者多以汉代地名套上古地名,纬书不可全信在于此。上世纪70年代郭沫若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算是较好地图,但近五十年考古成果未补充上。读《史记》上古史,不看图会迷糊,也记不住。
五、不动笔记不读书。我喜欢摘抄卡片。1982年初编地方志,中指组明令规定先建资卡,一事一卡,分类入档,排比取舍,孤证不立。开始嫌麻烦,实践证明好处很多。既可积累资料,又能对比异同。长期积累很受用。我历年积累也达数万张卡,常见问题翻一下卡片即可,不必找原著。现在电脑发达,建立网上卡片更省事,更便检索。比纸卡好多了。当然,这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一般性兴趣爱好,则全文搜索即可。
大热天说多了,有愧于读者。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语道出了《史记》的文学与史学价值。故习文学者,理应读出《史记》的文学价值;习历史者,理应读出《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记》的文学价值大概有两面,一为其文法,二为其思想。文法包括笔法和语法。《史记》中最巧妙的笔法运用莫过于“春秋笔法”。何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一言以蔽之。譬如“郑伯克段于鄢”,《春秋》中对此事的记录仅此一语,然一个“克”字(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已极尽了《春秋》对此事的态度和评价。细读《史记》不难发现,司马迁许多简洁凝炼的语言是对“春秋笔法”的继承和发扬,其为笔法,泽被后世。此外,《史记》的谋篇布局(结构)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在《廉蔺列传》里,事件发展分为了三幕。且细品司马迁是如何巧妙、错落有致地安排人物的出场,又是如何推进故事发展的。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的一部正史,相对于野史及其他史料,其史料更为客观真实,成为考察汉武及汉武之前历史的主要依据之一。
如《史记》这样的鸿篇巨著,字句斟酌,反复品味,总会发觉初读时太多的纰漏。文学历史的研究一如解剖学剖筋露骨,《史记》的研读亦应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史记》应该怎么读?
说点所谓的专业人士不提倡的,或者说嗤之以鼻的。如果你是未成年,当我没说,怕影响你的未来;如果你历史专业,就当我胡说,当然历史专业估计不会提这个问题。所以说我们就成年人来聊一下,也就是仅作为爱好来读《史记》。
就如你所说的,读了感觉很困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是因为你想太多了,可能被外界某些言论误导了;一部书而已,买一套读就是了,按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理解呗。
不管什么简体、横版、白话文啥的,买一套读就行;一本普通的小说尚能给人带来愉悦,甚至还能有所学有所悟。我就不信《史记》被今天的人一翻译都不如读小说了,所以你当小说读也无妨。
都说读史明理,简体白话文的一样;我们又不是要以此为参照写论文作研究,不是非得某某版本,某某批注的。
有些人动不动就是读什么什么版本相当于慢性自杀,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大可不必较真;我就是读的在网上随便买的,也活的很快乐,别买盗版书就行。
这些年总有这种类似的言论,写个毛笔字也是没人教就慢性自杀,看个书非得找哪个版本。
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我就是当小说看的,也可以说当故事会看的;我就不信,以这种读法下去还能读出活不下去的念头来。
《史记》中华书局绿皮的那种我也见过,也试着翻了几页;是真看不下去,当然也看不懂;但这不影响我对看历史书的兴趣,因为可选择性很大。
当然还得看你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对繁体、竖排、文言文很喜欢,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看。我感觉读史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可纠结的。